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出名的姐妹花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六對才貌雙全的姐妹花都是誰?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上最出名的姐妹花相關(guān)信息,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歷史上最出名的姐妹花:
在我們浩瀚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上,美女無數(shù),也不乏“色、藝”絕佳之極品女人,其中又以姐妹花為極品中之極品!她們各自在歷史的長河里書寫著自己精彩紛呈的人生,留下了這樣或那樣的傳奇色彩,令人嘖嘖稱奇。
1、大喬和小喬
漢代橋、喬本為兩姓。大小喬姓橋而非喬,后世橋姓的橋被簡化為喬。喬的姓本作橋,至于她倆的芳名,史書失載,只好以大喬、小喬來區(qū)別。大喬、小喬這對姊妹花,均號稱國色,生的到底有多美?《三國志》沒有寫,杜牧沒有寫,羅貫中也沒有寫,這種美實(shí)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來,這“模糊美”一直動人心魄。
自古美女配英雄,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風(fēng)華當(dāng)世之英杰,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策,一個是風(fēng)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瑜,這樣的姻緣應(yīng)該堪稱美滿了,然,大小二喬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實(shí)大喬的命是很苦的。孫策娶大喬的那年是24歲,大喬是18歲,可惜天妒良緣,兩年后正當(dāng)曹操與袁紹大戰(zhàn)官渡,孫策正準(zhǔn)備陰襲許昌以迎漢獻(xiàn)帝,卻被許貢的家客所刺殺,死時年僅26歲。大喬和孫策僅過了兩年的夫妻生活。當(dāng)時,大喬充其量二十出頭,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從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撫育遺孤。
而小喬比大喬的命運(yùn)也好不到哪里去,小喬和周瑜情深恩愛相處了十二年。小喬跟著周瑜隨軍東征西戰(zhàn),并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后二年,“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在這十二年中,周瑜作為東吳的統(tǒng)兵大將,江夏擊黃祖,赤壁破曹操,功勛赫赫,名揚(yáng)天下;可惜年壽不永,在準(zhǔn)備攻取益州時病死于巴丘,年僅36歲。這時,小喬也不過三十歲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見。
2、趙飛燕和趙合德
一說到趙飛燕和趙合德這姐妹倆,恐怕所有學(xué)過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趙飛燕原名宜主,只因窈窕秀美,憑欄臨風(fēng),有翩然欲飛之概,鄰里多以“飛燕”譽(yù)之。久而久之,人們漸漸忘記了她的本名,而把她叫做趙飛燕。
因?yàn)閺男〖腋F,趙飛燕和趙合德很小就被賣到陽阿公主家做歌舞伎。長大后,姐姐趙飛燕身材苗條,體態(tài)輕盈;妹妹趙合德美艷嫵媚與趙飛燕不相上下。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倆被漢成帝劉驁招進(jìn)宮后,面對著眼前的榮華富貴和淫風(fēng)腥雨,這對曾經(jīng)相依為命的姐妹,也開始爭風(fēng)吃醋,恨生瑜又生亮的又何止趙飛燕一個,最終妹妹戰(zhàn)勝了姐姐,成了漢成帝劉騖的專寵;而不甘枕席清冷的姐姐,卻成為了淫亂后宮的女人。可悲的很,這對在舞蹈和音樂方面有著特殊才能的“姐妹花”都沒能夠得以善終,妹妹成了孝成皇帝的陪葬品,姐姐也在國家?guī)讚Q其主后被迫自殺!
