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伏有10天20天呢
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起統稱為三伏,三伏天也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為什么中伏有10天20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為什么中伏有10天20天呢_2023中伏時間,希望大家喜歡!
為什么中伏有10天20天呢
夏至到立秋之間如果出現4個庚日,中伏為10天;如果出現5個庚日,中伏則為20天。
庚日就是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在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互組合成60對不同的名稱庚日出現的早晚會影響中伏的長短,正是因為有些年份中伏是10天,有些年份中伏是20天,所以三伏天就有了30天、40天之分。來計算日子,循環使用。
2023年“三伏天”中伏時間
中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三伏天的氣候氣溫分析
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了。
而進入了末伏天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三伏天介紹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應對三伏天高溫天氣措施
面對三伏天的高溫天氣,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1、多喝水
高溫天氣會讓我們的身體很容易脫水,因此需要多喝水來補充水分,建議每天至少喝8杯水,以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
2、注意飲食
在三伏天期間,應該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過度飲酒和過辣、過咸、過油的食物。
3、避免在烈日下暴曬
在三伏天期間,應該避免在烈日下暴曬,盡量在室內或陰涼處活動,如果必須在戶外活動,應該戴帽子、墨鏡和長袖衣服來保護。
4、注意戶外鍛煉時間
在三伏天期間,可以選擇在清晨或晚上進行戶外運動,減少在中午時段進行戶外運動的時間。
而對于農業種植方面來說,根據田間土壤的干旱情況,以及農作物的長勢,適時進行灌溉澆水,避免農作物因高溫干旱而影響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