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人物楊寧事跡2023
202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錢七虎、鄧小嵐、楊寧、沈忠芳、徐淙祥、銀發知播、徐夢桃、陳清泉、陸鴻、林占熺;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人物楊寧事跡2023介紹,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人物楊寧事跡2023
“泉水西瓜的秧苗都種下去了吧?可千萬不要耽誤了!”正是春耕時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寧最近正忙著幫村民平整土地、育苗播種,挨家挨戶督促進度……
2010年,剛從廣西大學畢業的楊寧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從當初的大學生村官到如今的江門村發展“第一責任人”,楊寧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家鄉,十二載青春年華一路奮斗,帶領家鄉人民勤勞致富,創造美好生活。
“但我最終還是選擇回來,堅信一定能做出成績”
“回到家鄉,是我從小就有的想法。在我腦海里始終刻著這樣一幅畫面:那時我剛剛考上重點初中,要去縣城里上學;我和童年的小伙伴們一起站在村里最高的山坡上,望著這個寧靜的小村莊約定:將來有機會一定回到家鄉來。”楊寧說。
這樣的想法,與楊寧的成長經歷有關。江門村位于大山深處,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土地貧瘠。“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賺錢養家糊口,我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楊寧說,因為奶奶身體不好,村里人多有幫襯。
“其實,當時南寧也有幾家公司給了工作機會,工資待遇也不錯,但我最終還是選擇回來,堅信一定能做出成績。”楊寧說。
然而,真正回到村里,現實和楊寧的想象大不一樣。當時村里的辦公條件很簡陋,村委會只有一臺老式電腦,還是鄉政府淘汰下來的,所有的辦公文件都靠手工抄寫。
這些沒有難倒楊寧。交通不便,讓她更貼近群眾??每次出山都順路搭乘老鄉的摩托車;村里電腦不行,就用自己上學時的電腦;到村里的第一年,楊寧將所有的文件材料都電子化歸檔,讓村委會實現無紙化辦公。宣傳防火防盜、幫村民填表格……通過給村民辦的各種小事,村民們逐漸認可了楊寧。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能夠貢獻一己之力是我的榮幸”
“過去的江門村很窮。有一次,我到鎮上,看見村里的阿婆帶著兩個娃到鎮上賣山貨,三個人點了一碗粉吃,吃完后再用粉湯泡著自帶的冷米飯,分著吃才填飽肚子。”楊寧回憶。后來她了解到,阿婆一家每月的生活費只有100元。
幫助鄉親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是楊寧一直以來的目標。楊寧開始嘗試著帶領鄉親們創業改善生活。正當此時,脫貧攻堅戰打響,“如同久旱的大地迎來了甘霖。”楊寧說。產業發展有了希望,政府出臺了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政策,村民只要發展產業就能領到產業獎補;交通設施有了改善,村里的泥巴路成了水泥路,以前通摩托車都費勁的村里能進出汽車了;村委會辦公條件有了改善,電腦更新換代,連打印機、復印機都裝上了……
恰好這個時候,楊寧的6年任期到了。“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能夠貢獻一己之力是我的榮幸。我選擇留下。”2016年,楊寧當選村黨支部委員,次年當選村委會主任。
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是突破口,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口袋才能鼓起來,對此,楊寧思路清晰。“杉木、土雞、高山優質稻,都是立足我們大苗山的實際定下來的扶貧產業,只要大家跟著干,不僅產品包銷售,還能領產業獎補。”
可還是有村民不放心,“種不好、養不好怎么辦?”“到時候突然不回收了怎么辦?”……面對各種疑慮,楊寧決定自己帶頭。“我和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率先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并向村民承諾,如果出了問題,損失我們來兜底。”楊寧說。村民被打動了,選擇跟她一起干。
產業發展有成效。江門村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西瓜品質格外好,泉水西瓜成了江門村的招牌。楊寧組織村里留守婦女成立“苗阿嫂種養專業合作社”種西瓜,每畝地的收益從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帶動十幾戶貧困戶脫貧;她還帶領江門村60多戶農戶種植香糯,通過“稻+鴨+魚”共生的模式,每畝增收1500多元……2020年,江門村實現94戶326人全部脫貧,楊寧也當選了江門村黨總支書記。
“我無悔當初回鄉的選擇,農村廣闊天地真的大有可為”
機器轟鳴,人影晃動,晚上11點多,江門村臘味加工廠二期工程仍在緊張開工……“村里的臘味加工廠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預計也很快建成。村里還規劃了鄉村振興農產品深加工示范園區,已完成了選址。”楊寧說。
“脫貧只是起點,鄉村振興是新的戰場;我們要加快推進,讓鄉親們過上更好、更富足的生活,我要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上繼續貢獻青春力量!”楊寧說。
