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英國作家培根。
培根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 英國近代 唯物主義 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被 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朗西斯·培根于貴族家庭,是掌璽大臣和大法官(王國最高法律官職)古拉斯·培根爵士的幼子。后于1618也成為了大法官。晚年脫離政治活動,專門從事科學和 哲學研究。他是 新貴族的思想代表,反對 君主權神授和君權無限,主張限制王權;擁護清教主張改革,但反對革命。他對 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提出必須清除它給人們造成的錯誤認識和偏見(他稱之為假相),以便給認識和科學掃清道路。
他繼承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承認 自然界是物質的,認為構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單位是真正的 分子,即事物的簡單性質,它是有限的不變的。千差萬別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組合構成的。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運動是有規律的,其形式是多樣的。他稱事物運動的規律和規定性為形式。科學的任務就是發現形式,從而獲得行動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 口號。他提出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基本原則,認為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識的泉源。他重視科學實驗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必須借助于實驗,才能彌補 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奧迷。
他重視歸納法,強調它的作用和意義,認為它是唯一正確的方法,但它否定了演繹法的作用是片面的。他把 自然科學中孤立靜止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學上來,造成了 歐洲近代哲學所特有的局限性。他的哲學具有神學的不徹底性,他主張雙重真理,承認 上帝存在和靈魂不死等 宗教教條。他的唯物主義哲學對近代哲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主要 著作有:《新工具》、 《學術的進步》 、 《新大西島》 、《亨利七世本紀》等。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哲學家由此把它看成是從古代唯物論向近代唯物論轉變的 先驅。
1561年~1582年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 - 1626)于1561年出生于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思想傾向進步,信奉英國國教,反對教皇干涉英國內政;母親安妮·培根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她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各方面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
1573年,年僅12歲的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大學中的學習是他對傳統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培根紀念碑
培根紀念碑三年后,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的隨員旅居巴黎。短短兩年半的時間里,他幾乎走遍里整個法國,這使他接觸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并且對其世界觀的轉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579年,父親突然病逝,培根不得不回到倫敦。由于生活開始陷入貧困,培根進入了葛雷法學院,一面攻讀法律,一面四處謀職。
1582年,21歲的培根取得了律師資格,此時,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把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并且把經驗和實踐引入認識論。這是他“復興科學”的偉大抱負,也是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
伊麗莎白去世, 詹姆士一世繼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 英格蘭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贊賞。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搖直上。1602年受封為爵士,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07年被任命為副檢察長,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
1616年
被任命為 樞密院顧問,1617年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授封為維魯蘭 男爵,1621年又授封為 奧爾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國務活動上,而存在與對科學真理的探求上。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
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污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四萬磅,監禁于 倫敦塔內,終生逐出 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后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理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1626年
3月底,培根坐車經守倫敦北郊。當時他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應用問題。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作一次實驗,他宰了一只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人物評價
弗朗西斯·培根并不是最先認識到歸納推理用途的人,也不是最先理解科學會給社會帶來各種可能利益的人。但是在他以前沒有人如此熱情而廣泛地發表這些思想。而且部分由于培根是一位好作家,部分由于他作為一位主要政治家的名氣,他對待科學的觀點在實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662年當為了促進科學知識的增長而創建倫敦皇家學會時,創建者們稱培根為他們的啟靈人。而且當在法國啟蒙運動期間編纂大部頭的《百科全書》時,主要的編纂者們如狄德羅和阿朗貝爾贊譽培根是他們的作品的啟靈人。如果說《新工具》和《新亞特蘭提斯島》今天比過去一度曾有的讀者少了,這是因為它們的寓意已被廣泛地接受。
鳴鑼開道者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學的鳴鑼開道者。他最早表達了近代科學觀,闡述了科學的目的、性質,發展科學的正確途徑,首次總結出科學實驗的經驗方法--歸納法,對近代科學發展起到指導作用。培根是除舊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對經院哲學的科學觀和傳統邏輯思維方式的批判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人們有理由把培根與另一位即將來臨的科學時代的先驅勒內·笛卡爾相提并論。培根比笛卡爾早一代人(三十年)。他比笛卡爾更多地強調觀察和實驗的重要性,但是這位法國人重大的數學發明使這種對比的天平稍微向有利于他的一邊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