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渠國的興衰史
義渠國指在今甘肅、陜西和寧夏一帶,從遠古起就活動著許多名稱各異的游牧民族。據《后漢書·西羌列傳》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義渠國的興衰史。
義渠國的發展
公元前771年,幽王除掉申太后,申侯(申太后的父親)大怒,起了反叛之心,并聯合西夷犬戎兵(即義渠戎人)以及山東棗莊一帶的繒人起事,后來戎兵又開始攻打西周都城鎬京。周幽王急忙命人點燃烽火,然而,“狼來了”的故事在這位因美人一笑而失去信用的君主身上得到了印證,諸侯們以為這次又是幽王為博得美人一笑而玩的把戲,沒人發兵救主。就這樣,戎人追殺幽王到驪山腳下,將一代美妃褒姒俘虜,帶著周朝的財物回到了戎地。這次兵變,迫使周朝將都城遷移到了洛陽一帶,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東周時代。
義渠戎首領消滅西周后,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自己的郡國。從此,中國歷史上正式出現了“義渠國”這個名稱。義渠建國不久,隨即出兵向四面擴張,其疆域不斷擴大,其國界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隴東,北控寧夏河套,南達涇水,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
公元前650年,希臘人開始建城邦,邦主為人民直接擁立,民主的種子開始在人類歷史上?最早萌芽,引啟了西方歷史上持續140多年的“霸主時代”。而中國,此時卻進入了多元霸主的戰國時代。歷史總是為強者說話,傳統的修史者帶有的政治功利色彩,使戰國時代的各個諸侯國的出現,皆以“中國”境內為正統,像六盤山下的義渠王朝,雖然具備了躋身當時任何一個顯赫諸侯國行列的條件,但因為其不在“中國”的范圍內,因此也就被踢出了正統諸侯國的圈子。
當正統王朝的文臣武將們沉醉在黃河流域甚至長江流域的征殺掠奪中時,一個悄然強大的背影從西北黃土高原上站立起來。義渠國王在完成了對周圍的小部落、方國的統一后,將擴張的劍鋒指向了已經在各諸侯國中有足夠實力的秦,雙方將試探性的軍事摩擦進行了220多年,各自在這種軍事摩擦中培育著力量。這220多年,是一代代義渠國王保持高漲自信心的時光,這種自信來自于自身的力量,而且,這種自信心的保持為后來的義渠國以北的各個少數民族擴張樹立了楷模。
公元前627年,秦國向東面擴張的夢想因為遭到晉國的毀滅性打擊而破滅,轉而向西擴張。恰好此時西戎派出的一個叫由余的人來到秦國,被秦國收買后向秦國提供了西戎的地形和軍事實力情況,加上秦穆公對西戎王實施了美人計,于是,秦于公元前623年出兵,取得了“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記·?秦本紀》)的勝利。這是秦國,也是戰國時期諸侯中第一次事觸角伸向戎地。
公元前430年,人類歷史上發生了兩次大的戰爭,歷時10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而歷時220年的義渠國和秦國的戰爭卻開始了高潮。西方歷史的全面記載,使人們能比較詳盡地知道伯羅奔尼撒戰爭,而中國的權威史料中卻只有“義渠國攻秦,軍至渭水”寥寥幾個字。
此役之后,已躋身于戰國群雄并占據了農業和牧業發達地區的秦國被迫退出了渭河下游地區。但這場戰爭的耗時之久、規模之大、傷亡之重,由于沒有歷史資料的記載,只能成了一場存在于2400多年前的夢。夢醒的地方,是義渠國從此開始了88年最鼎盛的時期,并和秦國進入了軍事對峙。這種鼎盛,也使得秦國時刻不忘以滅義渠為國之重任。
公元前352年,中國大地上仍然戰亂頻仍,秦國打敗了魏國后,乘義渠國發生內亂,出兵義渠國,這個馳騁于夏、商、周、春秋、戰國,長達近2000年的王國開始走下坡路了,王國的輝煌也隨著秦軍的致命一擊開始黯淡起來。
經過商鞅變法,秦的國力得到了鞏固與提高,再次積聚了向西擴張的力量。公元前331年,義渠國再次發生內亂,秦國派兵進入義渠腹地,烏氏戎國(今甘肅平涼和寧夏固原南部一帶)被秦軍滅亡,義渠國的重要城郭郁郅(今甘肅慶陽一帶)被秦軍占領。秦軍將占領的兩個地方按商鞅在秦國境內設立縣、鄉、里的行政制度,分別設立了烏氏縣和義渠縣。烏氏縣和義渠縣的出現,標志著秦國行政力量開始進入寧夏境內。
