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
榜樣是事物運動的外在動因,你知道哪些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篇1】
“雷神”杜富國榮立一等功,現為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大隊戰士,在云南麻栗坡掃雷過程中突遇爆炸當場昏迷,深受重傷,年僅30歲并且今年剛結婚,便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年輕英雄的重傷無疑是悲痛的,帥氣陽光的微笑讓我們不忍相信上帝的無情,英勇無畏的軍人氣質讓我們肅然起敬。今天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銘記在我們的心頭,是英雄身上充滿著榜樣的特質,蘊含著榜樣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學習的方向。
30歲的他,已經有11年的軍齡。19歲應征入伍,保家衛國,向往成為英雄,但是不懼成為烈士。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為創新事業找突破,為中國經濟添動力;青年學子的初心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個人均有自己的初心,應該堅守自己的初心并身體力行。
“你退后,讓我來!”這是杜富國受傷前說的一句話。當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氣對同組戰友艾巖說。這是軍人的擔當精神與責任意識,更是不怕犧牲敢于主動承擔危險的大無畏。新的時代賦予了軍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當然新的時代,也需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負起新的使命擔當。鐵肩才能擔道義,新時代的青年也要有擔當責任的膽量和氣魄,充分認識擔當作為的重大意義,堅持做到心中有責,心中有德,心中有學。
伴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那一側。下意識的倒向自己的戰友,保護自己的戰友,是軍人的義、團結和隊友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家庭精神,充滿著和諧、信賴、保護的團隊氛圍,維系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靈契合。團結的力量源于統一的目標。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種力量匯聚到一起,并朝著同一方向疊加累積,進而真正達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共同的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秉持著共同信任,貫穿著舍己為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深化團結意識,踐行舍己為人。
“雷神”的'重傷讓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勵著你我勇往直前。我們一定不忘初心,謹記責任擔當,注重團隊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時代下發揮新時代力量。
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篇2】
紅色之城,黔北遵義,一座神奇、神圣、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從偉大的遵義會議的歷史轉折,到攻克婁山關的勝利大捷;從文軍長征(浙大西遷辦學)的光輝壯舉,到紅九軍團播下的紅色革命火種;從操場上一個人的升旗禮,到細雨中止不住的愛國心;從流動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到獲得全國優秀的紅色義務宣講員……一直以來,紅色基因在這里薪火相傳,
杜富國從紅色基因中傳承走來,又走到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事業中去。他的英雄事跡,帶來的不僅僅是震撼和感動,而且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和探尋。
“英雄是平凡真實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富國有優點,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實誠讓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燒著自己,溫暖照亮著別人?!睂呃状箨犼犻L李華健來說,提起杜富國的名字,便有說不完的話。
李華健說,富國受傷以來,我和戰友們常常在交流探討,“我們為什么掃雷,富國為何能成為英雄,他又從何而來?而今天我們又該向英雄學習什么?”。每一次思考對自己都是一次啟發,一次精神洗禮,一次靈魂升華。
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認為,富國關鍵時刻很英勇,負傷之后很堅強。這個戰士身上的點點滴滴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他的奉獻精神、堅強品質、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長的平凡真實中一種厚積薄發。
正如他們所言,英雄從來不是一時出現的,培養的,而是長久的積累與醞釀。其實早在無形之中,紅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科教救國路漫漫 上下求索興國魂。當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莘莘學子,穿過戰火硝煙,輾轉多地來到湄潭艱難辦學,這文軍長征的線路與三年前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的上段路線基本吻合,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傳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產生于家國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華民族奮起抗日之際。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繼續延伸,也是一個偉大民族靈魂的覺醒和升華。
而天城中學也是載滿了紅色記憶。該校校長金粟說,天城鎮是紅軍經過的地方,當年不少紅軍戰士在這里犧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這里讀過書。2003年,杜富國從皂角小學轉到天城中學就讀小學四年級,直到初中畢業。他從小就是在紅色基因薪火傳承中長大。
“他從小就有個軍人夢?!被貞浧鸲鸥粐?,九年級語文老師邱重鳴說,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去為在當地犧牲的紅軍烈士掃墓?;顒咏Y束后,杜富國在心得體會中寫道:對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當一名光榮的軍人。
紅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兒女,成就了英雄傳奇,也是杜富國“讓我來”的勇氣、信念的精神源泉。
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篇3】
方永剛,男,44歲,中共黨員,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人,專業技術7級,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
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用心傳播、模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我的職責。他把業余時光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經常通宵達旦地學習、備課、撰寫著作和文章。
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方永剛就像時刻持續沖鋒姿態的戰士,哪怕十幾分鐘的課都充滿激情,他的課充滿了理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連續6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多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員、青年教員成才標兵,榮立三等功1次。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教授,先后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海軍基層政工干部培訓班國防生學員上完了他本學期的最后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篇4】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為改善山區群眾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干部任上,還是離任后,他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里缺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群眾期盼什么,他就謀劃推動什么。村里通水后,他又先后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群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時代楷?!钡确Q號。“___”獲得者。
名人榜樣的力量例子素材【篇5】
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廣大青年同志應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6日晚,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2019年7月1日,追授“時代楷?!狈Q號。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西樂業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用短暫的一生詮釋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的先進事跡,在八桂大地引起強烈反響。她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奔走一線傾心為民的奉獻精神?!俺跣娜缗?,革命理想高于天。”黨的扶貧政策,黃文秀一家擺脫貧困,讓她堅定了銘記黨恩跟黨走的決心,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只有飲水思源,不改本色,戰勝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才能在新長征路上取得新勝利。
勇于擔當、甘于奉獻,黃文秀作為一名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憑借自身的優勢和學到的知識,到北京甚至海外去發展,讓自身的學識“變現”,為自己和親人謀取更好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家人先富起來,先過上好日子,這個應該不成問題吧!可是黃文秀沒這么做,她選擇了回鄉扶貧,把眼光盯上了鄉親們最最關注的扶貧事業。和大城市豪華型辦公場所相比,百色鄉下的條件可想而知,其艱苦和落后程度自不必說。黃文秀為什么要拋棄城市優越的條件,選擇回鄉扶貧?把祖國利益放在第一位,勇于為國擔當,是其眾多美德中的一大亮點,黃文秀回鄉扶貧,同樣是把鄉親們的脫貧工作放在心上。
攻堅克難,精準扶貧。從黃文秀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位第一書記脫貧攻堅的責任擔當。任職一年多來,黃文秀從一名農村工作新手,到熟練開展扶貧工作的能手,其間的艱苦與困難可想而知,然而,這些困難并沒有“嚇”走這名女第一書記,而是讓她迅速成長起來。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扶貧任務重、壓力大,脫貧攻堅時間緊,需要每一位第一書記、每一名扶貧隊員,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需要八桂兒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這場硬仗中。只有眾人齊心“劃大船”,廣西才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實現小康。
從黃文秀身上,我們對每一名時代青年干事創業有著深刻的思考。建設壯美廣西,是一篇時代宏篇巨著。其中,既有壯美雄闊的宏大敘事,也有涓涓細流匯聚向海的清音麗歌。全區各地各部門的黨員干部,要向黃文秀學習,積極踐行“擔當為要、實干為本、發展為重、奮斗為榮”的為政理念,譜寫自己的生命之歌,成為這宏篇巨著里的鏗鏘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