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到底是死于何人之手
在演義里挺牛的華雄究竟是死于何人之手?華雄到底是怎么死的?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告訴大家華雄到底是死于何人之手,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丁?/p>
華雄到底是死于何人之手:
三國演義中,華雄的出場頗為熱鬧。當(dāng)諸侯起兵的消息傳到董卓帳下,呂布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的人,可是這時候卻有一個陰沉的聲音在后面念了一句成語:
“割雞焉用牛刀?”
這話是有出處的,出處便是那儒家的大圣人孔子。話說孔子曾來到一個叫做武城的小地方,聽到了弦歌之聲,原來正是孔子的弟子言偃治理著那個地方。孔子就笑了,說殺個雞還用得著牛刀嗎?
這此處,說這句圣人之語的人卻不是什么儒家弟子,而是西北大漢華雄,他的意思卻也簡單,呂布你是咱西北第一大將,豈有一開場就出去的道理?且放寬心在家里頭坐著,待俺出去與那些關(guān)東的書呆子們會上一會。
華雄敢說這個話,自然就有他的自信。接下來第一個與他過招的就是十八諸侯之一鮑信的弟弟鮑忠,帶著三千人來搶關(guān)。但結(jié)果卻是一照面就被華雄手起刀落、斬于馬下。
第二個過招的,那就是江東之虎孫堅了。孫堅的手下,此時已有程普、黃蓋、韓當(dāng)、祖茂四大將。華雄的副將胡軫出來應(yīng)戰(zhàn),沒一會就被程普給挑了。
看起來孫家軍能耐不小,這時華雄便來一出夜襲,恰好孫堅自家后方出亂子,那沒腦子的袁術(shù)居然給他斷糧,結(jié)果江東兵團(tuán)就亂了,混戰(zhàn)中孫堅只能把自家佩戴的紅色頭巾給部將祖茂,引開華雄的追殺,結(jié)果是祖茂戰(zhàn)死,孫堅的部隊也吃了大虧。
第三個過招的,那就是袁術(shù)的手下俞涉了,沒三個回合便被華雄給斬了。
第四個,則是冀州刺史韓馥的手下潘鳳,提著大斧出去,沒一會來份報告說又被華雄給砍了。
連吃四場敗仗,這華雄的戲份不可謂不重,可他畢竟只是個陪襯,這時關(guān)云長便上場了,曹操遞給他熱酒一杯,云長說一句臺詞:
“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飛身上馬,只聽得喊聲大振,他便回來了,丟下華雄的人頭,舉起酒杯,那酒還尚且溫著呢!
這一段演義寫得極是精彩,可背后的真實史實又如何呢?
首先第一點,演義說華雄的副將胡軫被程普給挑了。胡軫是誰?官拜東郡太守、實際的軍職是大都護(hù),手下都有誰呢?頭一個便是呂布,第二個則是華雄。也就是說,胡軫實際上是呂布、華雄二人的上司。而且,胡都護(hù)也沒陣亡在與孫堅的戰(zhàn)事中,他一直活到了192年,那時節(jié)華雄早就死了,董卓也死了,是王允與李傕在長安城下對陣,胡軫和當(dāng)時的另一員名將徐榮一起出去對付李傕,結(jié)果是徐榮戰(zhàn)死,胡軫卻反水,與李傕合兵反攻長安。
所以,胡軫不可能死在汜水關(guān)下。
第二點,演義又說華雄斬了鮑忠等一番武將,自然這就純屬演義小說“三分虛構(gòu)”的部分了,不管是鮑忠,還是俞涉潘鳳,都子虛烏有。唯一真實存在的便是祖茂,但史實中,與祖茂對敵的是董卓兵團(tuán),卻不是華雄,而且單從文字看,祖茂似乎也并未在這場戰(zhàn)役中犧牲。
所以,華雄其實并沒有什么出色的戰(zhàn)績。
第三,那就是關(guān)羽了。此時的關(guān)云長,正和劉備在公孫瓚那邊廝混,而公孫瓚壓根就沒來洛陽前線。
實際上,一切只是戲份而已。唯一的真實之處,那就是華雄死了,和演義恰好正相反,他沒有打敗孫堅,反而是被孫堅打敗了。而為什么華雄會死呢?不是因為曹操的溫酒,而是因為董卓軍團(tuán)的司令官胡軫(演義中是華雄的副將,一上場就被殺)和大將呂布關(guān)系既不和睦,軍中內(nèi)亂之際,孫堅發(fā)動了一場突襲,結(jié)果胡軫和呂布都跑了,華雄卻倒霉了。
呵呵,原來劇情是相反的呀!
華雄簡介:
華雄(?-191),中國東漢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公元191年,關(guān)東軍閥聯(lián)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zhàn)中被孫堅一軍所殺。明·羅貫中所著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對這段歷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劉備義弟關(guān)羽所殺,這段被稱為"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情節(jié)也流傳于后世。
在《三國志·吳書一·孫破虜討逆?zhèn)鞯谝弧防锩謱懽魅A雄。而據(jù)潘眉根據(jù)《廣韻》的記載,認(rèn)為宋朝時《三國志》版本中為"都尉葉雄",應(yīng)該依照《廣韻》更改,趙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支持這種說法,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亦記為"都尉葉雄"。吳金華認(rèn)為是受到元代以來小說的影響,才在南宋以后由葉雄訛誤為華雄。
據(jù)《資治通鑒·卷第六十》"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胡三省注"梟,古堯反。華,戶化反。"與今本《三國志》相同,胡三省為華字注音,則華字應(yīng)該無誤。并不能證明《廣韻》所引《吳志·孫堅傳》有"都尉葉雄"就是都督華雄,若說"葉"字誤作"華"字,"尉"字難道會誤作"督"字?且《資治通鑒音注·卷第二百八》胡注為"葉,舊音攝,后音木葉之葉。吳志孫晧傳有都尉葉雄。"又與《廣韻》不符。
或宋以前《三國志》華雄之外另有都尉葉雄,亦未可知。
《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討逆?zhèn)鞯谝弧?
卓遣步騎數(shù)萬人逆堅,輕騎數(shù)十先到。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后騎 漸益,堅徐罷坐,導(dǎo)引入城,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諸君不得入耳。"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shù)十騎 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閑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閑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shù)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孫堅)復(fù)相 收兵,合戰(zhàn)于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是時,或閑堅于術(shù),術(shù)懷疑,不運軍糧。
據(jù)《三國志》記載,孫堅參與討伐董卓之役時,為徐榮擊敗、逃跑,后來收拾敗軍,在陽人進(jìn)行戲劇性的大反擊,大破董卓軍,并將華雄擊敗梟首。此外《資治通鑒》里亦有孫堅將華雄梟首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