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
中國古代的建筑,是可以入畫的;中國古代的人名,是可以讀起來唇齒生香的;中國古代的地名,常常是入詩的。而如今,這些美感大多已經(jīng)了無痕。如今中國那些平淡無味的城市名稱,古時候其實都是極好的,一眼看上去就美,細品之更是韻味無窮。特別是下面這十個,一時煙雨,一時繁華,一眼望去,便已醉了。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10、廬州
廬州,合肥別稱,西周始置古廬子國。隋朝開皇初年,改合州為廬州,轄境相當今安徽省合肥市、六安縣、霍山縣、廬江縣、巢縣等地。唐宋轄境縮小,元朝至元年間,改為廬州路,明朝改為廬州府。1912年廢除。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9、潯陽
潯陽,九江市古稱,因古時流經(jīng)此處的長江一段被稱為潯陽江,而縣治在長江之北,即潯水之陽而得名。后長江改道,縣治變?yōu)榻希沤し譃榻辖眱傻兀厦婕唇窠骶硟鹊木沤兴鶎俚貐^(qū),北面包括今天的湖北省黃梅縣小池至孔垅一帶,使?jié)£栔缘靡匝永m(xù)。除“潯陽”外,九江亦有“柴桑”“江州”等其它古稱,自秦設九江郡,漢灌嬰筑城以來,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8、江陵
江陵,荊州市古稱。江陵的城市前身為楚國國都“郢”,從春秋戰(zhàn)國到五代十國,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歷時515年。至漢朝起,江陵城長期作為荊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荊州”專稱江陵。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7、廣陵
公元前319年,楚懷王筑廣陵城,廣陵之名始于此。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唐代定名為揚州。揚州之名雖然也雅致,但相比廣陵韻味還是少了些。中國歷史上還有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琴曲——《廣陵散》,以及一個非常有名的歷史典故——竹林七賢領袖嵇康之“廣陵絕唱”。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6、瑯琊
瑯琊是山東省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古老地名,歷史上曾有瑯邪邑、瑯琊國、瑯琊郡、瑯琊道,涵蓋今山東臨沂以及青島、諸城、日照一帶。瑯琊治所,位于臨沂。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5、金陵
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稱,一般認為因南京鐘山在春秋時稱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后,就在今清涼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那時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涼山上,而清涼山當時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為金陵邑。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4、長安
長安是西安古稱,取意“長治久安”,是十三朝古都,為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建都史。由于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在唐以后,雖然長安不再為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為國都的別稱。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3、蘭陵
公元291年,晉惠帝分東海郡之蘭陵、承、咸、合鄉(xiāng)、昌慮5縣,置蘭陵郡,理氶城。在南北朝戰(zhàn)亂時期,行政區(qū)劃也變得混亂無比,蘭陵郡概莫能外,但范圍大抵仍在今臨沂、棗莊一帶。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廢蘭陵郡。蘭陵據(jù)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因當年蘭陵周圍高地上開滿蘭花而得名。黃淮流域先秦時期氣候溫和滋潤,植被豐茸,蘭花簇擁在廣袤無垠的幽林之中。只因氣候生態(tài)改變,今黃淮以北已再難尋覓蘭的蹤跡。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2、姑蘇
蘇州古稱平江,又稱姑蘇。相傳,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胥不僅有才學,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為大臣,并把吳地冊封給胥。從此,吳中便有了“姑胥”之稱。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認,而在吳語中“胥”“蘇”兩字相近,于是“姑胥”就漸漸演變成“姑蘇”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講的正是蘇州。
古代名最風雅的十個城市1、樓蘭
樓蘭是西域古國名,當時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羅布泊西北岸。樓蘭名稱最早見于《史記》,曾經(jīng)為絲綢之路必經(jīng)之地。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jīng),途經(jīng)此地,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在輝煌了近500年后,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臺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