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應該怎么吃
處暑時節正是龍眼成熟的季節,而吃龍眼又可以補氣補血,所以很多地區都有處暑吃龍眼的習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處暑節氣應該怎么吃,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處暑節氣應該怎么吃
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因此,這個時節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別是生姜。這些食物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處暑過后,天氣開始干燥,會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醫書中就有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作“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少食辛辣多清淡
處暑時節,由于氣候漸干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干,皮膚干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少吃點辛辣的食物,多吃一點清淡食物。
吃熱不吃涼
九月的天氣是變化多端的,也許上中午還是高溫天氣,下午晚上便是寒冷無比。所以在處暑這個節氣之中,大家不僅要注意好保暖,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涼的食物。因為秋季逐步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患上一些常見的疾病,所以在飲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對身體很有好處。
最新處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大全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歷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后中國黃河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以后,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墑;以防秋種期間出現干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處暑如何養生
此階段適宜吃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以及豆、奶之類,做到少食多餐。由于氣候漸漸干燥,這時候容易患口干、咽干、鼻燥、咳嗽等疾病,要注意勤補水,多吃一些滋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食物。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處暑釋義:節氣名。在每年公歷8月23日前后。處暑以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雨量減少。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吃什么好
葡萄
中醫認為葡萄有補氣血、強筋骨和利小便功效。主治肺虛咳嗽、心悸盜汗、風濕痹癥等。紫葡萄富含花青素,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陰養腎烏發;紅葡萄含逆轉酶,軟化血管、活血化淤,防止血栓,最好連皮吃;綠葡萄偏重清熱解毒;白葡萄補肺氣、潤肺,適合咳嗽、呼吸系統病人。
糯米
糯米偏溫,有補脾胃之益。如果本人屬于脾虛體質的人,大便稀溏,容易乏力,特別是有平時胃不太好,肚子餓的時候會發痛,經進食后能好轉這類身體狀況,喝點暖暖的糯米粥胃會非常舒服。
糯米的消化速度快,但它往往消化不完全。又因為消化淀粉的淀粉酶主要存在于口腔和小腸,胃部是不能對淀粉進行消化的,如果食入過多的糯米,容易滯留在胃腔,尤其是胃動力不足之人。因此一次不宜食用過多糯米。
蜂蜜
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因此,在秋天常服用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銀耳
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它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它不但能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還能增強腫瘤患者對放療、化療的耐受力。
蘿卜
“秋吃蘿卜賽人參,保健養生在其中”,可見秋季吃蘿卜對人體大有益處。蘿卜不僅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而且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等功效,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較高的食療價值。
鴨肉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隨息居飲食譜》說,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鴨肉有滋潤的功效,可以防止秋季干燥。鴨肉性涼,在尚有暑熱的初秋食用,可以祛除暑氣,避免上火。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優異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和多種生物堿。不只味道鮮美,并且養分豐厚,藥用價值也很高。據《本草綱目》記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
蓮藕
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胃經,生吃能清熱潤肺、涼血散淤,熟食則將寒氣祛除,有養胃健脾、益血止血補氣的作用。因此夏季吃藕不但能令人“心歡止怒”,還能防止流鼻血。而秋天天氣變得干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食藕還可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