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名人勵志故事
成功勵志的人,擁有大智慧,他們分得清世界的黑白曲直,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會隨波逐流。他們不會扭曲事物的本質,不會夸大事情的不利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素材】名人勵志故事大全十篇,希望大家喜歡!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1)
有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遭受過兩次慘痛的意外事故。
第一次不幸發生在他46歲時。
一次飛機意外事故,使他身上65%以上的皮膚都被燒壞了。在16次手術中,他的臉因植皮而變成了一塊彩色板。他的手指沒有了,雙腿特別細小,而且無法行動,只能癱在輪椅上。
誰能想到,6個月后,他親自駕駛著飛機飛上了藍天!
4年后,命運再一次把不幸降臨到他的身上,他所駕駛的飛機在起飛時突然摔回跑道,他的12塊脊椎骨全部被壓得粉碎,腰部以下永遠癱瘓。
但他沒有把這些災難當作自己消沉的理由,他說:“我癱瘓之前可以做1萬種事,現在我只能做9000種,我還可以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能做的9000種事上。我的人生遭受過兩次重大的挫折,所以,我只能選擇不把挫折拿來當成自己放棄努力的借口。”
這位生活的強者,就是米契爾。
正因為他永不放棄努力,最終成為一位百萬富翁、公眾演說家、企業家,還在政壇上獲得一席之地。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2)
李遠哲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嚴格的家教,更離不開他的勤奮努力。
李遠哲3歲開始識字,每學一個字,他就從報紙,圖書上把這個字給媽媽指出來,日積月累,小小年紀,他已認識很多字,能讀書看報了。李遠哲從小酷愛讀書,父母給的零花錢他都買了書籍。
李遠哲在新竹讀的小學,那時他的成績就非常優異,后來上了中學,他最感興趣的是化學,無論是鉆研化學原理還是做化學實驗,往往一坐下就忘了時間。
因為成績優異,中學畢業,李遠哲被保送上臺灣大學醫學院,家人、朋友都替他高興,因為醫生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且收入穩定、豐厚。李遠哲謝絕了這一保送,因為他的理想是在化學研究上有所建樹。朋友都勸他:“你難道真的不管飯碗?不怕養不起家人,過清苦生活?”李遠哲堅定地說:“出路是靠自己打開的。”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3)
名人勵志故事之李小龍
1940年11月27日,他出生在美國三蕃市,英文名叫布魯斯.李。因為父親是演員,他從小就有了跑龍套的機會,于是產生想當一名演員的夢想。可由于身體虛弱,父親便讓他拜師習武來強身。1961年,他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后來,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但在他內心深處,一刻也不曾放棄當一名演員的夢想。
一天,他與一位朋友談到夢想時,隨手在一張便箋上寫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巨星。作為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與家人將會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寫下這張便箋的時候,他的生活正是窮困潦倒,不難想像,如果這張便箋被別人看到,會引起什么樣的嘲笑。
然而,他卻把這些話深深銘記在心底。為實現夢想,他克服了無數次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經受傷,在床上躺了4個月,但后業他卻奇跡般地站了起來。1971年,命運之神終于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演的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等均刷新香港票房記錄。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和公司與美國華納合作的《龍爭虎斗》,這部電影使他在為一名國際巨星,被譽為:“工夫之王”。1998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其評為“20世紀英雄偶像”之一,他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他就是李小龍,一個“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一個迄今為止在世界上享譽最高的華人明星。
1973年7月,事業剛步入巔峰的李小龍因病身亡。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李小龍遺物拍賣會”上,這張便箋被一位收藏家以2.9億的高價買走,同時,2000份獲準合法復印的副本也當即被搶購一空。
以到拍賣會的主持人大叫:“這就是你以后有必要把想到的事情馬上寫下來的原因所在。”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4)
