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
“時代楷模”李桓英——致力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麻風病防治專家;你是否在尋找“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5篇),歡迎大家分享。
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精選篇1
全國婦聯日前作出決定,授予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桓英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決定指出,李桓英是黨領導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她對黨忠誠、熱愛祖國、心系人民、勇于創新,是中國女性的優秀榜樣。上世紀50年代初,為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她舍棄國外優厚條件,毅然回國投身到麻風病防治工作。她秉承醫者仁心,堅持生命至上,長期面對面接觸麻風病人,嚴謹細致開展臨床試驗,科學穩妥進行治療研究,期頤之年仍然心系麻防事業。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向李桓英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學習她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她心系人民、生命至上的崇高精神,學習她求真務實、勇于攀登的優秀品質,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____周圍,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做偉大事業的建設者、文明風尚的倡導者、敢于追夢的奮斗者,建功“十四五”、奮斗新征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巾幗力量。
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精選篇2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童年時跟隨父母在德國柏林生活。她是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的本科生,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生。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時,她多次橫跨各洲,為貧窮落后地區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而努力。
7年任期結束后,世界衛生組織希望李桓英續簽5年合同。而李桓英全家已經移居美國,父母兄弟希望她留在身邊。不過,這兩個選項都被李桓英排除了。
李桓英曾在美國雜志上看過關于錢學森的報道,得知錢學森毅然回國時,她深受觸動,“時不我待,作為中國人,我很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想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于是,她瞞著家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后終于回到中國。這一年是1958年,她37歲。此后的漫長歲月,她始終無悔最初的選擇。
1970年,李桓英在江蘇第一次見到麻風病患者。他們有的臉部毀容,有的手腳畸形,有的皮膚潰爛。由于沒有有效治療手段,麻風病患者往往被趕到偏僻之地,報團取暖或自生自滅。
飽受病痛和歧視雙重折磨的患者,給李桓英留下深刻印象,她立志要攻克麻風病。1978年,李桓英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后,便將全部精力獻給了這一事業。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世界衛生組織著手研究一種聯合化療治療麻風病的新方法,藥物配方已完成,但缺乏臨床實驗。得知這一消息后,李桓英開始在全國走訪調查,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一份關于中國麻風病情況的詳細報告,最終獲得免費藥品和實驗項目支持。
帶著這批藥品,李桓英來到云南省勐臘縣的“麻風寨”,勸說這里的每一個麻風病患者服藥。
她的到來引來村民一片驚奇:北京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渴了,她舀起病人家的水仰頭就喝;餓了,她大大方方和麻風病患者一起吃飯;病人試探著同她握手,她便拉著手長時間不放。她說:“戰士都知道子彈厲害,上了戰場不照樣往前沖?麻風菌可沒有子彈厲害!”
李桓英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這一方法使全國麻風病患者從11萬人下降到不足1萬人,且年復發率僅為0.03%,大大低于年復發率小于1%的國際標準。后來,短程聯合化療法在全球得到推廣。
曼南醒村不會忘記李桓英。經過兩年治療,“麻風寨”的患者全部治愈。1990年潑水節,“麻風寨”摘掉了帽子,作為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為村子取名為“曼南醒”,意為“新生的山寨”。
與麻風病的斗爭沒有就此停止。1996年,李桓英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李桓英長期輾轉于云貴川等貧困邊遠地區。前往麻風病區總是山高路險,李桓英曾2次翻車、2次翻船,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她在勐臘坐獨木舟過河翻了船,被撈上岸后卻仰天大笑:我胖得像個皮球,哪里沉得下去?
2016年12月27日,李桓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消息“刷屏”,因為這位新黨員已經95歲了。為什么年逾九旬才申請入黨?她說,自己以前還不夠格,現在應該合格了。在她看來,入黨和做研究一樣,都是追求真理。醫療工作者就是要尊重事實、尊重科學,服務人民也是黨員的基本職責。摸著閃亮的黨徽,李桓英說:“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為醫學事業繼續奮斗。等到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蓋上中國共產黨的黨旗!”
