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和介子推的關系
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于結交有才能的人。那么晉文公和介子推的關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晉文公和介子推關系,歡迎大家閱讀。
晉文公和介子推的關系
也許是因為當初重耳的血統問題,也可能是宗法分封的遺留,總之,重耳當初逃亡的時候,身邊還是有一些忠臣的,比如說介子推。
介子推是個人物,很聰明,也很有智慧,還特別的清高。當初重耳逃亡的時候,他跟隨著重耳,給了他很多的幫助。傳說中有一次重耳餓到不行了,身邊只有介子推,沒辦法,介子推也找不到食物,就把自己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吃。可是重耳身邊的有本事的人太多了,重耳當了君王之后,論功行賞,當初給他幫助的人也太多了,所以一開始就把某個人給忘記了,被別人提醒才記起來。
介子推一看哦沒有我什么事情了,那我就走了吧。也是文人的一種清高,帶著自己的媽媽上山住去了。重耳開始禮賢下士了,派人去請,三番五次請都請不動,親自去介子推也不從山上出來見他。這個時候有人給他出餿主意,說君王啊你放火燒山吧,介子推一看起火了,就肯定會出來了。
重耳一聽有道理,于是就讓人照做了。然而他不知道,文人把一種東西看的比生命還重要,那東西叫做骨氣,而介子推恰巧是文人。所以,介子推寧愿自己死了,也不愿意出賣自己的氣節和骨氣。就這樣,可能介子推一開始不想死的,但是走到了一定絕境,閉著眼咬著牙也要繼續走下去了。
大火越來越旺,最后迎接重耳的,只剩下燒焦的尸體了。
重耳之亡
重耳當初國家內亂,父子離間,沒有辦法之下,他就帶著對他忠心的幾個臣子逃走了。他最先去了狄國,正巧狄國在打仗,俘獲了部落統領的兩個女兒,順水推舟的把她們給了重耳。在狄國一段時間之后,重耳就離開狄國,到齊國去了。
經過衛國的時候,衛國不是很友好,沒有辦法,重耳只好繼續走。
到了齊國之后,齊國國君對重耳也不錯,也給他娶了個妻子。后來齊桓公死了,重耳本來不想離開溫柔鄉,被自己深明大義的妻子灌醉裝上馬車送走了。木已成舟,只好繼續前行。
下一站是曹國,曹國的國君對重耳很不尊重,但是大夫僖負羈的妻子覺得重耳是個人才,僖負羈很聽妻子的話,派人給重耳送飯吃,這不是普通的飯,里面藏了好東西的。重耳收到飯菜后,把飯菜吃了,但是把里面的寶玉還給了它本來的主人。
重耳到宋國之后,宋國國君覺得大家都送東西,自己不送不好,就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到了鄭國,雖然大臣勸告,但是鄭文公太倨傲,并不依禮接待重耳。
再到楚國,楚國國君和他有了著名的退避三舍的典故,這個就不必詳說了吧。
總而言之,重耳去了很多很多的國家,有的國家把他當作貴賓款待,有的國家對他不是特別的友好。后來重耳成為了有名的晉文公,有仇報仇,恩人就報恩,賞罰分明。當初的不自在,全部改回來了。
介子推重耳之間的情誼
介子推重耳是什么關系?介子推是奴仆,重耳是主子。可是他們卻是生死之交,介子推跟著重耳出生入死,在他最為難的時候并沒有舍他而去,而是割肉給他充饑。
在重耳發達時,介子推也沒有和那些貪圖功名利祿的人去和重耳主動邀功,他覺得那是重耳必然得到的東西,而自己之所以會那么做完全是做了一個仆人該做的事情,根本就沒有什么論功行賞的資格,同時也認為自己去邀功也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從這里可以看出介子推對重耳的異常的忠心。當然也可以看出介子推有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在重耳聽信他人的奉承,和著那些奸人臣子一起昏庸無道,貪圖享樂,沉迷美色,大肆加封進爵之時,介子推在重耳面前畢表訴那些是積極錯誤的,卻沒有一丁點的對晉文公的不滿和怨念,也沒有對那些功名利祿的向往和羨慕,有的只是對于那些貪圖富貴的人的鄙夷,就連死時還留下血詩,全是對重耳的忠言。
重耳在得知介子推退隱山林后,開始后悔自己的忘恩負義,派人四處尋找介子推,因為心急也做了荒唐的事情,那就是派人燒了山,最后在樹下發現了介子推和介子推老母親的尸骸,重耳悲痛欲絕,還安葬了他們的遺體,從此也勤政愛民。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重耳還是一個很好的明君,懂得知恩圖報,愛惜人才,重情重義。
看了“晉文公和介子推的關系”還想看:
1.晉文公重耳的故事
2.介子推的簡介
3.介子推的故事
4.晉文公有哪些故事
5.晉文公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