義渠戎王雖然臣服于秦國,但一直沒放棄復國的愿望,并將這個希望的接力棒傳給了年輕的義渠戎王。公元前318年,魏、趙、楚、燕、韓五國結成聯盟攻打秦國,秦王為了專心對付來自東邊的聯軍,便對義渠國采取安撫政策,送給年輕的義渠國王“文繡千匹,好女百人”。但義渠國王卻乘機發動對秦的襲擊,秦人戰敗。秦國擊退五國聯軍后,立即于公元前314年發動了對義渠國的攻擊,占領了整個義渠國的25座城池(《史記·六國年表》),從此義渠國的復興之夢破滅。
公元前306年,楚、齊、韓三國制定軍事聯盟,共同對付日益強大的秦國,秦國面臨著來自這個軍事同盟的顯性力量和義渠國的隱性力量東西夾擊的形勢,秦帝國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此時,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上演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出“床上戲”。
風華絕代的宣太后讓秦王將年輕的義渠國王作為人質扣押在咸陽城里,她以自己的成熟美麗作為誘餌,以甘泉宮為陣地,一步步誘惑著義渠王走進她的后宮花園。迷人的宣太后通過日日夜夜的歡娛,軟化了義渠王復興帝國的野心,而英俊驍勇的年輕國王也使這位年輕守寡的太后心動不已,最后她竟為義渠王生了兩個兒子。
然而,二人的情誼在各自的國家利益前,終究還是微不足道的。公元前272年,年輕的義渠王經過長期臥底后近乎周密的復國計劃,終于被宣太后知道了。在國家利益前,宣太后拋下兒女私情,將義渠王誘殺于甘泉宮內。當心愛的人倒在血泊中時,宣太后心里是何滋味?或許歌劇《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里的一句唱詞是最好的解釋:“熊熊烈焰困住我,熔巖在我血脈中流淌,一劑迷藥將你變成奴隸,我屬于誰?王后?”
宣太后隨后派兵將義渠徹底擊潰。甘泉宮的花園很快被歷史廢棄得一干二凈,不僅失去了往昔的繁華,也暗淡了義渠戎民族創傷的記憶,歷史在這一幕燃燒后的灰燼輕如裊煙,也重似石頭。
存活了2000年的西戎,勢力影響最大時,曾一直進逼到燕國的疆土內,其疆土面積比當時任何一個諸侯國都大。但因為沒在當時的“中國”視野里,更被后世的史學家們以為是個偏居蠻荒之地的小方國,在正史中沒能走上自己該有的席位,最終以義渠國的消亡而降下了歷史的帷幕。
其實,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僅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637年的86年中,戎就討伐過周兩次,討伐鄭、楚和齊各一次,也招致了齊伐戎三次,魯伐戎一次,不難看出,戎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活躍。而整個戎的活動范圍,北到山西西北地區,南到涇渭水之間,西到隴西,東到河北、山東西部地區,整個疆域橫跨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是當時疆域最大、勢力最雄厚的一個國家。
對西戎的討伐直至消滅其軍事力量,掃除了秦國在統一全國的霸業中來自西北最大的軍事干擾,給秦國向西發展打開一條通道,也為秦向東擴張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新基地。逐漸在戰爭中成熟的秦昭襄王,帶著勝利的笑容和對北方少數民族不斷滋生的擾亂而產生的不安,踏進了義渠國的核心地界。
在寧夏南部的六盤山下,面對陌生的來自寧夏北部少數民族的鐵騎,這位年輕的帝王做出了一件令世人震驚的事情——修筑長城。后來,這個偉大事業被他的曾孫贏政發揮到了極致。
如今,逶迤在六盤山北麓下的那段戰國秦長城,經過2000多年的風雨沖刷后,已經變得模糊,這種模糊亦如藏在《史記·匈奴列傳》中的那段文字:“于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這段文字明確地告訴后人秦長城的修建背景和時間,更證明了那一抔黃土被堆積起來時,逐漸被掩埋的不僅僅是一個義渠國,還有縱橫于中國半信史到信史兩千年的西戎。自此之后,來自寧夏北部或者更遼闊的北中國大草原上的少數民族,逐漸被隨后建立的秦、漢帝國稱為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