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有著許多的名人,這些名人也是有著許多的故事發生。那么你知道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幫助對大家有所幫助。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篇1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1856—1950)是世界著名的小說家、社會活動家和幽默大師。他在訪問蘇聯期間,有一天在街頭遇見了一個蘇聯小姑娘。那小姑娘聰明活潑,逗人喜愛,蕭伯納便同她玩了很久。臨別的時候,蕭伯納對小姑娘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這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蕭伯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小姑娘竟然學著蕭伯納的口吻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說這天同你玩的就是蘇聯姑娘賴莎。”
這件事給蕭伯納以不少的感觸。“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就應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蕭伯納感慨地說。
“這就是小姑娘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的!”
還有一次,蕭伯納收到一位小姑娘的來信。信中說:“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為了表達我對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來命名我心愛的小獅子狗,它是我過生日時親戚送給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蕭伯納卻幽默地回信道:“親愛的孩子,讀了你的信,頗黨風趣盎然。我十分贊同你的主意。但是,最主要的一點,你務必和小獅子狗商量一番!”
哲理: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他對任何人都就應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篇2
古時候,有個叫艾迪巴的人,他一生氣就跑回家去,然后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來,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多,而一生氣時,他仍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那怕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孫子問:“阿公!你生氣時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里面有什么秘密?”艾迪巴對孫子說:“年輕時,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時,我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么小,土地這么少,哪有時間和精力跟別人生氣呢?一想到這里,我的氣就消了,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工作和學習了。”
孫子又問:“阿公!成了富人后,你為什么還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艾迪巴笑著說:“邊跑我就邊想啊——我的房子這么大,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里,我的氣就消了。”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篇3
五歲的張海迪因患有脊髓病,無論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輪椅上進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術,手術后她只能一動不動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學習知識,她從鏡子里面看書。就這樣,她自學了小學、中學的課本,后來又開始自學英語。她對自己要求嚴格,因此進步很快,漸漸地,她開始替有關部門翻譯英語資料。有一次,她翻譯了《海邊診所》。當張海迪捧著厚厚的翻譯稿來到出版社時,老編輯被她深深地感動了。
張海迪給自己立下一個規定:每天背熟10個單詞,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幾下自己的手指。
古人曰:今日事,今日畢。這可見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總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總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到后天。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悶悶不樂的,他們不知道,只有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并且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走向成功。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篇4
赫胥黎(1825~1895),英國博物學家,曾任英國科學促進協會主席,倫敦大學校長。終身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是第一個提出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者。
赫胥黎生於英國倫敦西部的伊林,8歲時開始上學讀書。由于家境貧寒,赫胥黎只讀了兩年書就停學了。但是他愛好學習,每天堅持自學,在他自己制訂的教育課程表上,只留下了一個項目:閱讀。赫胥黎讀書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讀書。因為家里窮,沒錢買書桌,赫胥黎就點起一支蠟燭,將毛毯披在肩上,然后坐在床上讀書。赫胥黎學習興趣相當廣泛,對什么都感興趣。開始時想學土木工程,又想搞橋梁建筑;后來又轉到了醫學方面,跟父親的.一個朋友專門學醫。由于他聰明好學,很快就掌握了一些醫學知識。但是當他想進外科學院進修深造時,因為年齡小,未能如愿。赫胥黎求知欲非常旺盛,學習上永不滿足,他在工作之余,又自學了法、德、意、拉丁和希臘等語言,成為一個自學成才的偉大學者。
在赫胥黎21歲時,他以海軍軍醫的身份作了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第一次冒險遠航,根據遠航的見聞和研究成果,他發表了論文--《關于水母的解剖學》,受到了科學界的高度贊揚,并獲得了皇家獎章,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從此以后,赫胥黎邁開了更大的步伐。接著發表了一系列專著和論文,很快成為當時英國的一個最年輕、最有希望的科學家。
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書后,他竭力支持和宣傳進化學說。為了保衛達爾文的學說,赫胥黎在以后的30年間,改變了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轉而研究脊椎動物化石。
