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
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你知道哪些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精選篇1
他沒有把黃金世界輕易地預約給人類,卻以燃燒般的生命,成為千千萬萬追求者的精神火光。
我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魯迅。百年以來,吹捧者、打殺者、贊美者、唾罵者不知有多少。魯迅或憤怒、或沉默、或奮起還擊、或聽之任之——依然故我,本色不改。正如激流漩渦之中心,看上去永遠那么安寧。評價魯迅,我不得不先把他從某些人架設的神壇上請下來,我和他平起平坐,促膝而談。魯迅本就是屬于人間的,為人的魯迅,才是真的魯迅。他吞吐著煙霧,倔強的須發正如他倔強的個性。看上去有點老了,也有點倦了,只有他的雙眼仍然放出懾人的神采,仿佛千年以來即是如此。看穿你,看穿一切世故人情。
我知道,這就是那個貼身藏著匕首的男人。他其實只是個普通人,但決不平凡。有人曾說他是個守夜者,是的,因為他足夠警醒,足夠敏感。思想和情感的觸須本就可以生的這么細,伸的這么遠。可往往過分的敏感反而導致了溝通的困難,像是憑空造出了一堵穿不透的墻,所以他嘆息:“人和人的靈魂,是不相通的……”!
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棒打落水狗。”所以狗都怕他。狗本就應該怕人,人本就不應該怕狗。他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向黑暗與不公的同時也在割傷自己。所以他總在流血,他不怕流血,可他有時很無奈。“英雄的血,始終都是無味的國土里的人生的鹽,而且大抵是給閑人們作生活的鹽,這倒實在是很可詫異的。”他可能有時很懷疑自己的血是否值得再流下去,可我們真的在他淡淡的血痕中開始覺醒了。“我愿意這樣,朋友——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并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是不孤獨的。
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精選篇2
毛澤東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是中國空前的民族英雄。”郁達夫說:“要想全面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只有讀魯迅的作品。”
每次讀到魯迅的作品,我總是感慨萬分。那犀利的語言,一針見血,很容易使人全身熱血沸騰,總覺得路在前方,人生總有希望。就像魯迅所說:“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也阻止他不得。”
文學是所屬時代的反映,一個作家的思想也就是作家人格的反映,魯迅的文章毫無虛假。他把文字加工成一把銳利的匕首,直插入敵人和國民的心臟。
自1840年一聲炮響后,中國的命運就隨之改變了,也同時改變了所有中華兒女的命運。在那個受人欺凌的,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魯迅就是在這所有人都在為生活奔波而想方設法委曲求全來保全自己性命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正因為有這樣可以詛咒的時代,才能為他的創作奠定基礎。
魯迅深諳醫學只救得國民的軀體而拯救不了國民的靈魂,于是他自棄醫從文。1911年,魯迅應中華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任部員。1918年,魯迅第一次用這一筆名在《新青年》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他發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強有力的吶喊,驚醒了中國的一大批有識之士。之后他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創作出版了《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魯迅是一個勇往直前的猛士,就如他所說:“誰也不能阻擋生命的路”,誰也擋不住他傲骨的氣質,更阻擋不了他探索民族發展的路。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瘋狂的武裝侵略,而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_共”。魯迅在此形勢下鼓勵人們要做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我想,這便是他的人格魅力。
時間在給人以希望的同時也在吞噬著人的青春年華。在這救國救民的道路上,魯迅走了很久,也走得非常艱辛。1936年5月,魯迅患上了肺病。在這生死的邊緣,他依然在戰斗,仿佛永遠不會倒下一般。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方向。魯迅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精選篇3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魯迅先生,用他頑強的意志在中國文壇上刻下了他的名,留下了他的魂。
黑瘦的身軀中卻有著錚錚烈骨,泛黃的面容中卻流露出剛強的精神。他在作品中用自己的肺腑之言吶喊,喚醒了彷徨的華夏人民;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燃盡了枯黃的精神野草。
