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考前復習建議
編者按:一個月,可能對其他人不算什么,但對即將走進考場的學生來說意義非同尋常。高考不僅僅考查知識、考查學生,也在考查心理、身體,是一項綜合素質的較量,更是考查我們老師。
考前復習建議1、提高認識,不能大意。
這種考試模式(兩門選修達到B級以上才有可能上本科),由于歷史學科成績不記入總分,只是按比例劃分等級,這樣就給了命題者很大的自由空間。教師學生均要做好可能試卷比較難的思想準備。因此,在剩下的一個月時間里,師生必須繼續引起足夠重視,絕對不能大意。認識提高,行動到位,成績才能上升。
考前復習建議2、對照《說明》,落實考點。
雖然只有一個月,但復習時仍要始終對照《考試說明》,逐一落實知識點,尤其對一些結論性的語言必須記憶得非常準確到位。對不考的內容堅決不講,免得誤導學生。要緊扣教材內容,但也不能教條,有些內容可能還是要理解為主。同時要參照《教學要求》與“史論共享”有關表述。
考前復習建議3、歸納專題,關注熱點。
歷年高考考查的基本都是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教材主干知識,但也不回避社會熱點。在余下的一個月時間里,教師必須有針對性的歸納一些專題,比如祖國統一和臺灣問題、西藏問題、和諧社會、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民主政治與依法治國、科學發展觀、中美關系、中日關系、中俄關系、中法關系、2008年北京奧運、江蘇地方史、周年大事、三農問題、黨的建設、嫦娥奔月和科技進步等等,幫助學生再梳理一遍教材,確保萬無一失,盡量不留遺憾。
考前復習建議4、適量訓練,提升能力。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不贊成天天做練習,光看書不做練習也不行。凡事不能走極端。適度訓練是必要的,但是要有針對性,教師要對練習進行認真篩選,重復低效勞動會浪費時間,容易產生厭倦與煩躁。題不在多而在精,在于有代表性。要教會學生舉一反三。
考前復習建議5、強化細節,規范答題。
由于高考實行網上閱卷,卷面整潔與否直接影響得分,教師要告訴學生,高考閱卷同樣存在也允許有誤差。如果5道大題,每題因為卷面扣掉1分,就是5分,同樣,如果卷面清晰整潔,可能每題都能多拿1分,也是5分。5分的概念可能最后就是本科與專科或能否上到理想大學的問題,可見必須分分必爭。因此在剩下的這一個月時間里教師必須對學生強化細節,杜絕錯別字,通過訓練講評、默寫或板書等形式來糾正答題規范。告訴學生:一定要在規定區域內答題,同時在作答時要列出序號,不要整段地書寫,盡量給閱卷老師一個整潔清晰的印象。
考前復習建議6、掌握技巧,調控情緒。
考試技巧非常重要。目前歷史學科考試就兩大題型:選擇題與非選擇題。選擇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排除,考試時不可能每一題都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在拿不準的情況下可以猜,但要會猜,不能瞎猜。如組合型的選擇題在考試中還是占一定比例,只要你能確定哪一點肯定正確或哪一點肯定不正確,可能答案就出來了。另外,題干中如果帶有絕對性的詞語,除非教材明確提到,否則一般都是錯誤的。非選擇題(主要為材料解析題)其答案至少有一半在材料中,考生一定要有耐心把材料讀完看懂,再聯系教材相關內容,根據題意以及分值來作答。另外,高考畢竟不同于其他考試。臨近高考,學生情緒波動肯定頻繁。教師要給予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減壓,多鼓勵,多安慰,不能不聞不問,更不能一罵了之。要告訴學生:既要敢于面對,敢于挑戰,同時也要盡可能以平常心態對待,也要做好萬一失手的準備。只有帶著一種正確心態走進考場才有可能正常發揮。
一個月,可能對其他人不算什么,但對即將走進考場的學生來說意義非同尋常。高考不僅僅考查知識、考查學生,也在考查心理、身體,是一項綜合素質的較量,更是考查我們老師。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盡最大可能為學生的最后一搏理好思路,搞好服務,做好引導,搭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