名人勵志故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于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名人勵志故事——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5)
十一歲寫成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爭議和討論,并在臺灣出版繁體版本。此書出版,引起臺灣媒體的一片驚呼,稱其為:早熟的蘋果。2008年,蔣方舟被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提前錄取,再度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人物。
三月的清華園,已是垂柳依依,姹紫嫣紅。在美麗的清華大學校園里,蔣方舟接受了媒體記者的采訪。當記者請她談談自己的夢想時,蔣方舟的目光中頓時溢滿了一種無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點也不陌生和遙遠,就像是一個鄰家的小妹。夢想,其實這是一個很隱私的話題。蔣方舟一度羞于表達,她已經走過了那個向人急速表達自己夢想的青澀年齡。但無論走過多少千山萬水,內心里總有一處芬芳,散發著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長,魂牽夢繞。
蔣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夢想再可笑,也勝過沒有。能有夢想,也需要天賦。我是個理想主義者,當大家對現實的丑惡齷齪、體制與潛規則已經習以為常的時候,我還是保持著震驚和不適。蔣方舟的震驚和不適,使我們感到她的清純和簡單,一點也不世故和圓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無論塵世間如何改變,人們內心渴望的還是一種清純和簡單,這一點并沒有改變。
蔣方舟用一種無奈和沮喪的語氣說道,我現在覺得距離夢想越來越遠了。大概在去年,爸爸對我說,孩子,你在北京買個房子吧,這樣我們的心也就放下了。我當時聽了特別地感到不可思議。我想,這樣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蕓蕓眾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這個東西剝奪了。過了一段時間,爸爸又對我說,孩子,等房價一降下來,你就買個房子。在父親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邊的房價了。那一刻,我感到一種特別特別明顯的無力感。
蔣方舟的眸子里溢滿了一縷柔軟,她深情地說道,我原來的夢想是當大師,但漸漸地覺得當大師不是主觀能夠決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種程度上識時務了吧。但我的奮斗絕對不是一套房子,我的奮斗是想在寫作之外,有能夠讓我逃遁的一個領域,默默地干,它不一定是學術的東西。那樣我就不用整天面對一些社會問題或話題了。
有一個逃遁的領域,默默地干,是蔣方舟夢想中最美的生活狀態,她不做意見,也不做暢銷書作家,21歲的蔣方舟,她的夢想,不想成為別人中的任何一個。蔣方舟說道,我就是我,我是。“殊途同歸”,是一種夢想,特立獨行,也是一種夢想。只有這樣,才構成了我們這萬千世界,蕓蕓眾生。
蔣方舟的夢想,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并有了一種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目前,正在清華大學上大三的蔣方舟,正全力投入到其第十本書《審判童年》的寫作中。但是在她內心里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個夢想是屬于自己的,可以躲避風沙海浪,可以拒絕飛短流長,那是她心中最美的伊甸園:菁菁芳草,灑滿陽光。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6)
名人勵志故事之俞敏洪
俞敏洪在講座中說: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一條路,一下雨,這條路就被水沖出一條溝,這條路不寬不窄,中間必須墊一塊磚頭,你才能走過去。不墊磚頭,你就過不去,有時候你一怕,很容易就掉到溝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時候,我都要撿一塊磚頭,墊在溝中間,來往行人方便多了。新東方就是這么一塊磚頭,使得每一個學生,在他奮斗最艱難的時候,最疲憊的時候,我們給他墊一塊磚頭,他不至于掉到溝里去。我們就是這塊磚頭,這塊墊腳石,讓他們可以順利地跨過這個溝坎。新東方確確實實幫助過無數學生跨過這個溝坎,給了他們力量,給了他們知識,給了他們方向,做到這一步也就夠了。
我不要在雨中給他一架直升機,讓他飛到陽光燦爛的地方去。我只要在這泥濘里,給他墊一塊磚頭。如果新東方起到這樣的作用,我就滿足了。如果學生回過頭來看,新東方確實給他在泥濘道路上行走的時候,在他過溝坎的時候墊過一塊磚頭,沒有讓他摔倒,繼續往前走,我覺得新東方就可以滿足了。“新東方精神”就是一塊泥濘道路上的磚頭,一塊墊腳石。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7)
名人勵志故事之安徒生
你有理想嗎?你想怎樣讓夢想成真?堅持努力的過程,或許會是艱辛與充滿苦痛的,但只要不放棄希望,終能獲得甜美的果實。安徒生說:“只要你是天鵝蛋,那么即使你是在鴨欄里孵出來的也沒有關系。
