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什么時候恢復科舉制度的
科舉制(科舉制度)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是一種社會智商、能力的培養(yǎng)、挑選、使用的社會性管理程序。那么元朝是什么時候恢復科舉制度的?
延祐復科元朝恢復科舉的歷史事件。皇慶元年(1313年),提倡漢化運動的元仁宗將王約恢復科舉的建議列為令甲。皇慶二年下詔恢復科舉。延祐元年(1314年)8月在全國的17處考場,舉行鄉(xiāng)試。延祐二年2月和3月相繼在大都舉行會試和殿試(廷試),因為本次科舉是在延祐年間舉行的,史稱“延祐復科”,本次科舉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的內(nèi)容。
仁宗自幼熟讀儒籍,傾心釋典,師從李孟、王約。曾下令將《大學衍義》、《貞觀政要》、《資治通鑒》等書譯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誦習。仿唐宋舊制,于延佑二年(1315年)詔行科舉,尊崇朱熹之學,史稱“延佑復科”。
皇慶改元(1312年)仁宗特命其儒師王約為集賢大學士并將他的“興科舉”建議“著為令甲(法令的第一條)”(《元史》王約傳)。
皇慶二年(1313年)農(nóng)歷十月,仁宗要求中書省議行科舉。
皇慶二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
延祐元年(1314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日,全國舉行鄉(xiāng)試,一共錄取三百人。
延祐二年(1315年)農(nóng)歷二月三百名鄉(xiāng)試合格者在大都舉行會試取中選者一百人,農(nóng)歷三月七日,一百名會試中選者在大都皇宮舉行殿試(廷試),最終錄取護都答兒、張起巖等五十六人為進士。
此次科舉仿唐宋舊制,尊崇朱熹之學,史稱“延祐復科”。蒙元滅金、宋后,科舉廢棄,“延祐復科”距離宋亡36年,距離金亡更達81年,漢族士人至此方重獲正常的晉身途徑,社會矛盾有所緩和。
相關(guān)人物:
元仁宗,中文名字孛兒只斤 愛育黎拔力八達;圣文欽孝皇帝(1311-1320),名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1320),元武宗弟,元朝第九代皇帝,蒙古語稱普顏篤皇帝。早年從太常少卿李孟學習儒家典籍。仁宗自幼熟讀儒籍,傾心釋典。曾下令將《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鑒》等書摘譯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誦習。仁宗是一位較有作為之君。后毀約將武宗之子和世㻋徙居云南,立自己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元英宗),打破叔侄相傳的誓約。在位九年(1311年-1320年),廟號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