3、大周后和小周后
李煜前后有兩個皇后,即大周后、小周后,兩人都是聞名于天下的絕色美人。大周后名憲小字娥皇;小周后名嘉敏,字女英,其父是南朝重臣大司徒周宗。大周后比李煜年長一歲,十九歲時,嫁給李煜。李煜即位后,就立她為皇后。娥皇多才多藝,精通書史、善解音律、善歌舞、特別擅長演奏琵琶。唐代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唐末戰(zhàn)亂后失傳。李煜不知從何處獲得《霓裳羽衣曲》的殘缺樂譜,娥皇加以變易,修復(fù)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然而,紅顏薄命,這位與李煜廝守了十年,情投意合地愛妻卻染病不起,卒于公元965年,謚號昭惠皇后,年二十九。娥皇死后四年,李煜迎娶了小周后,小周后比娥皇小14歲,李煜與娥皇結(jié)婚時,小周后年僅5歲。小周后不但相貌生得美麗,并且知書識字,素擅音律,較之已故的大周后尤為精妙。公元978年李煜被太宗賜死,小周后悲痛不已,于當(dāng)年自殺身亡,追隨李煜而去,一代佳人香消玉殞。
4、卞賽和卞敏
卞賽卞敏是明末清初十里秦淮的名妓,是一對親姐妹,她們原本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不幸,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
卞賽,又名賽賽,因后來自號“玉京道人”,習(xí)稱玉京。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擅小楷,通文史。18歲時游吳門,居虎丘,往來于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傳聞,崇禎帝的寵妃田氏的哥哥田畹來金陵選妃時,在看中陳圓圓的同時也看中了卞賽,但后來,卞賽嫁給了一諸侯,因不得意,遂將侍女柔柔進(jìn)奉之,自己乞身下發(fā),在蘇州出家當(dāng)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歲的名醫(yī)鄭保御,鄭筑別宮資之。卞賽長齋繡佛,持課誦戒律甚嚴(yán),為報(bào)鄭氏之恩,用三年時間為鄭氏刺舌血書《法華經(jīng)》,卞賽后來隱居無錫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錦樹林。
卞敏又名賽妹。《清代聲色志》:卞玉京有個妹妹叫卞敏,長得婷婷玉立,風(fēng)情綽約,面白如玉肪。人們看到她就像看到了立在水中的水晶屏。卞敏也善于畫蘭花和鼓琴。卞敏后來嫁給了申進(jìn)士維久。維久是明末宰相申時行的孫子,秉性豪舉,好賓客,詩文聞名海內(nèi)。申維久娶了卞敏后更加得意自喜,視卞敏為閨中良友。然而時間不長,維久因病死了。后來卞敏又改嫁給了潁川的一個官戶人家,三年后也病死了。
5、娥皇和女英
娥皇、女英,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fā)生戰(zhàn)亂,舜想到那里視察一下實(shí)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揚(yáng)子江邊遇到了大風(fēng),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后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里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后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說,蓋出于此也。
6、大玉兒和海蘭珠
孝莊——大玉兒天生麗質(zhì)稱得上清朝前期的絕代佳人,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guān)注的人物。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zhàn)中,她作為政治聯(lián)姻的紐帶嫁給皇太極為側(cè)福晉,時年13歲。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卷入一場又一場政治斗爭的漩渦,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wěn)固的地位并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清太宗皇太極后宮中有五位后妃,其中包括孝端后和孝莊文皇后,個個都是艷麗超群的美貌佳人,皇太極沒有一個不喜愛的,然而最受寵愛的莫過于宸妃了。
宸妃也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名海蘭珠,莊妃的姐姐。海蘭珠比莊妃大4歲,如果硬要拿這兩姐妹的美貌做一個對比,海蘭珠絕世的美艷是大玉兒望塵莫及的,因而倍受皇太極的寵愛。崇德元年,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jīng)》中像征愛情的詩句:“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guān)睢宮”。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很快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無奈此子福薄命短,來到人世間剛半年,尚未來得及命名就夭亡了。愛子的死,給皇太極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擊。宸妃所遭到的打擊尤重,整日郁郁寡歡,終于憂悶成病。宸妃彌留之際,皇太極正在松山戰(zhàn)場上指揮作戰(zhàn),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兼程趕回盛京,當(dāng)他進(jìn)入關(guān)睢宮時,宸妃已駕返瑤池了,終年33歲,正是風(fēng)華之年。
