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詹天佑的愛國事跡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于詹天佑的愛國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詹天佑的愛國事跡篇1
詹天佑(1861-1919),號眷誠,字達潮,祖籍安徽省婺源縣(現屬江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曾祖父攜家眷到廣州經營茶葉生意。嘉慶二十一年(1816),祖父遷居西門外十二甫,二十五年入籍南海縣(十二甫當時屬南海捕屬)。詹天佑父母也居住在十二甫。詹天佑出生于廣州。
同治十一年(1872),年僅12歲的詹天佑考取清政府選派首批赴美留學,隨容閎出洋。光緒四年(1878)考入美國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鐵路工程,成績優異。光緒七年畢業回國,被派福州船政局后學堂學習海軍輪船駕駛,獲五品軍功。次年畢業,被派在揚武號兵艦。光緒十年任福州船政局后學堂教習,因教學認真,獲清政府五品頂戴。同年秋,應兩廣總督張之洞之請,回粵任廣東省黃埔實學館教習。實學館后改為博學館、水陸師學堂。詹天佑繼續任職,并參與設計修筑沿海炮臺和測繪海圖。
光緒十四年到天津任中國鐵路公司幫工程司(即今工程師。下同),參與修建津沽鐵路。其后在修筑津榆鐵路時,采用"壓氣沉箱法"打樁,順利完成了灤河大鐵橋橋梁的基礎工程,解決了外國工程師未能解決的難題。光緒二十年被吸收參加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此后還先后從事津蘆、錦州、萍醴等鐵路修筑。光緒二十八年被委派獨立主持新易鐵路工程,為我國自建京張鐵路做了先期準備。
光緒三十一年向商部建議,全國統一采用4英尺8英寸(1.435米)標準軌道,統一工程標準,推廣使用自動車鉤,為我國自行設計修建鐵路打下良好基礎。是年,被任命為商部、郵傳部路務議員及顧問,同時被選入上海、歐洲皇家工程師建筑師學會。同年被調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總辦,主持修建京張鐵路。詹天佑根據地形在山腰處將鐵軌鋪成"人"字形,迂回往返,依次而上,以達青龍橋,使路線比原計劃縮短一半。在京張鐵路全線施工過程中,采用爆破法,開通了4座隧道。其中八達嶺隧道全長1091米,開鑿時,采用直井法施工,加快了進度,山洞打通,無稍差異,使京張鐵路提前兩年建成,于宣統元年(1909)八月正式通車。英國的總工程師金達與柯克斯也贊之為"絕技"。京張鐵路的建成是中國近代科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詹天佑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鐵路工程人員,為修筑鐵路和管理鐵路制定了周密的行車、養路、機車、電報、巡警等規程。
宣統二年(1910),詹天佑被清廷授給工科進士第一名。宣統三年春回廣州就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司。同年五月領導粵路公司成立保路機關所,反對清廷以"國有"為名將路權賣給外國。武昌起義后,領導粵漢鐵路全體人員堅守崗位,保證列車照常運行,支持辛亥革命。民國元年(1912)5月詹天佑在黃沙車站(省粵漢鐵路總公司總部)迎接孫中山先生視察。7月被任命為粵漢鐵路會辦。同年12月任漢粵川路會辦,協助督辦、主管工程事務。在廣州任職期間,創立了多學科學術團體廣東中華工程師會,當選為首任會長。
1913年,創議將廣東中華工程師會、上海工學會、上海路工同人共濟會三會合并,于漢口成立中華工程師會,被推選為首任會長。1914年獲政府授予二等嘉禾章并升任為漢粵川鐵路督辦,后當選為英國鐵路軌道學會會員。1919年,代表中國往東北出席國際聯合監管遠東鐵路會議,極力維護國家主權。詹天佑編著有《鐵路名詞表》、《新編華英工學字匯》等,并曾主編《京張鐵路標準圖》、《京張鐵路工程紀略》。
1919年4月24目在漢口逝世,葬于北京。1982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舉行隆重儀式,移葬于居庸關下青龍橋車站。
關于詹天佑的愛國事跡篇2
有一個人,他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毅然接受了清政府交給他的任務;有一個人,他在外國記者的譏笑中,使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有一個人,他在環境非常惡劣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在野外工作,遇到困難,他總是為祖國著想。他是誰?他就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他是一個聰明的人。從開鑿居庸關隧道用的兩頭同時向中間開鑿的方法,到開鑿八達嶺隧道的“中部鑿井法”,還有過青龍橋時用的“人”字形線路……這些難道還顯示不出詹天佑聰明嗎?
詹天佑不但聰明,還是個很仔細的人。他曾經說過:“‘大概’、‘差不多’這些詞匯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大家想一想,如果火箭發射慢了幾秒鐘,那么火箭就會偏離軌道,搞不好會掉下來,引起大規模的人員傷亡,還會讓外國人譏笑。修建鐵路也是,如果差了一點點,火車就會脫軌。“差之毫米,失之千里”,如果人人都像詹天佑那樣,“豆腐渣”工程也就不會存在了!
可是有些人卻不同。有的人做衛生,匆匆做幾下。衛生工具一扔就跑了,結果被扣了分數,還被老師罰。為什么他不能像詹天佑那樣,仔仔細細地打掃干凈,記過不僅沒扣分,還會被老師表揚。
詹天佑真是個不怕困難、聰明、一絲不茍的愛國工程師啊!
