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古國的前生斯盧國記載
斯盧國是辰韓12國中坐落在慶州(今韓國慶州市)的一個小國。也是后來的新羅古國的前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新羅古國的前生斯盧國記載,希望對你有用!
新羅古國的前生斯盧國記載
斯盧國是后來新羅的前身,在《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弁辰條中可以找到,是辰韓12國之一。
正始六年,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以領東(氵歲)屬句麗,興師伐之,不耐侯等舉邑降。其八年,詣闕朝貢,詔更拜不耐(氵歲)王。居處雜在民間,四時詣郡朝謁。二郡有軍征賦調,供給役使,遇之如民。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
方可四千里。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日弁韓。辰韓者,古之辰國也。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各有長帥,大者自名為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無城郭。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咨離牟盧國、素謂干國、古爰國、莫盧國、卑彌國、占離卑園、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離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辟卑離因、日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涂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云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涂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云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干馬國、楚離國、凡五十余國。
大國萬余家,小國數千家,總十余萬戶。辰王治月支國。臣智或加優呼臣云遣支報安邪踧支濆臣離兒不例拘邪秦支廉之號。其官有魏率善、邑君、歸義侯、中即將、都尉、伯長。
新羅古國的前生斯盧國歷史沿革
另外,《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記載,新羅世祖樸赫居世登上王位之后,國號先后稱為"徐那伐"、"徐羅伐"和"徐伐"。這些稱呼可以可以和"斯盧國"理解為相同的意思。斯盧國從3世紀中期開始征服辰韓的各個小國或令其成為自己的附屬國,最終成為了辰韓地區的盟主國。280年時,斯盧國王曾代表辰韓的勢力向晉朝進行過朝貢。4世紀中葉之后,斯盧國隨著領土的擴張,先后使用過"斯羅"、"新盧"、"新羅"這樣的名稱。503年(智證王4年),正式選定國號為"新羅"。準確的說,"斯盧國"這一國號使用的時期可以認為是新羅在席卷慶尚道地區的4世紀中期以前,以慶州為中心的一個小國的時期。
新羅古國簡介
新羅于6世紀初制定國號,取"德業日新,網羅四方"之意。(參見《三國史記》"卷四智證麻立干四年"條)新羅是日本最早這樣稱呼斯盧的,他們當時自然不會是這樣認為的,但是1145年寫成的《三國史記》這樣詮釋也是表明了作者是深受漢族文化影響的。
朝鮮三國時期國家。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公元4世紀由三韓的辰韓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朝鮮半島東南部,后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慶州)。935年被高麗所滅。公元前后,斯盧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六部組成部落聯盟,酋長由樸、昔、金三氏擔任。4世紀中葉起,樸、昔二姓不再擔任首領,王位由金姓世襲,王權逐漸得到加強。4世紀末新羅經常受倭軍侵擾。402年,高句麗驅逐倭軍,將新羅置于自己的庇護之下。505年,新羅實行州、郡、縣制。520年,頒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別的百官服色,實施嚴格的身份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體制。528年,朝廷許可佛教傳播,借佛法說教加強王朝的思想統治。532~562年,新羅先后統一本加耶(又稱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區)和大加耶(今高靈地區)弁韓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東江流域。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百濟結盟。于551年占領漢江上游地區。并于553年又攻占百濟的漢江下游地區。遂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咸鏡南道的利原地方。新羅的擴張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新羅處境危急,吁請唐朝出兵干預。唐朝在新羅的配合下,于660年滅百濟,再于 668年滅高句麗。百濟、高句麗滅亡后,新羅統一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直到遼東則歸唐朝管轄。至此,原三韓部落地域完全統一于新羅,并在北界略有擴展。
新羅據有西海岸的仁川灣,便于直航中國。從 4世紀末起,先后與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并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傳》、崔志遠的《桂苑筆耕》,都是在中國流傳久遠的著作。新羅早期有債奴,"息谷米于人,償不滿,庸為奴婢。"新羅的部曲縣,是強制戰俘等集中居住和從事特種勞役之處。"部曲民"實際上是一種被征服的部落奴隸。新羅的其他奴隸史載不詳。5世紀后,鐵器廣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產迅速發展。654年,新興貴族掌權,實行一系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場分給新興貴族,實行采邑分封,后又曾實行祿邑制和丁田制。新羅后期,王族間因爭奪王位,戰亂頻繁,民不堪命,紛紛起義。896年,赤褲軍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這一形勢下,弓裔、軍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義軍中,并攫取了領導權。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后百濟, 901年,弓裔在松岳(今開城)建后高句麗,形成后三國分立的局面。918年,弓裔部將王建取代弓裔,創建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后百濟。朝鮮半島為高麗王朝所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