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歷史名人
法國出了很多歷史名人,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法國歷史名人,希望能幫到你。
一、法國歷史名人
1、法國劇作家莫里哀 :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他參加劇團以后用的藝名。莫里哀10歲喪母,外祖父經常帶他去看鬧劇、喜劇和悲喜劇。50年代,莫里哀開始編演一些鬧劇及喜劇,如《冒失鬼》(1653)。1658年回巴黎主要從事古典主義喜劇創作,一系列作品問世,如《可愛的女才子》(1659)、《斯卡納萊爾》(1660)、《丈夫學堂》(1661)、《太太學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創作高峰階段,主要劇作有《偽君子》(1664)、《唐璜》(1665)、《吝嗇鬼》(1668)等。1668年以后,莫里哀還寫了一些諷刺作品。莫里哀一生寫了30多部喜劇。他塑造人物性格適當引入了鬧劇因素,充分運用日常語言,對喜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莫里哀于1673年病逝。
2、伏爾泰( 1694-1778年):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伏爾泰是筆名。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1主義的由盛轉衰,親身感受到了封建1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青年時代因發表反對封建貴族統治的作品,兩次被關進巴士底獄。1725年出獄后,旅居英國三年。他主張“開明君主”統治,實行君主立憲。伏爾泰創作了許多作品,他反對封建1、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原則,主張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學辭典》、《論各民族的風俗與精神》、《路易十四時代》等。還寫過有關中國的歷史劇《中國的孤兒》。
3、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生于日內瓦鐘表匠家庭。當過仆從、秘書、家庭教師、樂譜抄寫員。主張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認為私有制是人民群眾遭受社會壓迫的根源,但不主張徹底消滅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舊譯《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懺悔錄》等。
4、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1814年)。生于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于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1793年在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被破格提為準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意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圣赫勒拿島。
5、維克多·雨果(1802-1885年):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才華橫溢,創作力經久不衰,文學生涯達半個世紀之久。人道主義是貫穿于他作品的主線。維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貝桑松的一個軍官家庭,童年時隨父到過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時代他走上了為社會進步而斗爭的道路。1831年發表的小說《巴黎圣母院》,表現出作家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開始時,維克多·雨果已成為堅定的共和黨人,并當選為制憲會議的成員,成為法國國民議會中社會民主左派的領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維克多·雨果立即發表宣言進行1,不幸遭到失敗。同年12月,維克多·雨果1逃亡到布魯塞爾。在長達19年的1生活期間,維克多·雨果始終堅持對拿破侖三世1政權的斗爭,并堅持寫作。1862年完成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0,維克多·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說《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維克多·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當維克多·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后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6、克勞德·莫奈(1840-1926)法國著名藝術家,畫家。1840年出生于法國巴黎,童年在阿弗爾度過,1859年他來到巴黎,見識了當時幾位著名的印象派早期畫家的作品。他鑒賞他們的作品,但莫奈不是他們的追隨者而是一個反叛者。莫奈對造型并不關心,他關心的是層次,正是因為莫奈對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確實看見的事物,但也正因為此,他卻表現不出事物的幻覺真實感。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并非準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一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特色的一幅。
7、莫奈之所以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在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8、巴斯德(L. Louis Pasteur 1822-1895),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1839-1842年在貝桑松皇家學院學習,1843-1846年在巴黎高級師范學校學習,獲博士學位。巴斯德在微生物發酵和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并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發明了“巴氏消毒法”。
9、羅丹(1840-1917),法國雕塑家,現代雕塑藝術之父。1874年,羅丹的《青銅時代》入選官方沙龍。《青銅時代》是依據真實人物所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手法寫實。由于塑像跟真人一般大小,人體肌肉筋骨又十分逼真,展出后引起轟動,評選委員會內甚至有人宣稱他是從尸體上模印下來的。幸虧布歇出面為羅丹申辯,他才不至于遭受更惡毒的污蔑。
10、儒勒·昂利·龐加萊(Jules Henri Poincaré,1854—1912),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理論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龐加萊被公認是19世紀后和20世紀初的領袖數學家,是繼高斯之后對于數學及其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后一個人。他對數學,數學物理,和天體力學做出了很多創造性的基礎性的貢獻。
二、關于法國歷史名人
1. Vercingétorix:
韋辛格托里克斯,阿弗爾尼人青年族長(死于公元前46年),公元前52年,在高盧爆發的大規模起義中,他聯合沿海部落共同反抗羅馬的入侵和暴政,并在其首府戈高維亞擊敗了羅馬人。但凱撒采取了分化瓦解策略,并借助日爾曼人騎兵隊,將起義鎮壓下去,韋辛格托里克斯被俘犧牲。
2. Jeanne d’Arc:
圣女貞德,一譯“冉·達克”,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法國女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圣女,被譽為“奧爾良姑娘”(La Pucelle d’Orléans)。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她喚起了法國的民族精神,她支持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了貢獻。最終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
3. Henri Ⅳ:
亨利四世(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也被稱為亨利大帝(Henri le Grand)或納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法國國王(1589年—1610年在位),納瓦拉國王(稱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亨利四世以他的名言“要使每個法國農民的鍋里都有一只雞”而流芳后世,他也確實在經濟恢復上取得了不錯的政績。亨利四世是法國史上難得的人格和政績都十分完美的國王,在長期混亂之后,重新建立了一個統一且蒸蒸日上的法國。在亨利四世之后的百余年里,是法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幾乎稱霸歐洲大陸。
4. Louis ⅩⅣ:
路易十四,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é),自號太陽王(Roi Soleil),是法國波旁王朝著名的國王,執政期從1643年至1715年,一共執政72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路易十四生前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紀里,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18世紀的俄羅斯上層貴族說法語的比說俄語的多。
5. Robespierre:
羅伯斯庇爾,全名為馬克西米連·弗朗索瓦·馬里·伊西多·德·羅伯斯庇爾(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法國革命家,法國大革命時期重要的領袖人物,是雅各賓派政府的實際首腦之一。羅伯斯庇爾在法國和世界歷史上影響深遠,19世紀很多歐洲革命家都對他懷有敬意。
看過法國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