千古文章仰北罡,先生風骨世無雙。一句發自肺腑的言語警醒了世人的思想,一篇篇鏗鏘的文章填充了世人的靈魂。在《吶喊》中,魯迅義正辭嚴地否定了中國舊有的制度和陳腐的觀念,呼喊出了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愿望;在《彷徨》中,魯迅那顆在革命征途中不斷探索的心在跳動,于文壇上推動著革命的前進,為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在《野草》中,魯迅寫出了他對于生命的體驗和認識,更寫出了一位革命時期文壇領軍人物獨有的思想哲學……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不知疲勞地活躍在文壇上,一切為了人民著想,一切為了國家著想,用自己的文字引領了人們正確的思想,指明了中國近代文化的前進方向。但一些腐朽的文人和思想上的保守勢力卻同作著魯迅斗爭,企圖將新思想扼殺于搖籃之中,把封建思想這顆毒種子保留下來。魯迅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敵人,堅定地堅持自己的理想——重塑國人的靈魂。為了這個理想,他棄醫從文,執死了那只領敵人膽寒的的筆,書寫著一篇又一篇具有啟示性的文章,去推動國人從思想上站起來。他為人民去做的一切,猶如太陽的光芒,照進了我們的胸膛,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已經逝世,但他的品質、他的精神和他為人民所做的一切,都將不朽。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將魯迅精神和品質與生活融匯貫通,去認識他那強烈的平等意識和人文主義情懷;去實踐他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去體會并繼承他的理想和信念。我們應該把魯迅先生作為我們的精神榜樣,去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
走的再遠,走到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站在時代轉折點的我們,更應該接近魯迅,去繼承他的理想和信念,去開辟更多的可能。
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精選篇4
魯迅被喻為“中國魂”,試問除了魯迅,誰還可以擔當起這幾個字的份量。
魯迅對國家的愛是深沉的,而對國家的.恨也是咬牙切齒的。愛是愛它的豐饒,愛它的壯麗,恨是恨它的黑暗,恨它的麻木不仁。
把筆當做弓,把字當做箭,同樣把敵人傷得血淋淋的只有魯迅,只有魯迅的筆才會有如此的殺傷力,才會如此的致命——
看魯迅的散文,他把我們引領進入他的那個時代,他所有經歷的一切,都愿意與我們一同分享。我們歡樂著他的歡樂,悲傷著他的悲傷。我們的魂逃脫了自己的本體,便如神游了一遍又一遍他所經歷的一切,他回憶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就像這一切是我們所經歷過的一樣。
魯迅并沒有長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雖小,但短小精I的小說卻也足以證明他高超的小說技巧,塑造了無數的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阿Q,狂人,祥林嫂……哪一個人物不是給人以震憾,讓人難以忘懷。而且,魯迅的小說不僅僅給了人一個個故事,還飽含了思想的火花,憂國憂民的情緒永遠籠罩全文,讓我們的思想也為之觸動。
關于魯迅的詩歌成就,有人這樣說“魯迅雖然詩作不多,但每首都是詩中精品,有誰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能不讓人欽佩?能不讓人欣賞?那是一種怎樣的用字化境,怎能不讓人震憾?”
魯迅,一代文豪,他用筆做武器,戰斗了一生。那種酣暢淋漓的諷刺藝術是對人類語言的一大貢獻;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和錚錚鐵骨的硬漢形象又使他成為了“中國魂”。
魯迅先生的偉大事跡精選篇5
自從當年因棄醫從文而離開仙臺的那一刻起,我對您的思念如同蠶絲般牽連不斷,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您!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無時無刻不想起您對我的培養和教導。您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您治學嚴謹、教學認真,您能以公正之心來對待我這位弱國的學生,您給予了我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您能做到這樣是多少的難能可貴啊!正因如此,您給我留下的是無盡的不安和感激。您知道嗎?您在我心中,是多么的偉大!是您讓我明白了一句話:治人者的罪惡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
我當初學醫本就懷著救國救民的愿望,但棄醫而離開仙臺,是因為看了那個電影新聞,發現了中國國民的愚昧和麻木,于是我決定棄醫從文,要用文筆來改變中國國民的精神,喚起他們的危機感和治國熱情。我想這比治好人們的疾病顯得重要得多,所以,當初我作了這一抉擇。那天與您告別,我欺騙了您,無非是想不讓您悲傷和遺憾。現在還希望能得到您的體諒和理解。
我離開仙臺之后,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怕您問起,感到失望,所以至今都沒有向您寫過信。您給我改正的講義,我也收藏著,但在遷居的過程中,中途損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那講義也隨之不見了。這使我非常的失望。但至少,我還留有您的照片。每當夜間疲倦,總是您的照片使我從疲憊之中解脫,使我又良心發現,而且增長了勇氣。
您對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使我對您的尊敬和欽佩是他人所無以比擬的。您的精神和美德將永遠激勵我不斷向前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