順治皇帝廢后的歷史真相
順治皇帝廢后的歷史真相竟是因為大手大腳花錢,這是怎么回事?順治皇帝最討厭的女人是誰?順治皇帝廢后的歷史真相是什么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順治皇帝廢后的歷史真相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順治皇帝廢后的歷史真相:
在順治朝,發生了一件大事,震驚了朝野,那就是著名的“順治廢后”事件。
順治帝的婚姻,是從他親政后開始的。他的皇后是博爾濟吉特氏,孝莊文皇后的親侄女,也是順治帝的親表妹。按說,這樣一樁親上加親的婚事,順治帝怎么會不滿意呢?
經過查閱史料,我們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原來,順治帝的這個皇后有很多致命的弱點:
一是奢侈。這個大小姐可是不得了,吃穿用戴,都很講究。據記載,皇后“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繡綴飾,膳時有一器非金者,則怫然不悅”。也就是說,皇后的服飾,都必須有珠光寶氣的佩飾,而她所用的食具,也必須是金銀制品,如果不是,則會大發脾氣。而順治帝自小就崇尚節儉,不喜歡浪費,所以,兩個人的消費觀不一致。
二是嫉妒。皇后心胸狹隘,資料記載:“每見貌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這在復雜多變的后宮之中是很危險的。作為皇帝,會有很多后妃,這就需要每個后妃要有良好的心態,否則,就會很不適應。而皇后作為后宮之主,不但沒有大度的心胸,相反,卻嫉妒成性,這讓順治帝很反感。
而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這樁婚姻是順治帝的叔父,也是他的政敵多爾袞給包辦的。順治帝一想到這里就恨得咬牙切齒。所以,這位出身高貴的中宮皇后,就成為順治帝最不喜歡的女人了。
這樁婚姻從順治八年八月大婚開始,僅僅維系了兩年的時間,到順治十年八月二十四日,順治帝終于忍無可忍,向王公百官提出要廢后。孝莊文皇后得到消息之后,極為震驚,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兒子的婚姻會出現問題。于是,太后一面極力阻止,一面調動王公百官的力量,企圖化解這個危機。于是,眾人紛紛粉墨登場:
大學士馮銓等率先上折反對。他列舉了廢后的種種弊端,歷史上光武帝、宋仁宗、明宣宗都因為廢后的事情,搞得灰頭土臉,告誡順治帝不要輕易地做出決定。
禮部尚書胡世安等緊接其后。胡世安等提出皇后的重要地位,是上帝都知道的,如果廢掉,定會招致非議,還會遭到譴責。
孔子后裔孔允樾在旁策應。孔允樾作為孔子的后裔,又在禮部做官,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孔允樾指出,如果說皇后無能的話,那恰恰是她的優點,因為,這個皇后不會像呂后和武則天那樣,穢亂朝政,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鄭親王濟爾哈朗表明態度。濟爾哈朗召集宗室王公,大家一致通過決議,反對廢除皇后。順治帝看著這強大的陣勢,并沒有被嚇到。他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改變。他指出,我們大婚以來,已經分居三年了,婚姻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不結束等什么呢?態度極為堅決。
濟爾哈朗一看,皇上的態度很堅決,沒有回旋余地,便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率先支持皇帝廢后:“所奉圣旨甚明,臣等亦以為是,無庸更議。”王公大臣一看,這件事只有支持皇帝了,不然,會丟掉烏紗帽的。于是,誰也不再反對皇帝廢后了。
順治帝一看達到了目的,非常高興,如愿以償地下了一道圣旨,廢掉了皇后,把她降為靜妃。這位靜妃,后來回到了蒙古大草原,再沒有回到讓她傷心的皇宮。靜妃死后,以蒙古之禮,葬在了大草原上,葬地至今不詳。
歷史名人順治皇帝簡介: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滿族,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時(晚七點至九點)出生,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屬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謚號為: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陵寢清孝陵(河北遵化縣清東陵),廟號清世祖。
基本信息
姓名:愛新覺羅·福臨
身份:清朝入關后第一位皇帝
年號:順治
父親: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
嫡母:孝端文皇后(名義上的嫡母,實為其親生母親的姑姑)
生母:孝莊文皇后
原配:廢后博爾濟吉特氏(靜妃,孝莊文皇后的親侄女)
繼位人: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順治出家之謎:
順治的母親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種種歷史和家庭的影響,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順治,就和和尚結成了很密切的關系,有一個和尚叫憨璞聰,順治是皇上,親自到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會寺,促膝長談,相得甚歡,就是談得很融洽。順治回到宮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宮城西側的西苑,里頭有個萬善殿,繼續論佛談法,還有一個大和尚叫木陳忞,順治到了那兒,他跟他說,說:“我呀,總感覺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說我到你這個寺廟之后,覺得這是窗明幾凈,就不愿意回到宮里。”還有一個大的和尚叫溪森。順治就跟溪森一塊談話,他自稱是這和尚的弟子,和尚當然也捧這位,有一次他跟一個和尚說,這個和尚叫木陳忞,說什么朕思上古,惟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亦舍國位而為禪祖。朕想效法他們可不可以。順治想學釋迦,釋迦牟尼,想學達摩要出家。后來他就找了溪森說我要剃度,溪森開始勸阻,他不聽,還是要剃度。溪森就把他頭發給剃了,剃成和尚頭了。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這樣,就找了溪森的師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趕到北京,就讓徒弟們架起柴禾來,點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燒死。順治一看這個情況不行,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順治和玉林琇兩個人對面坐著,談佛論法,兩個人都會意地互相笑了,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個光頭的皇帝,順治看了一個光頭的和尚,兩個人會心地笑了。 順治愛子死了,愛妃(董鄂妃)死了,保姆死了,出家不成,心情非常郁悶。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就病了,初三,他就傳召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康熙那個“熙”字,王熙到養心殿。順治就和王熙秘密談了一番話,后來王熙閉口不談此事,有難言之隱。到正月初六子時,忽然傳召王熙,到養心殿,到了養心殿之后,順治說,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病勢很重。朕患痘,勢將不起,爾聽朕言,速草詔書。我們翻譯過來,就是我得了天花了,病勢很嚴重,可能好不了,你聽我口授,回去趕緊撰寫遺詔,王熙就到了乾清門西側圍屏內,就起草詔書,起草一條就上奏一條,批回來改,再起草再上奏,三次上奏,得到欽定,就是它了。傍晚的時候,初七,傍晚的時候遺詔撰寫和修改剛完,順治死了。
順治是出家了還是死了,根據我看到的材料,順治還是死了,根據很多,我就舉三點就可以了。第一:就是順治病重得天花的時候,歷史有記載,還傳到民間不許炒豆。第二:王熙死了以后,有一本書叫《王熙自定年譜》,這里面記載了順治臨終讓他撰寫遺詔的事情,第三:溪森和尚死了之后,他的弟子給他整理一本書,在書里頭記載就是順治死之前,就說遵照祖制,實行火浴。朕身后要森溪速回京城為他火浴,順治的遺體移到了景山壽王殿,四月溪森趕到了北京,在景山壽王殿前舉行法會,溪森將順治皇帝火浴,這是給順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記載,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的親自記載,順治臨危的時候,面授遺詔的時候,以及參考其他的文獻和檔案的記載,可以證明順治是病死的,不是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