在倫敦南部肯辛頓博物館的達爾文雕像旁,無愧地屹立著赫胥黎的大理石像。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篇5
有一位老人,在他72歲時遭受嚴重的挫折,他奮斗了幾十年享譽全國的最大零售集團,在一夜之間破產了。人們看著這位聞名遐邇的世界級企業家迎來如此災難性的失敗,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他將心隨天命,窮困潦倒度過余生;有人認為他將神經受到刺激,過起老年癡呆不談理想的晚年生活:有人認為他肯定不堪一擊,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事業的大廈轟然倒地,并沒有使這位老人從此倒下去,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他依然精神十足,匆匆行走在大街小巷上。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和幾個年輕人攜手合作,開辦了一家網絡咨詢公司,向自己陌生的IT產業發起了挑戰。面對新的行業,老人并沒有顯得縮手縮腳,反而臉上始終充滿了微笑,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加上他合理地運用了過去經營零售業時積累起來的經驗,沒多久就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年后,老人重新堆砌的事業大廈又屹立在人們面前。
當記者采訪老人,問他為何能夠在一年時間里反敗為勝、東山再起時,老人快樂地大笑起來,久久不語。記者等了好久,老人也未給出答案,而是又忙自己的事了。記者疑惑地又重復提起這個話題,老人第二次快樂地大笑起來,他只說了短短一句“其實,我已給出答案!”此時,記者才恍然大悟——快樂心情是老人反敗為勝、東山再起的法寶。
這位老人就是日本曾經最大的零售集團“八百伴”集團的總裁——和田一夫。
在商場的長期拼搏奮斗中,和田一夫悟出了這樣一個簡明的道理:生活就是一束陽光,你站在陽光中,迎著陽光向前看,滿眼光明,身心溫暖,倍增力量;轉過身,俯視陰影,滿目黯然,暗自神傷。面對陽光和陰暗的兩種心態,完全由個人的心情來掌握。選擇前者,你將積極快樂地向前走;選擇后者,則沉淪悲觀沮喪,舉步不前。
和田一夫反敗為勝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成功需要一顆快樂的心來支撐!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將終生與成功失之交臂。如果我們左沖右突難以突圍,正心情沮喪之時,何不嘗試一下以快樂的心情去走另一條路徑呢?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篇6
邱吉爾不僅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人物,而且是英國歷任首相的長壽者,他整整活了90歲,他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善于睡眠。
邱吉爾精力充沛,一向是大干、酣睡。在其任職期間,正處第二次世界大戰,局勢極不穩定,瞬息萬變,國事極其繁忙。他日理萬機,每日睡眠時已精疲力盡,躺下便睡著,從不失眠。他常對記者說:“我每一天大約在半夜三點睡眠,上床時如釋重負,睡得很香。”
早八點左右,邱吉爾醒來后,先是躺在床上看看報紙、電報和其它急件,然后接見來訪者,向各部和參謀委員會口授命令、指示,直到中午才起床。邱吉爾在說長壽經驗時說:“如果有地方坐著,我絕不站著,如果有可能躺著,我決不坐著。”
邱吉爾每一天還持續一個多小時的午睡,以便養精蓄銳,使晚上精神充沛。他常常向周圍的人們宣傳午休的好處,勸他們向自己學習。因而效法他的很多,據說美國總統肯尼迪、里根等就曾模仿過他的午睡方法。
除此之外,邱吉爾還十分喜愛戶外,常常在午睡前后和晚飯前后騎馬、打棒球、畫畫、觀賞動植物,有時還砌一會墻,做到動靜結合、勞逸結合。
哲理:能讓內心持續寧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一個人心浮氣躁時,方寸已亂,必然會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會失去正確的決定力。反之,心靜神定,泰然自若,你便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和嘈雜,為人處世就不會失于輕率。每臨大事有靜氣,方為大家風范。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篇7
美國一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了布什總統。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一只金靴子贈予了他。這是自1975年該學會的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臺微型錄音機賣給尼克松以來,又一學員獲此殊榮。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于1972年,以培養世界上杰出的推銷員著稱于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生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么一個題目:請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8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卻最終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后,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什總統。
鑒于前8年的失敗與教訓,許多學員知難而退。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當今的總統什么都不缺,即是缺什么,也用不著他親自購買;退一步說,即使他親自購買,也不一定正趕上你去推銷的時候。
然而,喬治—赫伯特卻做到了,并且沒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記者在采訪他的時候,他是這么說的: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德克薩斯州有一農場,那兒種了很多樹。于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種著許多矢菊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松軟。我想,你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從你現在的體質來看,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最后他就給我寄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經空置了26年。26年間,布魯金斯學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推銷員,造就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這只金靴子之所以沒有授予他們,是因為我們一直想尋找這么一個人:這個人從不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從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自信。
感悟:喬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網站公布之后,一些讀者紛紛在網上搜索布魯金斯學會,他們發現在該學會的網頁上貼著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