關于詹天佑的愛國事跡篇3
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京張鐵路就是在他的帶領下完成的。
我們一開始說要修著一條鐵路,帝國主義者就跑出來阻撓:“我們不同意你們修,要修也可以,但必須要用你們自己的工程師才行。”
1905年,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詹天佑夜以繼日的工作,遇到困難,他總會想:這是我們自己修筑的鐵路,一定要修好,為國爭一口氣。鐵路經過很多高山,必須要開鑿隧道,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他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八達嶺長一千多米,他們采用中部鑿井法,把工期縮短了一半。青龍橋坡度大,詹天佑決定采用兩個后車頭,設計了“人”字型線路,這樣就省力多了。
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的愛國工程師,他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頂著各種壓力,接受了這個任務。他這種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很多這樣的人,比如每天要去少體校訓練的人們;每天要訓練的運動員;代替全校去區里比賽的同學……他們都有很多壓力、負擔,但是他們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堅持。那些去少體校訓練的人們都可能成為未來的運動員,他們也可能會在奧運會上拿金牌,為國爭光。
我們中國人有很多,人人都想為國爭光,人人都有一顆中國心。想爭光的人為什么沒有爭光呢?是因為太難?太苦?太累?我想都不是,而是你們的毅力不夠堅強,做事總是半途而廢,遇到困難就退縮,你們要學習詹天佑,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一定要為國爭光,因為我們是未來的希望!
關于詹天佑的愛國事跡篇4
一天下午,我認認真真的把《詹天佑》這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講了詹天佑爺爺主持的京張鐵路是怎樣修筑的,說明了詹天佑是個杰出才干的愛國工程師。這篇課文給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
讀完《詹天佑》我感覺到:“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嘲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讀著讀著,我不由地贊嘆,多愛國的詹天佑爺爺啊!他那強烈的愛國心是無法用文字完全表達出來的。在有困難時,他居然還想著國家,想著要為祖國爭光。他對工作及其負責,要不,他怎么會提早兩年京張鐵路就全線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對工作一絲不茍的態度,而且還有創新精神。詹天佑的創新精神來源于實踐、勤奮。是啊,我們不正正需要這種精神嗎?
在課文中,我最喜歡的詞語是:“不怕困難、不怕嘲笑”這些,雖然才幾個字,可是里面蘊含著什么,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以詹天佑為榜樣!例如:有些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很了不起,整天顧著玩,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奮的人即使沒有聰明的人那樣聰明,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努力,一定會趕上聰明的人。不是有一句話是“聰明在于勤奮”嗎?我們還要多實踐,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時候,我們就會像詹天佑一樣,有創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為榜樣。我要像你一樣愛國,為祖國做出貢獻,要有勇于實踐,創新的精神,做事要一絲不茍。我為中國有詹天佑這樣的工程師而感到驕傲!
關于詹天佑的愛國事跡篇5
在修建京張鐵路的過程中,為了鐵路能夠順利竣工,詹天佑從開工的第 一天起,便開始了緊張的勘測、選線工作,他經常帶著自己的學生和工人,背 著標桿和經緯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道之上。一日傍晚,詹天佑在測量 八達嶺一帶的地形時,突然刮起了猛烈的西北風,風勢猛惡,讓人睜不開眼 睛。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下,測量出來的數字并不是十分準確,詹天佑為了獲 得最精準的數據,他親自背負儀器,登山越嶺,認認真真的勘測了數據,當他 從山上下來時,嘴唇都已經被風吹得發青了。
開鑿八達嶺四個大型隧道是整個京張鐵路修建過程中,最為艱難的一 段。為了施工的進行,詹天佑完全沒有總工程師的架子,在開鑿隧道時,他親 自到工地上與工人們一起勞作,常常弄得自己一身的污泥、滿臉的泥汗。在 詹天佑的鼓舞下,工人們干勁十足,一鍬鍬的挖石、開山。為了縮短工期,詹 天佑想出了“豎井開鑿法”。為了便于火車上山爬坡,詹天佑又創造性地發明 出“人”字行線路。這些方法為鐵路地修建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修建鐵路中,有一件事讓詹天佑感到氣憤,修建鐵路中的障礙不 是施工過程中的艱難,也不是帝國主義對這條鐵路的覬覦,而是因為修建鐵 路破壞了某些大戶人家的“風水”!當時,在清河一帶,有一個名為廣宅的人, 他是大清朝實力派人物,曾任前朝道臺,跟皇室有親戚關系,后臺很強硬。詹 天佑設計的修建京張鐵路的路線,必須要從他家祖父的墳上穿過。在封建社 會,大戶人家對祖墳很看重,因此,廣宅便聚眾鬧事,還以重金賄賂朝廷官 員,要求讓鐵路改道修建。詹天佑考慮到繞道不光耗費時間,還要多花費大 量的經費,因此堅決不同意改道。后來,廣宅家族失去朝堂內的大靠山,同意 鐵路從他家祖墳穿行過去。
1909年8月11日,鐵路修成之后,詹天佑和全體施工人員舉行了盛大 的通車典禮,京張鐵路全線通車。修建這條鐵路所用的時間,比外國工程師 預計的時間要少上兩年,費用也只用了預計的五分之一,為財政拮據的清政 府節省了二十八萬兩白銀。鐵路提前完工,證明了中國人自己有了修建鐵路 的能力和實力,它是中國人民勝利的標志,更是中國全體愛國工程師、知識分子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