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
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你知道哪些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篇1)
說起李桓英不得不先提到她的祖父,她的祖父李慶芳是山西人,1902年他和閻錫山等人被國家官費派往日本東慶應大學留學,攻讀法律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留學生。
1913年,中華民國成立后,李慶芳擔任過國會參議院擔任要職,還主辦過《民憲日報》、《憲法新聞》,在政界比較有影響力。
在北平安家生活期間,李慶芳還以“懷幼”為名創辦了很多慈善機構,包括女校、工廠、印刷廠等,包括現在北京比較知名的寬街小學就是李慶芳創辦的。
1937年11月,日軍侵占了太原,華北大部分城市失守,李慶芳自知在閻錫山手下擔任要職,怕被日軍脅迫去做漢奸,便喬裝回到山西老家。
1939年2月5日,日本人聽說山西襄垣縣的陽澤河村有八路軍活動,便派出500名日軍包圍了村子,在村子的李慶芳和38名八路軍以及民兵一起被日軍抓了起來。
李慶芳早年在日本留過學,精通日語交流,于是他便用日語跟日軍交涉:“我與你們日軍駐上黨的關今由長治是東慶應大學的同學?!?/p>
日軍聽完興奮不已,又覺得李慶芳會日語,就將他請到了日軍位于夏店鎮的指揮部設宴誘降。李慶芳一直同日軍周旋,第二天,他和同學關今由長治見面了。關今由長治答應放了八路軍和那些民兵。但是緊接著對李慶芳進行威逼利誘,并讓李慶芳擔任山西省地方的維持會長。李慶芳不同意,被日軍軟禁了四十天。不到一年時間,他因憂憤感染了傷寒,沒有及時治療而逝世。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新華日報》還專門刊載了李慶芳的愛國事跡 。
李慶芳去世時,他的孫女李桓英19歲,她已接受過五四新思想的沐浴,也聽到過無數愛國志士為了祖國甘愿拋頭顱灑熱血,她和家人回山西老家參加追悼會,聽了很多關于爺爺的故事,她暗自下決心:做一個像爺爺那樣“了不起”的人,正直、磊落、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
李慶芳的民族氣節影響著后代,包括李桓英。李桓英的父親李法端是一位官派留德學生,他學成后就回國為國家做貢獻。在爺爺和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李桓英不僅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一顆愛國的種子也在她的心中生根發芽。
爺爺被抓捕的那一年李桓英從香港考上了同濟大學醫學院。隨著日軍的入侵,同濟大學被迫搬到了昆明,后來輾轉又搬到四川的一個偏僻小鎮——李莊。當時民國女神林徽因也待在這個地方。
李莊的生活讓李桓英深深體會到了被外敵欺辱和蹂躪的感受,拳拳愛國之心溢于言表。
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篇2)
李桓英教授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候選人等數十項榮譽。
先后榮膺全國“五 一”勞動獎章、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麻風防治先進個人、中國醫學基金會首屆“‘圣潔杯’醫德醫風獎”;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11年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2016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授予李桓英“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
2017年12月6日,“敬佑生命·2017榮耀醫者”公益評選授予李桓英“生命之尊”獎 。
2019年9月25日,李桓英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
2021年8月,全國婦聯作出決定,授予李桓英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主要成就
李桓英研究員心懷病人,面向基層,她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成功地推行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利用利福平等三種藥物聯合化療的治療方法,于1983年率先用短程聯合化療方案在云南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曼南醒麻風寨,進行我國首例現場防治試點,經2年的努力和之后的十年監測,短程聯合化療取得完全成功,并于1985年在云、貴、川三省全面推廣,得到WHO的認可,于1994年建議在全世界各國推廣。她連續十多年親自深入麻風地區,對接受治療的病人進行觀察研究,她極力支持對麻風病人應該開放,實行院外規則治療,在治療中正常就業、就學,使患者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她積極宣傳麻風病是一般傳染病,對麻風病人不應嫌棄,不應隔離,應及早發現,及時上MDT(聯合化療)。
二十年來,她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多次請國際專家授課,為基層培養了大批麻風病防治骨干。經她為云、貴、川地區申請與世界衛生組織協作項目治愈的麻風病患者已達一萬多人,年復發率僅為 0.03%,大大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1%)。1999年98.6%的縣(市)已消滅麻風病,短程聯合化療取得完全成功,為麻風病防治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
李研究員在國內外發表論著14篇,綜述7篇,努力為基層普及現代麻防知識。獲國家級科技成果1項,省級科技成果6項,局級科技成果2項;每年數次被邀請出席國際、WHO麻風會議,討論麻防策略。
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篇3)
“治愈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對患者的關心不僅僅體現在治好他們的病痛,更如同親人一般,時刻給予他們溫暖,為他們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
1993年年底,云南省文山縣有一位女生在臨近高考前不到半年,被診斷患了麻風病,李桓英得知情況后非常著急,趕去為她仔細檢查:“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周就失去傳染性,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放心吧?!?/p>
李桓英還鼓勵她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不能自暴自棄。因聯合化療中有一種藥物會造成皮膚染色,李桓英又與當地醫生一起,為這位女學生設計專門的治療方案,并請當地的醫生一定要保證她的治療,不要影響學習。過后,李桓英仍然惦念著這位女學生,曾多次打電話、寫信詢問她的情況。后來,這位女學生真的考上了大學,并在畢業后成為一名教師。
麻風病是一個“窮”病,大多數麻風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他們關懷和體貼。