從前有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后,母親為了生活不得不帶著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面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后,王子問他想要求什么賞賜?這個窮孩子大膽地提出要求:“我想寫詩劇,而且在皇家劇院演戲。”王子把這個長著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從頭到腳看了一遍,然后對他說:“能夠背誦劇本,并不表示能夠寫劇本,那是兩碼事,我勸你還是去學一門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他回家以后,打破了自己的的儲錢罐,向母親和從不關心自己的繼父道別,離家去追尋自己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戶地按門鈴,幾乎按遍了所有達官貴人的門鈴,卻沒有人賞識他,他衣衫襤褸地落魄街頭,卻仍不減他心中的熱情。
終于在1835年,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啟了屬于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圣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16年了。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8)
2021年,央視春晚主持“新人”張國立的幽默妙語多次贏得滿堂喝彩,比如,他戲謔畢福劍時說:“一提到女演員,你的臉上就必浮賤!”僅僅是巧用諧音,即“一語中的”,讓人樂不可支。張國立是大型影視頒獎典禮的主持常客,他的幽默風采早已練就。
虛實結合,回避難題
2021年1月7日下午,“把樂帶回家2021年暨快樂送”啟動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品牌代言人張國立、蔡依林等明星悉數出席。由于張國立是春晚團隊主要成員,因此,在記者提問環節,張國立便成了焦點。看到一位事先準備好問題的記者拿出字條,張國立先發制人道:“一看你就是主辦方的托,提個問還照著字條念,一點都不專業。”哄堂大笑之后,這名記者問:“有消息說,您將擔任春晚主持人,是真的嗎?”聞言,他先是拿出手機做打電話狀,隨即又放下手機說:“現在打好像不好,等一會兒我問問馮小剛,看能不能說。”逗得現場一片笑聲。又有記者問他會不會在春晚上演小品,對此,他又故技重演道:“我還沒有接到確切消息,不過對網上的各種說法,我現在不能去回應。我一會兒給你馮小剛的電話,你直接打給他吧!”于是,又引來陣陣笑聲。
由于張國立是馮小剛的鐵哥們,既是春晚團隊成員,又是主持和表演大家,因此,網上關于他的傳聞鋪天蓋地,記者們又怎會輕易放過?但慣于幽默的張國立,練就了一副絕好的“太極”功夫,面對“主持人”之問,他虛虛實實、假癡不癲,談笑間便將難題化解;對于“演小品”之問,他在直言“現在不能去回應”后,再次祭出擋箭牌春晚導演馮小剛,于是,難題又一次“灰飛煙滅”。
巧思妙解,表達情意
馮小剛導演的賀歲電影《私人訂制》“優質剛材”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張國立應邀擔任該場發布會主持人。一開場,張國立便給多年的好友馮小剛和葛優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青花瓷瓶,待對方詢問原因,他含笑解釋說:“在得知要來這次發布會當主持人的時候,我就在想,既然馮小剛‘訂制’我做主持人,那我也得禮尚往來,給二位‘訂制’一份禮物啊!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小小的瓷質瓶子。”“這里面肯定有什么說頭!”葛優忙不迭地插話道。“當然有說頭啦!你和馮小剛相交20年了吧?20年在婚姻里叫什么婚?瓷婚!”就在觀眾都報以掌聲時,他笑著制止道,“別急啊,還有呢!要是套用北京話,‘瓷’還能講成什么?瓷實,也就是鐵哥們!現在可以鼓掌了!”于是笑聲一片,掌聲四起。
此中,張國立從兩個層面回答了問題。對“送禮原因”,他援引“禮尚往來”之熟語,巧取《私人訂制》之“訂制”,既理據充分又契合,自給人以智慧風趣之感。至于“送瓷瓶原因”,解說則更為高妙,“婚姻”之比,可見友情之深。20年“瓷婚”之際,送上一個“瓷實”的瓷瓶,豈不是意義非凡?而張是二位共同的朋友,可謂人所共知。如此,觀眾便能從禮物中感受到他對友情的珍視,進而由衷地為其巧思妙解而喝彩。
生拉硬扯,營造氛圍
馮小剛電影作品音樂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隆重舉行。演出串場時,主持人張國立則對馮小剛及到場嘉賓葛優等人極盡調侃之能事。在說葛優時,他先回憶起1988年:“那時候我們一起拍《頑主》,我是男一號,葛優是男二號。結果男一號沒火,他卻火了。我就開始研究他,發現光頭的男演員容易火,我就也光頭了。”一片笑聲中,他又一本正經道:“拍了《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熱門電視后,我還是不如他火呀!于是就繼續研究,原來我還在拍電視劇,葛優都演電影了。但對這個研究結果,很多人不認可,理由是真不長頭發的光頭才能火呢!于是我特地研究了一番他的光頭,確實不長頭發。攝影機快拍他頭頂!”就在笑聲、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時,他又自嘲道:“不過,我最近脫發,很可能要火。”隨之更是爆笑不止。