大概連海蘭珠自己也想不到,皇太極在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時,竟然當(dāng)著眾多臣子、妃子、侍從面前放聲大哭,全然不顧王者之尊。事后,甚至還在海蘭珠逝后的第五天居然哭的昏了過去。為表示對愛妃的悼念,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jǐn)?shù)最多的。宸妃死后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古代最具爭議的四大美女:
第一,侍父子二夫,養(yǎng)兄弟面首的武則天
武則天作為歷史上最出名的女人,他先是侍奉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又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可見其才貌一定不輸于任何美女。武則天之所以列入最具爭議的四大美女之首,主要在于其養(yǎng)面首、幸男寵的經(jīng)歷。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是薛懷義。薛懷義原名馮小寶,不但練就了健壯的身體,面貌還有幾分英俊。小寶剛過30,侍寢有術(shù),深得則天的寵愛。但他不滿足于專任侍寢,做事越來越恣意妄為。后來御醫(yī)沈南繆成為武則天新的男寵,馮小寶受到冷淡,這使他妒火難忍,一把火燒掉了自己督造的耗資巨萬的明堂。大臣們紛紛要求嚴(yán)懲薛懷義,武則天不加追究。薛懷義卻日益驕橫,終于令武則天生厭,指使人將其暗殺。
武則天晚年,很得益于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悉心侍奉,她很感謝張家兄弟的奉獻(xiàn),授予之高官,委以國政,二人成為她晚年最親信的人。從此,張易之、張昌宗儼若王侯,每天隨武皇早朝,待女皇聽政完畢,就在后宮陪侍女皇。在則天皇帝近似溺愛的寵幸下,這對美少年的勢力迅速膨脹。朝中的當(dāng)權(quán)者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晉卿等人,爭先恐后獻(xiàn)媚二張。這些事也成了后世人們對武則天的最大爭議。
第二,侍父子二夫,不干預(yù)政治的楊玉環(huán)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huán),可謂獨(dú)樹一旗,她不但美艷無比,風(fēng)情萬種,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楊玉環(huán)16歲時,被聘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后被玄宗貪色忘禮,橫刀奪愛,強(qiáng)聘為自己的貴妃。估計(jì)玄宗如此迷戀楊玉環(huán),最主要還是她的聰穎,以及善于掌握男人心理,善解人意的女人特質(zhì)。但紅顏薄命正是楊玉環(huán)的寫照,她雖美若羞花,卻因其兄長楊國忠禍國殃民的行徑而遭連累。楊玉環(huán)雖不參與政治,卻因政治原因被逼白綾吊死,好不可惜!
第三,為國家利益,被迫委身的西施
西施艷色天下重,是個不折不扣、傾城傾國的大美人,相傳她出身貧賤,曾靠在溪頭浣紗度日,可是她的美卻驚動了水里的游魚,它們因自慚形穢而躲藏到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換氣,后世因此流傳了“沉魚”的典故。而她因體質(zhì)嬌弱,常作捧心之態(tài),世人皆以為美,更引得鄰家女子“東施效顰”,這段趣聞也流傳至今。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有殺父之仇、滅國之恨,為了贏得養(yǎng)精蓄銳、礪兵秣馬的時機(jī),聽從大夫范蠡的妙計(jì),四處尋訪美人獻(xiàn)給好色成性的夫差,西施因其天下無雙的美色,當(dāng)仁不讓地成為了復(fù)國大計(jì)中舉足輕重的棋子,順理成章地被送入?yún)菍m,做了吳王的妃子。
西施的絕世容顏和柔言媚語果然讓夫差神魂顛倒,色令智消,他下令耗費(fèi)巨資為西施筑館娃宮,終日與她嬉戲其中,從此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將爭奪盟國霸主地位的壯志置之腦后,更放松了對越王的警惕,使勾踐有了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良機(jī)。
與此同時西施還利用夫差對她的信任,離間夫差與吳國肱股之臣大將伍子胥的關(guān)系,最終逼死伍子胥,削弱吳軍事力量,為越國復(fù)興和吳越戰(zhàn)爭越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xiàn)。
吳國滅亡后,西施卻不知所蹤了,有人說她和大夫范蠡本是戀人,功成身退后雙雙隱居了,也有人說西施失身于吳王,忍辱負(fù)重只為復(fù)國,事畢后自沉于太湖了,更有人說西施日久生情,愛上了夫差,竟于國破之日在館娃宮為夫差殉情了......真相已經(jīng)湮沒于歷史的迷霧之中,只留下了這個可歌可泣的美人計(jì)傳奇任后人評說了。
第四,禍亂商紂的妲己
妲己這個女人是隨著封神榜的流傳而為人所熟知的。
封神榜上說她艷如桃李,妖媚動人,是千年狐貍精幻化成人,蠱惑紂王荒淫誤國。周人滅商后,欲殺此妖姬,因被其美色所眩迷,舉刀手軟而不忍下手,最后在周武王的正氣威迫下,終于現(xiàn)出原形,而被姜子牙擒住斬首了。
根據(jù)正史記載,妲己是紂王征伐有蘇部落(今海南溫縣),俘獲到的美女,紂王非常寵愛她,為她作酒池肉林,天天與她酣飲作樂,更設(shè)炮烙之刑,使人裸體相逐,妲己于是大樂。到武王代紂,斬妲己頭,懸在小白旗上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