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典故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你是否在尋找“嫦娥奔月的典故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嫦娥奔月的典故故事
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處得到了能夠脫離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卻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變化為蟾蜍,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月之精靈。
自古就流傳說月宮之中有桂樹,有蟾蜍。因此記載奇聞異事的書上說,月宮的桂樹高有500丈,樹下有一個人常年砍伐桂樹,但是桂樹的創傷很快就會愈合,這棵樹怎么也砍伐不倒。砍樹人姓吳,叫吳剛,乃河西人氏,因學習仙術時違反道規,被責罰砍伐月宮桂樹。
注釋
斫:zhuó,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嫦娥奔月》傳說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大地直冒煙,老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個力大無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決心為老百姓解除這個苦難。后羿登上昆侖山頂,運足氣力,拉滿神弓,“嗖——嗖——嗖——”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他對天上最后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后,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
后羿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兒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武藝。有個叫逄蒙的人,為人奸詐貪婪,也隨著眾人拜在后羿的門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原名:姮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說,人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
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藥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后羿要帶弟子出門去,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于是,她便機智地與逄蒙周旋。逄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圓圓的月亮上樹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樹下跳來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樹旁深情地凝望著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鄉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中秋節拜月的典故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話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嫦娥”。嫦娥奔月有兩種版本,一種版本是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長生不死藥,貪心的嫦娥背著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為了月亮女神。
另一種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藥:跟后羿學習射箭術的逢蒙聽說后羿搞到了長生不老藥,于是前去偷竊。逢蒙未能得手,惡從膽邊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
嫦娥奔月后,變成月亮女神后,人間便就開始拜神嫦娥了,拜月時,會供上一種圓圓的有餡的餅子,這種圓餅后來逐漸演變成了“月餅”。除了供月餅,另會有瓜果之類的時鮮,特別是有籽的瓜是不能少的。除了拜月,過去女人在中秋時,還要“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子,此行為是過去中國民間乞子心愿的一種流露。
不同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1、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2、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
3、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