“隨著村里農產品加工能力的提升,電商服務中心也會進一步升級發展,這個平臺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楊寧說,2016年起,她聯手融水縣的6個大學生村官成立電商服務中心,至今已幫助村民銷售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
從窮鄉僻壤的深山苗寨,到如今瓜果飄香的世外桃源……看著家鄉的變化,楊寧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無悔當初回鄉的選擇,農村廣闊天地真的大有可為。”楊寧說,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到農村來,有人才才有未來。
“我家是江門村脫貧戶之一,楊書記的辛苦付出我們都看在眼里。正是受到楊書記的影響,當大學畢業時,江門村村民合作社聘請我回村,我毫不猶豫同意了。”2021年回到江門村工作的梁櫻林說,“我們堅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江門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工作突出的楊寧,各種榮譽紛至沓來。“這些榮譽既是鼓勵更是鞭策,讓我深感自身背負的職責使命,我要更加腳踏實地,開啟全新征程。”楊寧說。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錢七虎:為國作長城
錢七虎,我國防護工程學家。7歲那年,父親臨終前叮囑他“要干一番事業”,他銘刻在心。
六十多年里,他參與了許多重大國防工程,他牽頭制定了我國首部城市人防防護等級標準,創建了我國防護工程人才培養體系,解決了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
截至2022年,他資助了584位困難學生,將自己的院士津貼、獲獎獎金、工資等捐助慈善事業累計超過1800萬元。錢老說,“為國家和人民安全貢獻心血,有價值”。
頒獎辭
什么才是安全,
不是深藏地下,構筑掩體,
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擋在前面。
什么才是成就,
不是移山跨海,轟天鉆地,
是奮斗一甲子,鑄盾六十年,
是了卻家國天下事,一頭白發終不悔。
鄧小嵐:幽谷蘭香遠
“沒有歌聲的童年,是很寂寞的。”2004年,鄧小嵐來到河北馬蘭村義務支教,教授音樂,募集樂器,組建合唱團。十幾年間,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臺,而鄧老師溫暖的目光始終未曾改變。如今,鄧老師又“回到”了馬蘭,守望著她牽掛一生的地方。
頒獎辭
你把自己留給一座小小山村,
你把山村的孩子們送上最絢麗的舞臺,
你在這里出生,也在這里離開。
山花爛漫,楊柳依依,
為什么孩子的歌聲如此動人?
因為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楊寧:山川展畫圖
西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楊寧,曾是名大學生村官。一次走訪,她看到鄉親三人分吃一碗粉,下決心要當“脫貧領頭人”。經歷三次失敗后,她自掏腰包,免費提供稻谷肥料,發動村民種紫黑香糯,終于大獲豐收。
2020年,楊寧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她組織村里的留守婦女,成立了苗阿嫂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家鄉特色產業。
2020年,江門村32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今,村民年均收入13年里翻了10倍多。
頒獎辭
連就連,連上書記結對子。
莫看女娃年紀小,
敢賣婚房種新田。
連要牢,擔子雖重娃敢挑,
苗鄉今年多喜事,
紫了糯米撐荷包。
牢又牢,黨和鄉親我作橋,
后有黨員千千萬,
不怕彎多山又高。
沈忠芳:無名草更芳
沈忠芳,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他曾目睹日軍轟炸家園,于是報考飛機設計專業,渴望保衛祖國;畢業后,他投身導彈研制,從此隱姓埋名60余載。他說:“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的幸福奮斗。”
頒獎辭
從無到有,從近到遠,
從長纓在手,到紅旗如畫。
這一代人
從沒有在乎過自己的得與失,
這一代人
一輩子都在磨礪國家的劍與盾。
今天,后輩們終于能聽到你們的傳奇,
隱秘而偉大,平靜而神圣。
徐淙祥:欣欣田間麥
1972年,高中畢業的徐淙祥回到家鄉。“為了種好糧,俺能不要命”,進行高產試驗時,他從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鏡觀察小麥長勢和蟲情,用筆記本記錄風速雨量……就這樣,他的農田平均畝產1000斤,還將50多年的種地經驗分享給村民。
頒獎辭
餓過,所以懂得溫飽,
拼過,才更執著收獲。
種了一輩子莊稼,
現在趕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
稻麥在農機下歸倉,
珍惜隴畝顆粒,
心懷天下倉廩,
你是泥土上的黃牛,
夕煙下的英雄。
銀發知播:千秋不老春
天文、物理、文學、美學,沒有墻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這群爺爺奶奶在網課直播間里,歡脫幽默地傳授硬核知識。他們是老師、院士,將畢生所學通過網絡授以青年,用日復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識的種子。
頒獎辭
春蠶不老,夕陽正紅
沒有墻壁的教室
不設門檻的大學
白發人創造的流量
匯聚成真正的能量
知播,知播
傳播知識與文化
始終是你們執著的方向
徐夢桃:夢想無時休
北京冬奧會上,31歲老將徐夢桃帶著鋼釘出場,憑借完美一跳奪冠,成就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全滿貫。此前,傷病困擾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親告訴她“不差這一步”,一定要堅持下去。最終,她以女子決賽最高分108.61分奪冠!
