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歷史呂雉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西漢呂太后
如果說宣太后羋八子是千古太后第一人,呂后則是大一統國家的第一位皇后和太后,并開了女人臨朝稱制的先河。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小時候看過幾集的《呂后傳奇》,那時候看不太懂,呂后這個人卻留在了朦朧的記憶中。
《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冠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史學與文學的合集。翻開《史記》,卻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本紀”乃是為帝王作傳的,為什么《史記》的十二篇本紀中,沒有漢孝惠帝,卻多出了一個呂太后(項羽也不是帝王,可在司馬遷心目中,項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所以把項羽也列入了“本紀”中)?看過呂后的人生履歷,她值得太史公為其書寫“本紀”。
呂后,是我國傳統社會的杰出女性之一,在傳統的男尊女卑社會里,呂后卻臨朝稱制八載,實際控制朝政長達十五年之久。呂后在政治上的影響至深,后世之人常把呂后、武則天、慈禧這三位傳統中國社會的女性放在一起比較。這樣的一位女性,她的人生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
呂后的傳奇人生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從出生至劉邦建立漢朝,這是呂后人生中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基本上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從當上漢朝的開國皇后至劉邦去世,此為呂后人生中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呂后雖位極國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她是政治上的女強人、婚姻里不受寵的原配。
劉邦去世后至呂后理石,是呂后人生的最后一個階段。呂后成了正真的權力的主人,高高在上。休養生息的治國方略為大漢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排除異己的手段也不可謂不殘酷。
顛沛流離的生活
呂后,是做了皇后以后的稱謂,之前,呂后的名字叫做呂雉。父親為了躲避仇人,舉家搬到沛縣,這大概是呂雉人生中的第一次顛沛流離的生活。呂公發現沛縣是個好地方,就在此地定居了。呂公跟沛縣當地的政府官員關系好,當地有頭有臉的人聽說沛縣令來了個好朋友,紛紛去呂公家祝賀。去別人家吃飯要準備禮物嘛,來的賓客太多了,接待的人就說了,禮厚的人才能受到禮待。劉邦那個時候是亭長,也沒啥錢,他就說自己備著厚禮來的,實際上沒送禮。呂公卻對這個人刮目相看,覺得面相不凡,行事不凡,必定有大作為。呂公女兒呂雉尚未婚配,當場就把女兒呂雉許配給了劉邦,雖然呂雉的母親不滿意,但呂公是一家之主,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容得下呂雉的意見。呂雉就這樣嫁給了劉邦。當時的劉邦已經年過不惑,官居泗水亭長,官位不高,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最重要的是人品也不大好,還有一個私生子。
花季少女就這樣嫁給了猥瑣老伯。婚后初期的生活還算安定,呂雉侍奉公婆,照顧繼子(實際上跟呂雉年紀差不多),又和劉邦生育了一子一女(也就是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過著平靜的鄉村生活,雖然劉邦隔三岔五地出去喝酒。
平靜的生活是短暫的,沒過幾年,劉邦在押送服勞役的人去驪山的途中,私自把這些人放了。有一部分人感激劉邦,不愿離去,他們就一起逃進了山里,落草為寇了。呂雉的厄運開始了,因為抓不到劉邦,呂雉和家人就要受到牢獄之災。這也是呂雉的第一次牢獄之災。
可憐呂雉在牢里苦苦度過了兩年半,不僅深受牢獄之苦,還要為家人擔心。
然而,厄運還在后面呢。所謂剛脫狼窩又入虎穴,因為楚漢爭霸,呂雉和家人又被楚霸王項羽扣作人質,好在呂雉后來成功脫逃。嫁給劉邦后的短短幾年時間,就兩次失去了人身自由,如果沒有剛強的意志,呂雉能撐得下來嗎?