“我要干到100歲!”98歲時,李桓英依然奮斗在麻風病防治研究第一線,為徹底消滅麻風病而努力。她曾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長,而再長的生命只為自己也將毫無意義。”
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精選篇3
李桓英,女,漢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黨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7年,為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舍棄國外優厚條件,回國投身麻風病防治工作,長期面對面接觸麻風病人,嚴謹細致開展臨床試驗,科學穩妥進行治療研究。
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無數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2019年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2021年入選“3個100杰出人物”。
李桓英同志是黨領導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她對黨忠誠、熱愛祖國,始終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衛生健康事業;她視病人如親人,精心醫治、破除歧視,為數以萬計的病患解除了疾苦;她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勇于探索創新,致力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解決麻風病防治的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鮮明體現了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生命至上、護佑蒼生的醫者仁心,求真務實、勇于攀登的科學精神。
為宣傳褒揚她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科技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以英雄模范為榜樣,認真學習貫徹____“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精選篇4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8月17日剛剛度過百歲生日。李桓英在麻風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世所公認;她以百年人生詮釋醫者仁心,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再高高不過信仰,再大大不過國家。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與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融為一體。她在95歲高齡入黨,對黨組織,李桓英說:我很榮幸自己是黨的同齡人,愿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病救治事業奮斗終身;對于國家和人民,李桓英說: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百廢待舉,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回來。從醫80多年來,我做得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能夠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只要我還有精力、有力量,我愿意為黨和人民奉獻終生。
奮斗終身,奉獻終生。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初心不改。從當年告別已遷居美國的父母,只身一人毅然回國;從辭去世界衛生組織聘任的專家職務,到在一窮二白的祖國開展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見到麻風病患者,到終其一生從事麻風病防治和研究;從在為國內群眾提供高效治療中積累經驗,到為世界麻風病防治提供成熟可靠的中國方案,李桓英心里始終裝著國家和人民,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熱愛的事業中,雖耄耋之年亦步履鏗鏘,任精力有限仍一往無前。
“要想搞事業,就別怕付出。若要計較,就什么也干不成。”面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癥”麻風病,李桓英迎難而上,她用自己做試驗,喝麻風病人家的水,吃麻風病人家的飯,握麻風病人的手……麻風病患者說:“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為了戰勝麻風病,李桓英踏遍云貴川7個地州、59個縣的幾乎每一個村寨,兩次翻車、兩次翻船、兩邊的鎖骨和肋骨摔斷,都沒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斷她的腳步。以無私大愛,以赤膽忠心,樹起醫者仁心的精神坐標。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李桓英歸來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李桓英百歲時,中國已經建成全面小康,正昂首闊步地走在偉大復興的路上。前無古人的壯舉中,有包括李桓英在內一批批杰出科學家的無私奉獻,今天新時代則為每個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更大舞臺。個人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息息相關,實現自身價值與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同根同源。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每個人都應向時代楷模李桓英學習,與國家同步、與信仰同行,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創造新的傳奇。
李桓英先進事跡介紹精選篇5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8月17日剛剛度過百歲生日。李桓英在麻風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世所公認;她以百年人生詮釋醫者仁心,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再高高不過信仰,再大大不過國家。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與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融為一體。她在95歲高齡入黨,對黨組織,李桓英說:我很榮幸自己是黨的同齡人,愿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病救治事業奮斗終身;對于國家和人民,李桓英說: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百廢待舉,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回來。從醫80多年來,我做得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能夠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只要我還有精力、有力量,我愿意為黨和人民奉獻終生。
奮斗終身,奉獻終生。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終初心不改。從當年告別已遷居美國的父母,只身一人毅然回國;從辭去世界衛生組織聘任的專家職務,到在一窮二白的祖國開展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見到麻風病患者,到終其一生從事麻風病防治和研究;從在為國內群眾提供高效治療中積累經驗,到為世界麻風病防治提供成熟可靠的中國方案,李桓英心里始終裝著國家和人民,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熱愛的事業中,雖耄耋之年亦步履鏗鏘,任精力有限仍一往無前。
“要想搞事業,就別怕付出。若要計較,就什么也干不成。”面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癥”麻風病,李桓英迎難而上,她用自己做試驗,喝麻風病人家的水,吃麻風病人家的飯,握麻風病人的手……麻風病患者說:“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為了戰勝麻風病,李桓英踏遍云貴川7個地州、59個縣的幾乎每一個村寨,兩次翻車、兩次翻船、兩邊的鎖骨和肋骨摔斷,都沒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斷她的腳步。以無私大愛,以赤膽忠心,樹起醫者仁心的精神坐標。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李桓英歸來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李桓英百歲時,中國已經建成全面小康,正昂首闊步地走在偉大復興的路上。前無古人的壯舉中,有包括李桓英在內一批批杰出科學家的無私奉獻,今天新時代則為每個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更大舞臺。個人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息息相關,實現自身價值與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同根同源。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每個人都應向時代楷模李桓英學習,與國家同步、與信仰同行,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創造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