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滴血認親可靠嗎
滴血認親從三國時創立,一直被奉為圭臬,沒有人懷疑。提起親子鑒定,很多人會想到古代小說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認親。那么古代的滴血認親可靠嗎?
滴骨法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實例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系。《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云“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
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系。《南史》記載著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蕭綜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齊宮東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學,被武帝看中,入宮后七月即生下蕭綜,宮中都懷疑非武帝親生,蕭綜長大以后,去盜掘東昏候的墳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見其果真能滲入尸骨中,蕭綜半信半疑,后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用自己的血在兒子的尸骨進行試驗,血液仍能滲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后來蕭綜投奔北魏,改名蕭纘,并表示要為東昏候服喪三年。蕭綜是否為東昏候的親生子,不再重要,現更已無法考證。但滴血認親的不科學性,已為人之公認。
滴骨認親不科學《洗冤集錄》: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云“滴骨親”,蓋謂此也。
劇情:玉娘的丈夫被人殺死。宋慈查出真相,玉娘的父親和魁就是元兇,原來和魁并不是玉娘的親生父親。在公堂上,宋慈找來玉娘親生父親的骸骨,以滴骨法檢驗。玉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滲入骸骨中,確認玉娘與死者有血緣關系。詳細內容見大宋提刑官第一部第16集。
這種“滴血認親”的鑒定方式沒有科學依據。無論是不是有血緣關系,血液滴在骨骼上都會滲入。古代的滴血認親是傳說。到目前為止,血緣關系的準確認定還只能通過DNA鑒定。
滴血認親不科學觀眾熟悉的“李府連環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運用“滴血認親”的方法驗證出了和魁父女并無血緣之親的事實,進而破獲了李府連環案使和魁伏法。石巖彬說,“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但由于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已經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處的時代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延伸閱讀:
現代的"滴血認親'就要選用DNA親子鑒定了(基因技術)
脫氧核糖核酸(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acid的縮寫),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復制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