2007年3月,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24歲麻風患者小馬,小馬生長在一個麻風病高發家庭,家里有5人患麻風病。李桓英無條件接收了這一家5位患者來京免費治療。經過兩年的治療,他們的麻風病已基本治愈。一次復診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馬的手已破潰感染,并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據?!盎颊哌@么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著想。”她既著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給了他們。
有條件干,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干。行醫70余年,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風格。
在深入麻風病區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險,道路崎嶇,她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
她遭遇過最嚴重的翻車是從翻滾的汽車前窗擋風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蓋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過去。連車帶人滾下坡底的同志們從車中爬出來,大聲呼喊她。她才反應過來連聲呼喊:“我在這里!”但是她爬不起來,李桓英歪頭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紅鮮血。這次車禍導致她兩側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縫了7針。大家都勸她好好休養,她卻纏著厚厚的繃帶、打著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手術后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云南。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愈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他們的子孫聽說李桓英回來的消息,也紛紛請假,從打工的城市趕回寨子,只為見上李桓英一面。在他們心中,李桓英就是改變她們命運的“貴人”。
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篇4)
1946年,25歲的李桓英考入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成為了公共衛生研究細菌系的一個研究生,主攻流行病學。
那時候兩國的.差距還比較大,作為中國學生的李桓英更想通過自身努力證明中國人并不差。她門門功課成績優異,就連選修課也不例外。當時她的導師特納看中她的勤奮和努力,選拔她做他的助理研究員。她畢業后接著又被恩師特納推薦到剛成立不久的世界衛生組織。當時對于留學生來說能進實驗室的機會很難得,她抓住機會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首批官員之一。工作期間,她先后被派往印尼、緬甸等國工作。
在緬甸工作時,李桓英每每隔河望著祖國,她都無比想念那個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漸漸地她的鄉愁越來越濃。
1950年,核物理學家朱光亞給留美同學寫了一封公開信,52名中國留學生積極響應;數學家華羅庚在歸國時也發聲:“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我們應當回去?!?/p>
大約同一時期,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克服重重阻礙回國,地質學家李四光也秘密回國,核物理學家鄧稼先也謝絕了恩師的挽留拿到學位就回了國。當時的李桓英蠢蠢欲動,激動不已。
在世界衛生組織任期的7年合同期滿后,在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她做出了一個重大選擇。人力資源主管將她的年薪漲到9000美元來續簽。她卻禮貌地拒絕了,理由是:我要回國。
那時的中國還處于窮困期,很多人都不理解37歲的她,正處于事業的高峰期,為什么要做那樣的選擇?
她卻瞞著家人,幾經周折從羅馬、雅典、列寧格勒繞道,終于來到了中國駐英國的大使館,才于1958年冬天,她終于如愿回到祖國的懷抱?;貒笏M入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央皮膚性研究所工作。她一直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
57歲那年,原本到了穩穩熬到退休的年齡,可以拿著退休金安度晚年??伤肿龀隽巳松挠忠粋€重大的選擇。
一天,她在報紙上看到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落成,她激動不已,她覺得一個更大的舞臺和機會來臨了。于是她申請調入北京熱帶醫學研究院。從此她就與麻風病結下了深厚的淵源。
在以前人們都認為麻風病就是鬼魔附體。只要誰患上這種病,人們都會敬而遠之。早期的歐洲,人們用船把麻風病患者大批運到海上,投入茫茫大海。人道一點的,便將他們趕到荒山野谷,最后自生自滅。
在中國,人們對麻風病的恐懼也伴隨著排斥與歧視。1950年,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有10個大大小小的村落居然絕大多數人感染了麻風病,從此這些村落都成了與世隔絕,無人敢來的麻風村。
李桓英的人生中似乎總是不按常規出牌,她在如此“尷尬”的年齡,選擇了這個最難攻下的課題。
時代楷模李桓英事跡(篇5)
如今,在中國,麻風病只有散發病例?!斑@些應該歸功于李桓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說的就是她。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庇颜x醫院原黨委副書記張仲民說。
李桓英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是在1970年。當時,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工作的她,隨單位下放到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由于缺乏有效治療方法,過去最人道的做法,就是將麻風病人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
這一幕刺激了李桓英。她想起自己1957年拒絕世界衛生組織“續簽5年合同”的邀請,從美國輾轉回國的初衷:幫助祖國的同胞,遏制因貧窮導致的疾病蔓延。
1978年,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的李桓英,在57歲的年紀決心攻克麻風病。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衛生組織遞交了一份關于中國麻風病情況的詳細報告。次年初,她帶著申請來的免費藥品趕到云南省勐臘縣。
每天早上6點,62歲的李桓英要走十公里山路,渡過一條河進入麻風寨。挨家挨戶尋找麻風病人,到家中勸說他們服藥、為他們治療。
但世衛組織提供的藥治愈患者需要六七年,太漫長了!李桓英經過研究,決定開展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兩年后,作為試點的勐臘縣全部麻風病人被治愈。最終,這種療法使全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年復發率僅為0.03%。
1994年,短程聯合化療法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推廣,用以治療麻風病。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