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代綁匪的江湖規矩
舊時代綁匪的江湖規矩竟是首先不能綁女人?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舊時代綁匪的江湖規矩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舊時代綁匪的江湖規矩:
梨園行女明星無論多有錢,出門盡管放心,絕對不會遭綁票,只是當心家里的小孩兒。土匪想綁票,也是綁家庭成員,而家庭成員中容易下手的,自然就是孩子了。舊時天津發生過許多樁綁票事件,其中最驚動社會的一樁,是家住英租界的前湖北督軍王占元的外孫遭綁架一案。這幫綁匪,也是摸錯了大門。一般熟悉行規的本土綁匪,不會找昔日的軍政要人下手,他們知道,這類人雖然已經下野,名義上做了寓公,其實和官方仍有聯系,或者有官方背景,綁架這類人的家庭成員,非但大多得不到什么便宜,最后很可能不可收拾。
事情果然就鬧大了,昔日渾不講理的王督軍發現下學后孩子沒有回家,一個電話打到警察局,警察立即查辦。沒過多少時間,有下落了,知道了孩子在什么人的手里,也知道了綁匪提出的是什么條件。那時是警匪一家,立即傳過去話,碰上不講理的祖宗了,交人。孩子被送回督軍府,沒受委屈。警察局自鳴得意,給您老人家把事情辦成了,還等著受賞呢。
沒有賞,把這幾個綁匪給我辦了。警察局為難了。
黑白兩道的潛規則,土匪綁票,第一,不得綁女性。梨園行女明星無論多有錢,出門盡管放心,絕對不會遭綁票,只是當心家里的小孩兒。土匪想綁票,也是綁家庭成員,而家庭成員中容易下手的,自然就是孩子了。
綁票第二項規矩,不得撕票。莫說是撕票,就是傷害了被綁票的人,行內也不允許。
如今王督軍家的孩子送回來了,全須全尾,沒有一點傷害,按規矩,不得向土匪再要人。只是,這次碰上不講理的祖宗了,王督軍一定要警察局交出綁匪,警察署惹不起王督軍,向綁匪索要,綁匪到死不肯交出人來:沒這種規矩,人已經交給你了,一分錢贖金沒要,已經史無前例了,怎么還要人?斷了這條活路,以后窮到沒法活的時候,造反去了。警察局沒有辦法,請出社會賢達向王督軍求情。王督軍那兒沒得商量。社會賢達回來,向警察局長獻策,找兩個倒霉蛋頂缸算了。
無奈,警察局立即從獄中調出兩個鴉片煙鬼,病入膏肓,又沒有家,死了無人認領尸體。先讓他們美美吃一頓,再給個“泡兒”;行刑的前夜,再招來兩個姐兒,美美地侍候兩個倒霉蛋。第二天早晨,拉出來,插個“標兒”,綁赴刑場,殺頭去了。社會一片嘩然:太沒道理了,人家把孩子送回來了,你就不能再追究了,如此綁票未成,還丟了性命,以后誰還干這行呀?
后來果然就亂了規矩,綁票的撕票,遭綁票的,有勢力,要人,人交出來之后,索要綁匪,然后立即槍斃。如此,綁匪更惡毒,官方也更嚴厲,誰也不含糊誰了。雙方撕破臉,事情就不好辦了。
舊時代,天津、上海,綁票的事每天都有發生,很少有撕票的血腥結局,最后都可以有個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這也和做生意一樣,只是這生意做得太缺德。生意做成之后,警察局得一份提成,世上沒有白跑腿兒的事。
綁票:為什么叫“綁票”
綁匪是指從事綁票的匪徒。 (注:綁票:匪徒把人劫走,強迫被綁者的家屬出錢去贖。)
綁票的票字應該是肉票的意思,票這個字是跟金錢有關的憑據,大多數的綁票行為都是為了錢財,以人為票,所以稱肉票。而擄人為求錢的用詞就是綁票了。
明代時,民間匯兌需求增加,『會票』出現,山西人為主的雛型銀行「票號」也跟著 成長,今日的『票』之概念開始正式出現。
「票」是一種交換 憑證,清末遂有了綁架「肉票」以交換金錢之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