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榜樣事跡素材
名人事跡素材在寫作中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你收集了哪些名人榜樣事跡素材?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名人榜樣事跡素材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榜樣事跡素材(篇1)
普希金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他的數學學得一點兒也不好,當他還是一名小學生時,他發現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四則運算的例題時,最終的結果總是零。
所以,從那以后,無論他解答哪一道數學試題,他甚至連試題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號后面寫上“0”。他的數學老師對這個毫無希望的孩子沒有絲毫的辦法。
“去寫你的詩吧,”老師對小普希金說,“對你來說,數學就只意味著是個零。”
當普希金成名以后,一次他坐著四輪馬車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輪馬車翻了。
普希金跳出來走進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當旅店的老板知道了這就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本人時,興奮異常,便趕忙跑到地窖里,取了一瓶最好的酒,跑回來款待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板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記簿,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簽名。
當普希金在登記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看到老板的小兒子正尊敬地用雙手棒著一本練習本站在他的面前,這名小男孩也希望詩人給他簽名。但是因為在練習本的那頁上有一道四則運算試題,普希金以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給他解答這道題目。
于是,他像過去一樣,用筆在算式的等號后面寫上了“0”。并對小男孩說:“小家伙,試試你的運氣如何?”
第二天,這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答案上被打了一個鮮紅的“×”。小男孩簡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師。“它怎么會錯呢?”他眼中噙著淚說:“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來的!”
這件事被名譽校長謝連科夫將軍——一位又老又瞎的貴族知道了。“好啦,”這位老人說,“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請做你們的榮譽校長。普希金也不懂數學,所以就讓這個零作為這道題的榮譽答案吧。”
就像崇拜導致模仿,崇拜也會導致盲從,在我們對一件事做出判斷時,最好想想,我們的判斷是否被某些人所左右,這種左右是否會干擾我們判斷的準確性。
名人榜樣事跡素材(篇2)
周恩來12歲那年,因家里貧困,只好離開蘇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陽去讀書。
伯父帶他下火車時,指著一片繁華的市區說:“沒事不要到這里來玩,這里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沒處說理啊!”周恩來奇怪地問:“這是為什么?”伯父沉重地說:“中華不振啊!”
周恩來一直想著伯父的話,為什么在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他偏要進去看個究竟。
一個星期天,他約了一個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
這里確實與其他地方不同,樓房樣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國人很少。忽然,從前面傳來喧嚷聲,他倆跑過去看。在巡警局門前,一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向兩個穿黑制服的中國巡警哭訴,旁邊還站著兩個趾高氣揚的洋人。他倆聽了一陣就明白了,這位婦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中國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還說中國人妨礙了交通。周圍的中國人都忿忿不平,心懷正義感的周恩來拉著同學上前質問巡警:“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氣勢洶洶地說:“小孩子懂什么?這是治外法權的規定!”說完走進巡警局,砰的一聲把門死死關上。
從租界地回來,周恩來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遠遠地望著,沉思著。
一次,校長來給大家上課,問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讀書?”有的說:“為明禮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當問到周恩來的時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震驚了,他沒料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竟有這樣大的志氣。
周恩來在沈陽讀小學的三年中,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范作文,還被編進兩本書里。
15歲那年,周恩來以優異成績考進天津南開中學。那時,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難,他就利用節假日,給學校抄寫材料,掙一點錢來做飯費。生活雖清苦,但他的學習愿望卻很強烈。他在課上認真聽講,課外閱讀大量書籍,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他的考試成績總是全班第一。全校師生都很敬重他,說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學校為了獎勵他,宣布免去他的學雜費。他成為南開中學唯一的一個免費生。
周恩來在青少年時期,為中華之崛起努力讀書。以后,也是為了這個目標,他忘我地工作,無私地奉獻了畢生精力。
名人榜樣事跡素材(篇3)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鋒因公事到丹東出差,清早五點鐘從連部出發,在去撫順火車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著小孩,手還拉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去趕車。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因掉進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立即想道:我軍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干處,頭發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濕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干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早晨沒吃飯就出來了,雷鋒又把自己帶的三個饅頭送給了他們。上午九點鐘,列車到了沈陽,雷鋒領著小女孩,把他們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車站。
在沈陽車站換車時,雷鋒看到一個老大嫂在那里為難。他走上前去輕聲問:“大嫂,你有什么困難?”
老大嫂說:“我從山東老家來,到吉林去探親。在這換車吃飯,把車票丟了。想補票又沒錢,心里著急……”
雷鋒忙安慰說:“大嫂,別著急,跟我來吧。”雷鋒把她領到售票處,給她補了一張車票。臨別時老大嫂感激地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個部隊的?”
雷鋒笑了笑,心想這老大嫂真有意思,大概還想還錢呢,就說:“別問了,快上車吧,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老大嫂走上車廂,還眼淚汪汪地向雷鋒招手……
雷鋒從丹東回來,又在沈陽換車回撫順。早晨五點多鐘,雷鋒背著背包,剪了票,便走向月臺。通過下道時,他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還背著很大的包袱。雷鋒趕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里老家來,到撫順去看兒子。”
雷鋒一聽跟自己是同路,立刻接過大包袱,用手扶著老人。說:“大娘,我送你老到撫順。”
雷鋒扶大娘上了車,但車廂里已經擠滿了人。雷鋒正想給老人找個座位,身邊一個大學生站起來,讓老人坐下了。雷鋒站在老人身邊,等車開動了,就從挎包里掏出在站臺上買的兩個面包,分一個給老人。老大娘望著他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別客氣,大娘,吃吧,墊墊饑。”他硬把面包塞到老人手里。老拿著面包,不知該說什么好,將身子往里邊靠了靠,空出一點座位說:“孩子,你也坐下吧!”
