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是怎么傳到外國的
造紙術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促使人類文化傳播的偉大發明。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里提到“紙”從“糸”。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那么造紙術是怎么傳到外國的?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今湖南耒陽縣)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只是一個小宦官。章和二年(88年),章帝駕崩,蔡倫因有功于太后而升為中常侍。
中常侍是東漢地位較高的宦官,負有傳達皇帝詔令和掌管文書之責。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工作坊。當時的紙張還有些粗糙,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于制成了精美的紙張,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受到和帝稱贊。
幾年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國的蔡倫榜上有名。介紹文字云:“蔡倫是中國古代一名太監,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發明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和竹子等壓制成紙。”這個說法在性質方面肯定沒有錯誤,也是比較科學的,但時間上似乎不盡圓滿。
實際上,造紙術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換句話說,蔡倫之前就已經有了造紙術,并非蔡倫時才有。西漢初年人們就已經用廢舊麻繩頭和破布為原料制造麻類植物纖維紙了。蔡倫改進造紙方法后,紙張開始被廣泛應用。兩漢交替之際,大批中國百姓為避亂涌入朝鮮半島。造紙技術隨之傳到那里。
20世紀60年代,在朝鮮半島的一處古墓中曾經發現過帶有西漢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樣的紙張,成為有確切年代可考的中國造紙術外傳的最早明證。另外,公元751年,唐朝大將高仙芝率軍與大食(阿拉伯帝國)沙利會戰于中亞重鎮怛邏斯(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激戰中,由于唐軍中的西域軍隊發生叛亂,唐軍戰敗。怛邏斯之戰后,唐軍中的部分造紙工匠被阿拉伯軍隊俘虜。
沙利將這些工匠帶到中亞重鎮撒馬爾罕,讓他們傳授造紙技術,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第一個生產麻紙的造紙場。在怛邏斯戰役中被俘的唐代著名史學家杜佑的侄子杜環,后來輾轉歸國。在他的回憶錄中,曾提及中國工匠傳授阿拉伯人造紙術的史實。從此,撒馬爾罕成為阿拉伯人的造紙中心。在許多中世紀阿拉伯旅行家的游記中,都有關于撒馬爾罕出產優質紙品的記錄。
公元794年,在中國工匠的指導下,阿拉伯帝國在都城巴格達建立了新的造紙工場。此后,阿拉伯帝國的一切政府文書、檔案均書寫在紙制品上。隨后,源自中國的造紙術隨著阿拉伯大軍迅速傳到敘利亞、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在意大利的博物館中,至今還保留著西西里國王羅杰一世于1109年書寫的一幅詔書,詔書用的紙就是阿拉伯人生產的。在當時的歐洲,能夠使用阿拉伯人制造的紙張被視為一種奢侈的行為。由于紙的造價昂貴,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國王菲特烈二世曾在1221年下令禁止使用紙書寫官方文件。
中國造紙術傳人歐洲前,歐洲人也曾用羊皮進行文字記錄工作。在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圣經》要用300多張羊皮,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信息的傳播范圍,造紙術的西傳,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1276年,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蒙地法諾地區建起了意大利的第一家生產麻紙的造紙場。此后不久,歐洲人開始改良造紙技術,但直至量17世紀,歐洲的造紙技術還只能達到中國宋代的水平。為了解決歐洲紙張質量低劣的問題,法國財政大臣杜爾閣曾希望利用駐北京的耶穌會教士刺探中國的造紙技術。乾隆年間,供職于清廷的法國畫師、耶穌會教士蔣友仁將中國的造紙技術畫成圖寄回了巴黎,中國先進的造紙技術才在歐洲廣泛傳播開來。
1797年,法國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羅伯特成功地發明了用機器造紙的方法,從蔡倫時代起中國人持續領先近2000年的造紙術終于被歐洲人超越。就這樣,造紙業在西方國家發展起來。算起來,從蔡倫發明紙到西方國家學將手整整差了千年時間。只可惜,世界上知道蔡倫名字的人并不多。
現代造紙方法
現代的造紙程序可分為制漿、調制、抄造、加工XX等主要步驟:
1.制漿
制漿為造紙的第一步,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制漿法、化學制漿法和半化學制漿法等三種。
2.調制
紙料的調制為造紙的另一重點,紙張完成后的強度、色調、印刷性的優劣、紙張保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
一般常見的調制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步驟: a. 散漿 b.打漿 c.加膠與充填
3.抄造
抄紙部門的主要工作為將稀的紙料,使其均勻的交織和脫水,再經干燥、壓光、卷紙、裁切、選別、包裝,故一般常見之流程如下:
a.紙料的篩選
將調制過的紙料再稀釋成較低的濃度,并借著篩選設備,再次的篩除雜物及未解離纖維束,以保持品質及保護設備。
b.網部
使紙料從頭箱流出在循環的銅絲網或塑料網上并均勻的分布和交織。
c.壓榨部
將網面移開的濕紙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個滾轆間,藉滾轆的壓擠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將濕紙作進一步的脫水,并使紙質較緊密,以改善紙面,增加強度。
d.干燥部
由于經過壓榨后的濕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濕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干燥。
e.壓光
f .卷紙
g.裁切、選別、包裝
取前面已卷成筒狀的紙卷多支,用裁紙機裁成一張張的紙,再經人工或機械的選別,剔除有破損或污點的紙張,最后將每五百張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