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園林是怎樣的
古典園林是指中國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的園林是怎樣的?
一、中國古代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1、囿——中國園林的起始時期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澤、水泉、鳥獸進行初期的造園活動。園林的最初形式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圍內讓草木和鳥獸自生自育。囿中還挖池筑臺,供帝王和貴族們狩獵和娛樂。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曾建“靈囿”。
2、苑——中國園林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的園林中有了進一步的風景組合,有土山等,已經開始營構自然山水園林。在園林中造亭筑橋,種植花木,園林的組成要素已經基本具備,不再是簡單的囿了。秦漢時期出現了以宮室建筑為主的宮苑。
3、園——中國園林的轉變、成熟與精深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發展中的轉折點。佛教的傳入及老莊哲學的流行,使園林轉向崇尚自然。私家園林逐漸增加。自然山水園林形成。
唐宋時期園林達到成熟階段。唐宋寫意山水園林在體現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疊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時期,園林藝術進入精深發展階段,無論是江南的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的帝王宮苑,在設計和建筑上,都達到了高峰。現代保存下來的園林大多屬于明清時代,這些園林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園林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
二、中國古代園林的特色
1、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以及假山中的各種景象要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一山水景象之中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低起伏狀。
2、融于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與自然融合。因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等種種關系,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起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暢,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相互滲透的作用。
3、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相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淡薄、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步移靜換、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4、表現自然
與西方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然而然的狀態。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觀念所在,是中國園林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三、中國古代園林的類型
中國古代園林的分類,從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一般有兩種分類。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類
1、皇家園林 是專供帝王休息享樂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筑色彩富麗堂皇、體型高大。現存的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頤和園、北京北海公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2、私家園林 是供皇家的宗師外戚、王公官僚、富商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相對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瓏。現存著名的有北京恭王府,蘇州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師園,上海豫園等。
(二)、按所在地域分
1、北方園林 因地域寬廣,所以占地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麗堂皇。因自然氣候條件所局限,河川湖邊、原石和常綠樹木較少。由于風格粗獷,所以秀美顯得不足。北方園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古代洛陽為代表,也應了古詩'天下名園重洛陽'。
2、江南園林 其特點為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因面積小,故略感局促。南方園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3、嶺南園林 其明顯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筑較高而寬敞。再則由于處于南方海濱,近代以來建筑受西方影響。現存嶺南園林著名的有廣東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番禺的余蔭山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