孩子,孩子……這個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就象母親叫著他的小名一樣親切。
雷鋒挨著老人坐下了。一邊吃著面包,一邊同老人嘮家常,問老人的兒子在撫順做什么工作的,住在哪里。“俺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我沒來過,還不知住在哪呢!”老人掏出一封信,遞給雷鋒,“你看看,可知道這里?”
雷鋒看過信上寫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是他看出老人多么希望有人幫她找到兒子呀。
“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你老找到兒子。”
“那敢情好。”老人特別高興地說。
火車駛進了撫順郊區,一座座高大的廠房,一個個高大的煙囪,使老人十分驚奇,不住地往車窗外了望。
“大娘,這是咱們的煤都,這里出的煤又多又好。見到你兒子,讓他領著你老好好逛逛。”
“老了老了,還要開開眼界哪!”老人興奮地說。
火車進了站,雷鋒扶著老人下了車,然后把自己的背包暫存在車站里,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東打聽西打聽,用了將近兩個小時,費了許多周折,走了不少彎路,才找到老人的兒子。進得門來,老人免不了敘母子之情,第一句話就說:“不是這孩子送我,娘怕還找不到你呢。”
雷鋒臨走時,母子倆拉著他的手戀戀不舍,送出了很遠很遠……
雷鋒時刻也不忘為人民做好事。運輸班有一塊菜地靠近一位老大娘的菜園。一天下了大雨之后,雷鋒到地里去看菜,見大娘在自己的菜地里排水。雷鋒走過去,一邊幫她放水,一邊和她嘮起家常來。雷鋒知道了這位大娘姓張,在舊社會也是個受苦的人,解放以后才翻了身,而且還是個光榮的烈屬。他從心眼里熱愛和尊敬這位老媽媽。以后,他總是把大娘的菜園收拾得干干凈凈,天旱了就幫她擔水澆菜,還把揀來的大糞上在大娘的地里。十月一日,人們老興高采烈地歡度國慶節。雷鋒為了使大娘在這個節日里過得更快樂,吃過晚飯后就帶上連隊發給他的蘋果送給大娘。老人十分感動,逢人就講雷鋒象她兒子一樣地關心她。
一個中秋節的晚上,明月當空,秋風送爽。
各個班都到事務長那里領來月餅,每人分得一份,戰士們邊吃邊談心,有說有笑,到處溢著一片歡樂的氣氛。
雷鋒也領到四塊月餅,但他沒吃,捧在手里發起愣來了。過了一會,他悄悄地離開了大家,來到車場,淚珠止不住地掉下來。在這個八月十五的夜里,那滿地皎潔的月色。吹過身旁的颼颼的晚風,眼前這美好的情景卻勾起了他的一番心事,使他想起媽媽懸梁自盡那個可怕的晚上……
他想起了在舊社會里受盡種種苦難的媽媽,想起了爸爸、哥哥和弟弟那悲慘的命運……他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道:“我的父母要能活到今天,看見他們的兒子成了人民的戰士,人民做了國家的主人,他們該多高興啊!”
回到宿舍,雷鋒將月餅用紙包起來,當晚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慰問信:親愛的階級弟兄,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負傷和有病的休養員同志:這四塊月餅是人民送給我的。它使我想起了過去的苦,體驗到今日的甜。因此,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你們,請收下一個戰士的心意吧!……
第二天,他來到撫順市西部職工醫院,把月餅連那封寫好的慰問信,一起送給了為社會主義建設出過力的傷病員同志。
傷病員分吃了他的月餅,一致感謝他的深情厚誼,寫了感謝信,表示決心:要爭取早日出院,在煤炭生產戰線上做出更大成績,以報答階級弟兄的關懷。
名人榜樣事跡素材(篇4)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后,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并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后,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么。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名人榜樣事跡素材(篇5)
徐文長從小就善于動腦筋思考,他聰明、機智也充滿了情趣。
徐文長的伯父很喜歡他,時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領著徐文長來到一座貼著水面、橋身既窄又軟的竹橋邊,把兩只水桶裝滿了水,對徐文長說:“我想考考你,你能提著這兩桶水過橋,我就送你一件禮物。”
少年徐文長想了一下,就脫下鞋,用兩根繩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裝滿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這樣他提著兩根繩子走過了木橋。
伯父還想用一個更難的法子把徐文長難倒。他說:“既然你過了橋,禮物我當然要給你,但必須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禮物。”說著,他就把那件禮物吊到一根長竿頂上,并且告訴徐文長:“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類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橫下來。”
伯父想,這下徐文長就沒有辦法了。
但徐文長摸了摸后腦勺,馬上就想出了取禮物的方法。只見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邊,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當竹頂快到井口時,他就順利地拿到了那件禮物。
伯父被聰明的徐文長驚呆了,不禁拍手稱贊:“真是聰明的徐文長啊!”
徐文長到舅舅家做客,半晌才端出一盤菜,卻只一雞蛋,舅舅說:文長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晚來三個月,這個雞蛋就是一碗鮮的雞湯了。徐文長笑道:啊,真是難為你了。
一日,徐文長復請舅舅,半晌,端出一盤竹片,對舅舅說:舅舅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早來三個月,這盤竹片就是一碗鮮美的竹筍了。
張三李四拜訪徐文長,張三暗將徐文長拉到一邊說:文長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聲,我今天就請客吃飯。徐文長笑道:“此事極易”。
徐文長將張三李四帶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長手指瓜田對李四說:“李兄啊,你看這一片葫蘆長的多好啊。”李四納悶道:“文長兄啊,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說是葫蘆呢。”
徐文長道:“是葫蘆”。李四道:“是瓜”。徐文長:“葫蘆”。李四:“瓜”。徐文長:“葫蘆,葫蘆,葫蘆。”李四:“瓜,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