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
帝王從劉邦開始,開國皇帝基本都是馬背上得天下,因此軍事才華屬于“基本功”。小編閑無事,來聊一聊古代十大帝王統帥。與太祖武皇帝有雷同部分,純屬偶然。為了方便起見,只列入正統王朝的帝王。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1、朱元璋
作為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事才華應該力壓群雄。朱元璋屬于從親兵衛隊成長起來的軍事統帥,與那些世家大族不同,朱元璋的軍事才華得益于豐富的軍事實踐。朱元璋手下的名將徐達、常遇春、馮勝、李文忠、傅友德、藍玉諸人,基本都是在朱元璋的部署下南北征戰。朱元璋一開始只能是郭子興的“打手”,如同孫堅、孫策之與袁術。不過,朱元璋卻抓住時機獲得獨立發展,在夾縫中不僅戰勝強大的陳友諒與富庶的張士誠,而且北伐完成盛唐以來漢人軍隊首次深入蒙古大漠的偉業。朱元璋無論是率隊親征還是運籌帷幄,都取得了顯著效果,這是那些只善將將不善將兵的開國皇帝所無法比擬的。即使是我朝太祖武皇帝,親自指揮的戰役敗多勝少,指揮大軍千里決戰卻所向無敵,這其實是劉邦的再版。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2、劉 秀
作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曾被我朝太祖武皇帝認為帝王中首席軍事家,不過筆者覺得劉秀應該在朱元璋之后。劉秀成名之戰當然是以少勝多的昆陽之戰,但是王莽部將王匡王鳳屬于二三流將才,不是梟雄陳友諒可比,更沒有蒙元軍隊的精銳。不過,劉秀從劉演部下逐漸成長為軍事統帥,并親自指揮了昆陽之戰以及河北之戰,稱帝后部署“云臺二八將”完成全國統一,這等軍事才華也是“將兵”與“將將”的完美統一,這是后來只會將將的帝王不可比的。劉秀是朱元璋的簡化版。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3、李世民
作為唐朝第二皇帝,實際上李世民開創了唐朝基業,這也是太祖武皇帝將其與秦皇漢武宋祖并列的原因。李世民當然是一代名將,先后完成了艱難的關中之戰、河西之戰、洛陽之戰,不過李世民有著世家大族的優越地位,并且玄甲軍的精良僅次于隋朝禁衛驍果軍。李世民統一天下是在瓦崗軍、王世充、宇文化及三方內耗之后坐收漁翁之利,而且李靖、李績的軍事功勛不在李世民之下。嚴格意義上講,李世民只會將兵不善將將,李靖甚至預言其兵敗高麗。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4、鐵木真
作為蒙古帝國開創者,生前為“可汗”,死后被追贈為元太祖。如果說前三位屬于第一梯隊,那么鐵木真則屬于第二梯隊,那就是大兵團作戰的領軍人物。鐵木真無論是“將兵”還是“將將”,其軍事才華都屬于出類拔萃人物,即使與第一梯隊的“三巨頭”正面對敵,也要“三巨頭”付出嚴重代價,當然“三巨頭”可以憑借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贏得最后勝利。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5、多爾袞
作為清帝國統一全國的實際貢獻者,生前是“皇父攝政王”,死后追贈為“成宗義皇帝”。多爾袞也是第二梯隊的杰出軍事統帥,無論是作為大兵團主帥還是運籌帷幄完成全國統一,都可圈可點。相對于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的軍事才華具有明顯優勢,山海關之戰就屬于軍事統帥的上乘之作,后來部署大軍千里追殲李自成、張獻忠集團“料敵制勝”也屬于帝王之才。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6、拓跋燾
作為北魏第三任皇帝,是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奠基人。拓跋燾拓跋燾在位期間,親率大軍滅亡胡夏,北燕,北涼等諸多政權,統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復南”;南敗劉宋,占據河南之地。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并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7、曹 操
作為曹魏開創者,曹操生前是大權獨攬的魏王,死后追贈為太祖武皇帝。曹操從東郡太守起家,出任兗州牧時迎駕漢帝從而成為實際主宰。曹操最強勁的對手是袁紹,不過曹操善于將兵而不善于將將,于是終其一生未能統一全國。相對于拓跋燾而言,曹操明顯要處于劣勢,因此作為第三梯隊的領軍人物,曹操只能排列第7位。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8、朱 溫
作為后梁開創者,朱溫完成了從農民起義軍部將到唐朝藩鎮的轉變,并在唐末群雄割據中逐漸消滅異己統一了黃河流域,只有晉王李克用父子憑借有利地形堅持頑抗。太祖武皇帝對朱溫軍事評價在曹操之上,筆者則認為朱溫善于詭計而不善于謀略,也許這正是太祖武皇帝所看重的特點。無論是作為黃巢手下悍將還是獨樹一幟廢唐自立,朱溫的領軍能力與沖鋒陷陣水準都是一時之俊杰,當時只有李存勖可以比擬。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9、李存勖
作為后唐開創者,后唐莊宗李存勖作為“十三太保”里的首席軍事智囊,也許沙場征戰能力不及“十三太保李存孝”,治國能力也不及“大太保李嗣源”,當時李存勖的領軍能力卻不是其他太保可以媲美。李存勖依靠父親基業,抵擋住朱溫的狂猛進攻,維系了搖搖欲墜的河東地盤,并在朱溫被弒后乘機消滅后梁統一黃河流域,甚至統一了西川,這是當年晉王司馬昭的功業。不過,李存勖畢竟不是成熟的政治家,沒有天下一統的宏偉計劃,驕奢淫欲死于伶人之手。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統帥10、趙匡胤
作為宋朝開創者,趙匡胤是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基本完成了中國主體部分統一,當然無論是塞北還是河西甚至劍南,都處于少數民族政權控制下,趙匡胤與其他帝王相比明顯遜色。趙匡胤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風云際會遇上后漢大將郭威外侄柴榮。后來郭威黃袍加身成為后周太祖,柴榮成為郭威養子與皇太子,趙匡胤也就攀龍附鳳成為柴榮心腹愛將。柴榮即位成為周世宗后,趙匡胤獲得沙場征戰揚名機會,并在柴榮“出身未捷身先死”后欺人孤兒寡母開創北宋政權。趙匡胤領軍能力與軍事才華雖然遜色于其他九位帝王,但是比起宋武帝劉裕還是有所起色,因此力壓劉裕成十大帝王統帥末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