劉邦不算是個好丈夫,也不是個好父親。《史記》里還提到,楚漢爭霸的時候,有一次劉邦被項羽追的逃命,嫌車上人多馬兒跑得慢,就數次把自己的兒女踹下了車,當然每次踹下去就有部下把孩子們舅上車。也許有人說劉邦的做法和他四百多年后的那位后代怒摔阿斗的內心戲是一致的,但他的兒女們的心理陰影面積肯定很大。也許父愛的卻是和動蕩不安的生活,也是劉盈生性“軟弱”的原因。
剛毅而孤嫉的皇后歲月
西楚霸王自刎烏江,劉邦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作為結發妻子的呂雉,成為了皇后,也就是呂后。所謂皇后者,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也。但是,作為皇后的呂后內心感受不到幸福。
宮中的生活,年輕貌美是女人爭寵的資本,況且劉邦又是一酒色之徒。年老色衰的呂后,自然得不到皇帝的垂幸;更何況,呂后結婚后真正與劉邦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并不長,而定陶戚夫人則是陪著劉邦戎馬生涯,感情很深。年輕美貌的戚夫人集六宮寵愛于一身。雖然說,母以子為貴,但有的時候,母親的地位也會影響到兒子的地位。
呂后的不得寵,加之劉邦覺得劉盈性格仁弱,不想自己,而戚夫人的兒子如意越看越像年輕時的自己,一心想改立劉如意做太子。太子劉盈的地位岌岌可危。好在大臣們進行了據理力爭,呂后也請到了商山四皓幫太子說話,最終太子之位得以保全,劉邦一命嗚呼,太子成功即位。這背后,呂后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啊!甚至跪拜過周昌。
作為女人,呂后不僅孤獨,內心也產生了深深的嫉恨,那是對戚夫人的嫉恨。
但是,呂后并不是只活在仇恨與幽怨中的,她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展示了自己剛毅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才能。誅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是最好的例證。
但凡開國皇帝,沒有幾個不誅殺開國功臣的,一旦位極人君,當年的同甘共苦患難與共的兄弟情義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猜忌與懷疑,甚至誅殺,歷史上因此產生的冤案也數不勝數。譬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以誅殺開國功臣而“聞名”的,朱元璋的表率則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
淮陰侯韓信,是劉邦打天下的得力助手之一。《史記》里也說過,劉邦曾自己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就是這樣一個“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卻成了劉邦眼中最大的威脅。陳豨謀反,高祖親自去鎮壓。韓信稱病不去。暗中支持陳豨。欲襲呂后、太子。呂后得知后,表現的是如此地鎮定與從容,智擒韓信,斬之于長樂鐘室。令高祖“且喜且憐”。足見呂后之剛毅。
在后來的誅殺梁王彭越中,呂后同樣有很大的功勞。彭越被人誣告謀反,高祖抓捕彭越,想發配到蜀地。不想彭越西去途中,道遇呂后,彭越向呂后哭訴自己沒罪,呂后一邊答應著一邊跟劉邦商量別留著這個隱患,還是除掉吧。劉邦覺得有理,彭越被滅族。
也正是因為呂后政治上表現出來的能力,劉邦每次出征都很放心的把后方交給呂后。而這些經歷也讓呂后后來執掌朝政游刃有余、得心應手。
天下至尊的太后生涯
還沒有妥善處理好廢立太子的事情,劉邦一命嗚呼。劉盈順利地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孝惠帝。母以子為貴,呂后則成了皇太后,尊貴無比。孝惠帝年紀尚小,且宅心仁厚,呂后自然牢牢地控制著大權。
太久的壓抑,呂后的心態發生了嚴重的扭曲。女人的嫉妒心一旦爆發,后果是不可收拾的。戚夫人乃呂后最恨之人。劉邦在世時,戚夫人受盡恩寵,甚至可能取代呂后母子的地位,呂后當然不會忘記。劉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靠山,而趙王如意尚且年幼。雖然劉邦臨終之前預料到了這一點,甚至把劉如意托付給曾今有恩于呂后的周昌,但是一切都無補于事。
最終,戚夫人成了“人彘”,劉如意被呂后召至長安,即使有宅心仁厚的皇帝兄長處處保護,還是沒有逃脫被毒死的命運。甚至,呂后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人彘”讓兒子欣賞,忠厚的孝惠帝被母后的殘忍手段所震懾,竟不再處理朝政,一味地沉溺于酒色之中,幾年以后一命嗚呼。雖然有語云:人生中最大的悲苦莫過于幼年喪父,中年喪夫(妻),老年喪子。但是,呂后沒有被喪子之痛打到。從此以后,呂后再無所顧忌,幼帝被其玩弄于鼓掌之中,頻繁廢立,最終索性呂后親自臨朝稱制。
呂后大侯諸呂,殘殺劉氏家族的人,甚至為了絕對地控制權力,不惜亂倫,把自己的親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兒子做皇后。又強行讓劉氏與呂氏聯姻,劉氏的諸王要娶諸呂的女兒為妻,實際上是為了監視劉氏家族的人。這不能不說呂后的獨斷專行。
然而,我們也不能此就忽視了她的才干、能力,她的治國之成就。
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呂后承繼了高祖的休養生息的政策,無為而治,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脫離了戰亂的歲月。太史公也說道:“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從春秋戰國以來,百姓就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飽受戰亂之苦。秦朝的統一不過是曇花一現,天下又陷入紛擾之中,漢高祖劉邦終于打敗項羽,爭得天下,國家得到了統一,百姓贏得了穩定的生活。所以,呂后這一休養生息的政策很得民心,并且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和親政策”,與匈奴沒有發生過大的武裝沖突,為邊關的人民謀求了太平,也為漢朝積蓄了力量。
結語
呂后的人生,是傳奇的一生。有過顛沛流離,有過不順,有過失落;也有榮華、權勢、尊位。既有身陷囹圄的經歷,也曾被獨守冷清的宮門,卻也有過一言九鼎、萬人之上的尊榮。專制、殘忍,卻也無為而治,為百姓謀求了穩定。
呂后在歷史上的影響遠遠高于孝惠帝,且孝惠帝時,實際的政權也是掌握在呂后手中的。太史公單為呂后作傳,把孝惠帝附在呂后本紀中,也是合情合理的。在男權社會中,能做到這一點,是很可貴的。或許在太史公的眼中,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
男權社會里的女人,大多都是男人的依附,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完全沒有自我。但是在男權社會里,就是有一批女人,她們敢于打破傳統規矩,撐起了一片天。她們的一些手段受到世人詬病,但她們一生的作為值得人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