不長的幾句話,即贏得多次笑聲和掌聲,其原因則是成功地運用了生拉硬扯之術。眾所周知,“光頭”與“火”根本沒有必然聯系,但張國立卻一本正經地說“光頭容易火”是自己研究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又假借他人之口研究出“真不長頭發的光頭才能火”,而葛優又恰恰是個真光頭。如此出人意料的生拉硬扯,能不讓人樂而開懷?再加之他在說話時亦莊亦諧,贏得笑聲和掌聲自屬情理之中。
寓莊于諧,給人教益
由南方電視臺主辦的“南方盛典頒獎禮”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現場揭曉的“‘劇’變50年·十大經典電視劇”中,《西游記》《紅樓夢》《亮劍》《金婚》《士兵突擊》《上海灘》等赫然在列。由于張國立在《金婚》中飾演的是男一號佟志,其妻鄧婕在《紅樓夢》眾成功地塑造了王熙鳳的形象,于是,夫妻二人便代表兩個劇組登臺領獎。
二人攜手上臺時,觀眾則狂呼“張國立,張國立”,考慮到鄧婕或有些許難堪,張國立先是風趣地回應:“哎,這么老了還有人叫啊!”惹來全場大笑后,他又高聲說道:“恭喜鄧婕,‘十大經典’,咱家就占了兩個。鄧婕老師平時老問我,這么大歲數了,為什么還那么愛拍電視劇?現在我可以當眾回答她了,愛拍,就是為了喜歡我們的觀眾啊!”此言一出,臺下掌聲如潮。
作為丈夫,不能讓妻子受到委屈,無疑是一種責任。于是,面對粉絲只喊自己的姓名,張國立先是以“老了”自嘲,引發笑聲后,又極為機智地將觀眾的目光聚焦到夫人身上。如此一來,不僅贏得了夫人的歡心,而且還能借助于這番詼諧妙語向觀眾表白——我們的努力都是為了你們!而這種職業操守,難道不是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極為需要的嗎?于是,人們在深受感動和教益的同時,自然會回報以更加熱烈的掌聲。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9)
有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開進了一輛汽車。這可是件新鮮事,全村人都圍過來。從車上走下來幾個人。其中一個穿黑皮夾克的中年男子問大家:“你們想不想演電影?誰想演請站出來!”一連問了好幾遍,村民們都不敢吱聲,好多人只顧和身邊的人自言自語。
這時,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兒站了出來。“我想演。”她長得并不漂亮,單眼皮兒、臉蛋紅撲撲的,透出山里孩子的倔強和淳樸。“你會唱歌嗎?”中年男子問。“會。”女孩子大方地回答。“那你現在就唱一個!”“行!”女孩子開口就唱,一邊唱還一邊扭:“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的花朵真鮮艷……”村人大笑。因為她的歌實在是唱得不怎么好聽,不但跑了調,而且唱到一半時還忘了詞。
沒想到,中年男子卻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這個勇敢地向前邁了一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幸運地被大導演張藝謀選中,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名字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千萬別輕視那小小的一步,它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
【素材】名人勵志故事(精選篇10)
有人作過這樣的比喻: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王振華的喜鵲入萬家。能與齊白石、徐悲鴻大師齊名的是何許人也?他就是人稱“喜鵲王”的王振華。
1959年,王振華出生在康平縣一個普通教師的家庭,受父親的影響,他自幼喜歡書畫。那時家中的一本《齊白石畫冊》是他的最愛,他經常被畫冊中栩栩如生的小蝦深深吸引。從那時起,藝術就在他的心里生了根。1983年,王振華當上了人民警察,被分配到遼寧省康平勞改支隊。由于能寫善畫,第二年就轉到宣傳部門。從此王振華便潛心研習國畫。
1993年,王振華考入中央勞改勞教管理干部學院脫產學習,有幸拜入齊白石二代傳人、著名畫家王長久門下。在王長久的點撥下,王振華盡得齊派真傳,畫技精進。他的習作《金玉滿堂》《群蝦圖》等得到齊白石親傳弟子、著名畫家王恨庚的首肯,稱他的作品“從題材到運筆,從結構布局到款題、印章與白石大師極其相像。”經白石大師兩位高徒口傳身授,王振華悟得白石藝術的真諦,并忠誠地實踐白石藝術,傳揚齊派畫風。他的作品無論是蝦、雞、鵲,還是梅、荷、蟲、草,都逐漸達到由形似到形神兼備的境界。齊白石嫡孫齊靈根給王振華的《墨蝦圖》題款:“振華先生畫蝦,用筆墨有齊派風度,功力極深,構圖亦有創新。”為了畫好每一幅作品,王振華幾乎傾其所有購買畫冊和筆墨紙硯,他潛心研究,一張一張臨摹。除此之外,王振華還在家中栽花種草,養魚養鴨,從生活中汲取藝術養分。
2005年可謂是王振華藝術成就卓著的一年。為慶祝世界園藝
博覽會在沈陽舉辦,他精心創作的九米九長卷《百鵲圖》在畫界引起轟動。省內知名人士對《百鵲圖》擊節贊美,稱王振華為“喜鵲王”。同年《王振華中國畫作品選》正式出版。2005年底,王振華在沈陽舉辦國畫展,也同樣贏得了業界名流的高度評價。現在的王振華是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少年新聞學院藝術客座教授。可無論什么都不能讓他停下追求的腳步,他雖崇尚齊派藝術,但決不停留在簡單的模仿上,他注重繼承但更追求創新。如今,王振華正以其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實現著從畫者到畫家的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