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托孤的趣談
劉備是擔心諸葛亮謀國的,劉備在白帝城托孤之時有沒有想過要殺掉諸葛亮?趕緊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劉備白帝城托孤的趣談,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能得到解答了喲。
劉備白帝城托孤的趣談:
劉備在演義中不愧一代梟雄,聲滿天下,以致新野敗退時十余萬人民愿意跟隨。但他卻將權力下放的過大了,就像他祖宗劉邦一樣,手下們個個功高蓋主,他卻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這一重要之事,演繹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最后關頭顯示了他的高明之處,卻說劉備七十萬大軍全軍覆滅后,跑到白帝城,諸葛亮來見。君臣相會,尚未開言,便已淚流滿面,劉備掙扎病體,握著諸葛亮的手說:“我悔未聽丞相與趙之言,以致大敗,如今又病臥孤城,再難振作,大漢江山,全靠您支撐了。”說到這里,喘了口氣又說:“君之才能遠勝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國振邦,終定天下。若嗣子劉禪可輔,則輔之;如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諸葛亮聽到這里,再也忍不住了,流著淚說:“臣當效忠主上,竭盡股肱之力,輔佐幼主,至死不渝!”劉備令左右草擬詔書給劉禪道:“我死以后,你們兄弟要像侍奉我一樣侍奉丞相,視丞相為父!”然后又口囑劉永、劉理,令二人千萬記住。說完便昏迷過去,不過幾天,便撒手歸天,死時63歲。那句“若嗣子劉禪可輔,則輔之;如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的含義可聯系他一生表現,我看可不是什么臨死良心發現,覺得自己兒子不行想讓諸葛單干。怕還是有意試探,假如孔明頭腦一熱,說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類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劉備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給諸葛亮,最后又把劉禪托付給趙云,可見劉備的內心的想法。
但此時形勢已然,且看蜀漢諸將:阿斗那忠心耿耿的叔叔關張已亡,智勇雙全的忠將魏延為孔明壓制,馬超、黃忠亡故,趙云孤掌難鳴,且有關興、張苞再結義,卻無三人同連心,劉封、馬良一班忠臣已死,其舅糜竺因糜芳之事必不敢再起事端。而益州大批降將又是何表現,且看彭羕酒后所言:“老革慌悖,豈足道也”。可見益州諸將并非誠心降蜀,且若其皆忠誠不二,又豈會降蜀,看那可笑的黃權,亦稱“忠臣”。而此后的文才將領也都和諸葛有著些許關系,外臣已是盡掌朝政。這便導致了劉禪直到246年才正式親政。或許正式因此才重用內侍,偏信宦官,以致蜀漢亡國啊!
當然,這也多虧了劉備臨死的一招,多虧了劉備沒有找錯人,多虧了諸葛亮忠心耿耿,否則不知蜀漢江山早已姓了什么?
注:本文完全依據《三國演義》,誤以正史相批。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青年時耕讀于南陽郡,地方上稱其臥龍、伏龍。后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促成孫劉聯盟和建立蜀漢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劉備死后,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任蜀國丞相,輔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的實際領導者。先后五次率軍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時病逝于五丈原,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尊稱諸葛亮為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忠臣與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出生:公元181年農歷七月二十三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謚曰忠武侯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豫章太守)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長子),諸葛懷(幼子)、諸葛果(長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質(瞻三子)、諸葛攀(養子之后,后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繼任者:蔣琬、費袆、姜維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人稱臥龍先生,與鳳雛先生龐統、徐庶等為摯友,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主公為昭烈皇帝劉備,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忠臣與智者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