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的用人之道是什么
李宗仁是著名抗日英雄,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那么李宗仁的用人之道是什么?
李宗仁是一個心細的人,他對當時“國軍”中的各種“潛規則”有頗為深刻的觀察,多年以后讀起來,還是讓人不禁掩卷長嘆。 凡事必須行賄才能辦,這是“國軍”的“潛規則”之一。當時由于戰斗激烈,各軍消耗很大,如何才能得到及時、充分的補給,是部隊指揮官最念茲在茲的事。
李宗仁記錄了這么一件事:第29集團軍總司令王纘緒拿著“委員長親批手令”,卻無法從軍械倉庫中領出槍械來,而一位新編師長王認曲,后來得到手令,卻很快就領到了。“總司令”便向“師長”請教其中的“竅門”。王認曲說,其實也很簡單,“他奉批得到新槍一千支,他決定賣掉二百支,就以這筆款項向經管倉庫人員行賄,如此他尚可實得八百支,比王纘緒一支也得不到強多了。”
問題在于,這種現象并不是孤立的。李憶起傅作義也曾告訴過他一件類似的故事:某次傅奉蔣親批彈械一批,可是倉庫主任卻老實不客氣地說,有手令也不行,要領武器,就一定要出錢。傅說,錢當然付,不過可否給一收據。那倉庫主任利令智昏,竟真的給傅寫了一張收據。“傅有證據在握,乃立刻告到委員長那里。果然,委員長一怒之下,把這位倉庫主任撤職了。可是不久之后,他又當了另一倉庫主任”——行文至此,李宗仁不由的感慨萬千:“軍隊為國捐軀,武器損失,彈藥消耗自所難免,尚須行賄才可得到補充,實為千古未有的怪現象。”
越是腐敗無能的人,越容易得到重用,這是“國軍”的又一個“潛規則”。李回憶,當時歸第五戰區節制的湯恩伯第二十軍團,“裝備齊全,并配屬德制重炮一營,為‘國軍’中的精華”,但湯本人并不善戰,因為害怕敵機,每次臨陣,湯只帶少數隨從和電話機四處流動,“以致他司令部內的人員都不知道總司令在何處”。李宗仁評價道:武官怕死,便缺乏了打勝仗的基本條件。
后來河南人民有句反湯的口號說:‘寧愿敵軍來燒殺,不愿湯軍來駐扎’”。 讓李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湯如此表現,蔣卻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對湯一直寵眷不衰,后來李終于悟透了:越是聲名狼藉的人,蔣越是要用,因為這樣的人,一離開蔣就無法生存,只能死心塌地地忠于蔣個人。
人物評價
李宗仁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關鍵的“福將”。福將之“福”,一是他個人歷經戰場炮火和政壇暗箭,屢次大難不死;二是在重大歷史關頭,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桂系,作為具有決定意義的中間
力量,幾乎總是能有意無意地做出明智抉擇。他的抉擇雖然有的出于派系斗爭,有的是迫于時勢無可奈何,但終究順應了“不可阻遏的革命浪潮”,促使國家民族走向良性方向,也為自己留下“青春戎馬,晚節黃花“的身后評價。
曾為李宗仁撰寫回憶錄的唐德剛認為,李宗仁“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他是“近代中國這座高樓大廈的一根主要支柱,沒這根柱子,則今日這座大廈,可能又是另外一棟不同的建筑了”。
周恩來評價李宗仁一生做過兩件好事:一件是臺兒莊,一件是回歸祖國。
毛澤東評李宗仁:“請多保重身體,共產黨不會忘記你的。” “廣西這幾年跟蔣介石鬧獨立。名氣很大啊!廣西是個有名的窮省份,鬧起饑荒來,災民常逃到湖南來。湖南的農民討不到老婆的,就娶廣西的妹子。李先生憑什么鬧獨立?據說,這幾年,沒有南京政府的財政支持,不僅撐得住局面,還被人稱贊為全國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個有本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