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宮管理制度
明朝(1368-1644)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歷經(jīng)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明朝后宮管理制度。
中國古代的皇帝往往有大量的妃嬪,人多了當然要有一套管理制度。到明代這套制度變得非常嚴密,連皇帝的性生活時間都受太監(jiān)限制。古代宮廷中有許多妃嬪等待著皇帝去寵幸,多得連皇帝也記不清,所以不在性問題上加強管理是不行的。這種管理,到了明代達到了一個相當嚴密與制度化的程度。
這種管理,首先是對皇帝性生活的管理。明朝管理皇帝臥房事務的機構(gòu)稱為敬事房,最高的負責人稱為敬事房太監(jiān),其任務是安排、記載皇帝和后妃的性生活。在皇帝和皇后性交時,敬事房太監(jiān)必須詳細記錄年、月、日,以作為受孕的證據(jù)。皇妃和皇后不同,皇帝所寵愛的妃子都各有一張綠牌,即末端染綠的名牌。
在皇帝吃晚飯時,敬事房太監(jiān)會把十幾張或幾十張名牌置于大銀盤中,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餐畢,他就跪在皇帝面前聽候指示,如果皇帝無意找哪個妃子過夜,說一句“退下”即可。如果皇帝要找哪個妃子過性生活,就把這個妃子的名牌翻轉(zhuǎn)過來,放回銀盤。敬事房太監(jiān)退下后,把名牌交給別的太監(jiān),他則通知這個被選中的妃子香湯沐浴,做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
皇帝就寢的時間到了,敬事房太監(jiān)就脫去妃子全身衣服,用羽毛制成的毛衣裹住她赤裸的身體,背她入皇帝的寢宮。這是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帶入皇帝寢宮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然后,敬事房太監(jiān)和另幾個太監(jiān)就守候在皇帝寢宮外面,等候皇帝的性生活結(jié)束,如果規(guī)定的時間到了,太監(jiān)就會高呼“時間到了”,皇帝如果沒有回聲,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復三次,就一定要把妃子背回去。同時,敬事房太監(jiān)要記錄年、月、日、以作為日后受孕的證據(jù)。生孩子與否,對妃子日后身份的高低有很大影響。明朝的這種制度,很難考證是從何時開始的,直到清朝,還承襲著這種制度,因為清世宗認為這種制度對查清子女是否確鑿地出自皇帝血統(tǒng),從而對皇位繼承問題有很大關(guān)系,同時也可對皇帝縱欲有一些限制。
由此看來,敬事房太監(jiān)在這個問題上權(quán)力很大,雖然從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決定于皇帝的意志,但是在名牌放置、準備工作、運送妃子、掌握時間、檔案記錄等具體環(huán)節(jié)上都可以鉆空子,做手腳,妃子們?nèi)绻米锪司词路刻O(jiān)就可能倒大霉,所以她們對敬事房太監(jiān)都很巴結(jié),常給太監(jiān)們一些好處。此外,在后宮中,皇后具有發(fā)言的權(quán)利,皇帝不能隨心所欲地去妃子的住處,須事先有皇后的文件通知那妃子,文件上還要蓋皇后的印信才算有效。如果沒有這個文件,皇帝即使到了妃子門外,也不能進入妃子的房間。在后宮中,皇后對皇帝和妃子的來往擁有否決權(quán)。
這些制度似乎較為嚴格。被譽為明朝中興之主的明孝宗,因為未納皇妃,許多貴族和大臣都極力勸諫,希望他能仿照古制,設立12個皇妃,以使子孫孳衍繁盛。當時,孝宗雖然同意,但最后因囿于皇后的限制而未能納妃。所以歷代皇陵中,都葬著許多皇妃,而只有孝宗陵中只葬著夫妻兩人。這種事是絕無僅有的,明代學者在敘述此事時有褒有貶。
相關(guān)人物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年號弘治,是明憲宗朱見深的三子。明朝第10代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4歲。
在位期間,努力扭轉(zhuǎn)憲宗朝政腐敗狀況,驅(qū)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用自己的寬容與勤奮使明王朝得到了一次中興的機會,被譽為“中興之令主”,史稱“弘治中興”。死后葬于泰陵,謚號為建天明道誠純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明史》對孝宗的評價也很高,主要有八字,即“恭儉有制、勤政愛民”。
歷代評價
晚明學者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認為孝宗是夏商周三代以后,與漢文帝、宋仁宗相比肩的賢主,評價很高。
清朝初年的歷史學家谷應泰對此有一段精辟的議論,頗值得細細品味。他說:“人主在襁褓,則有阿姆之臣;稍長,則有戲弄之臣;成人,則有嬖幸之臣;即位,則有面諛之臣。千金之子,性習驕佚,萬乘之尊,求適意快志,惡聞己過,宜也。”
后世史家給予明孝宗給很高的評價,認為他力挽危局,清寧朝序,恭儉有制,勤政愛民,為中興明主,其功績不亞于太祖、成祖。在個人品德方面,更勝于太成。
當年明月曾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評價他說:“朱祐樘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
一個好皇帝和一個好人該做的事他都很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他用盡自己畢生的精力讓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炫出一輪絢目多姿的晚霞。作為一個皇帝,朱祐樘他很少體驗皇帝的尊榮,卻承擔了皇帝的全部責任。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一句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要問你自己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
雖然現(xiàn)在一提到皇帝,國人想到的無非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絕大多數(shù)人都搞不清楚朱祐樘到底是誰,這位偉大的帝王似乎已經(jīng)被人們所遺忘。時間或許可以磨去歷史的棱角,卻永遠也無法磨滅史書中的記憶,歷史永遠都不會忘記,在中國古代,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個偉大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