頒獎辭
燒烤爐溫暖的童年
傷病困擾的青春
近在咫尺的金牌
最終披上肩膀的國旗
全場最高難度
這是創紀錄的翻轉
更是人生的翻轉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夢之芒芒,切切其真
陳清泉:強國尚功勛
陳清泉,中國香港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在香港任教的他預判出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以此為研究方向,希望幫助祖國抓住機遇。他創造性地把汽車、電機、控制等技術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門全新學科。幼時經歷動蕩的他,渴望為祖國貢獻力量,“是光榮的”!
頒獎辭
汽車曾經改變世界,而你要改變汽車。
中國制造,今天車轍遍布世界,
你是先行者,你是領航員。
在新能源的賽道上,馳騁了四十多年,
如今,
你和祖國,正在超車。
陸鴻:人生貴自強
江蘇小伙陸鴻,幼時因病導致腦癱。埋怨過、消沉過,但不愿成為家人累贅的他,開始擺攤、開店、學影視后期,練就一手絕活。2017年,他帶領殘疾人做自媒體、開網店。如今,他的工廠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殘疾人扶貧創業基地,“永不服輸!”
頒獎辭
有人一生遲疑,從不行動;
而你從不抱怨,只想扼住命運的喉嚨。
能吃苦,肯奮斗,有擔當,
似一葉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
如一株小樹在萬木前迎來春光。
在陰霾中,你的笑容給我們帶來力量。
林占熺:寸草向春暉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是《山海情》中凌一農教授的原型人物。為解決“種植食用菌就必須砍樹”的世界級難題,他無數次試驗,發明出以草代木培養食藥用菌的方法;為科研,他的親弟弟倒在了菌草栽培的一線,林占熺也在常年奔波中差點遭遇意外……如今,“菌草”已走出國門,為全世界脫貧致富提供了方案。
頒獎辭
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黃沙破巖,
傳遞幸福,不以閩寧為限,
傳播文明,不以山海為遠。
時不我待,所以只爭朝夕;
心系鄉土,所以敢為天下先。
你不是田間的野草,
你是新時代滋養的大樹。
致敬,向上的力量!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共看了兩個感人的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沒有雙臂的男孩兒的故事。
那位孩的名字叫劉偉,他正是因為電線桿倒塌壓斷了他的雙臂,讓他只能用腳吃飯,用腳寫字,還能用腳刷牙,洗臉······。他并沒有抱怨老天給他帶來的不幸遭遇,而是努力的去學習,挑戰任何困難的事情。
劉偉長大以后,母親讓他學習游泳,劉偉沒有不答應,只是嚴謹認真地去學。幾年后他取得了成功,而且得了第一名!但最不幸的是在比賽之后,劉偉的病又復發了。之后便到醫院去檢查,檢查后得知暫時不能做劇烈運動。劉偉并沒有放棄,只是開始練鋼琴。剛開始時,他的腳大拇指按不下按鍵,每次一按就是兩個按鍵。后來,他把大拇指側著練,雖然練的挺好的,但是腳上總是起泡,這使劉偉十分痛苦。終于,兩三個星期過去了,劉偉會彈奏小曲子了。
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我覺得它在告訴我們不管面對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努力克服,不能當縮頭烏龜。而且要有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意志。相信自己就能戰勝困難。我認為大家應該以劉偉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