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的歷史評價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由于爆發黃巾起義,何進被任為大,黃巾首領張角的部下馬元義密謀在雒陽起兵,何進將其破獲,因此功而進封慎侯。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何進的歷史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何進的歷史評價
謝承:“何進借元舅之資,據輔政之權,內倚太后臨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風之勢,卒而事敗閹豎,身死功頹,為世所悲,豈智不足而權有余乎?《傳》曰:‘天之廢商久矣,君將興之。’斯宋襄公所以敗于泓也。”
曹操:“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慕容皝:“竇武、何進,好善虛己,賢士歸心,雖為閹豎所危,天下嗟痛,猶有能履以不驕,圖國亡身故也。”
范曄:“武生蛇祥,進自屠羊。惟女惟弟,來儀紫房。上惽下嬖,人靈動怨。將糾邪慝,以合人愿。道之屈矣,代離兇困。”
王勃:“向使何進納公業之言而不追董卓,郭汜棄文和之策而不報王允,則東京焚如之禍,關右亂麻之尸,何由而興哉?至使乘輿蒙塵于河上,天子露宿于曹陽,百官饑死于墻壁,六宮流離于道路,蓋由何公之不明,賈詡之言過也。”
陳普:“龍驤虎步反狐疑,解事陳琳卻似癡。滅火不關千里草,漢家社稷付屠兒。”
羅貫中:“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
李贄:“畢竟袁本初、曹盂德輩是英雄,若何進者, 犬彘耳,何足與議大事哉?”
鐘敬伯:“何進鹵莽,不用善言,死固不足惜,然亦鴆殺董后之報。”
康熙帝:宦官張讓等恣行不法,何進若止,奏誅首惡,則可矣。乃必欲盡殺而后快,斯為巳甚,太后所以不許也。賦召外兵以速亂,則又至愚極謬,宜其禍不旋重。
毛宗崗:“西漢則外戚盛于宦官,東漢則宦官盛于外戚。惟其外戚盛也,故初則產、錄幾危漢祚,后則王莽遂移漢鼎。而宦官如弘恭、石顯輩,雖嘗擅權,未至如東漢之橫。是西漢之亡,亡于外戚也。若東漢則不然,外戚與宦官迭為消長。而以宦官圖外戚,則常勝,如鄭眾之殺竇憲、單超之殺梁冀是也。以外戚圖宦官,則常不勝,如竇武見殺于前,而何進復見殺于后是也。是東漢之亡,亡于宦豎也。然竇武不勝,止于身死;何進不勝,遂以亡國。何也?曰:召外兵之故也。外戚圖之而不勝,至召外兵以勝之,而前門拒虎,后門進狼,國于是乎非君之國矣。亂漢者,宦豎也。亡漢者,外鎮也。而召外鎮者,外戚也。然則謂東漢之亡,亦亡于外戚,可也。”
盧弼:“何進之謀誅閹官乃與黃門蹇碩爭權,欲藉以除之耳,非真有掃清奸穢之志、為國家去毒賊也。蹇碩既誅,中常侍郭勝等又親信何氏,故其計久不決,紹謀亦不用也。”
蔡東藩:“何進之謀誅宦官,反為所害,其事與竇武相同,而情跡少異。武之失,在于輕視宦官;進之失,則又在重視宦官。輕視宦官,故有臨事出閤之疏,為人所制而不之覺;重視宦官,故有馳檄召兵之誤,被人暗算而不之防,要之皆才略不足,優柔寡斷之所致耳。”
何進董卓
董卓與何進并無直接統御關系不過袁隗任司徒時曾辟董卓為門下賊曹,所以董卓應該算是袁氏的故吏,很可能是因為這層關系袁紹才誤以為可以控制董卓。
何進怎么死的
何進從袁紹之言,博征智謀之士為己所用。
自此獨攬大權。然而何進不納陳琳之諫,多結外鎮軍閥,翹首京師,謀誅宦豎。終于事泄,被張讓等先下手為強,遭殺身之禍。
看了“何進的歷史評價”還想看:
1.西進運動的歷史評價
2.正史中的呂布是什么樣的
3.歷代對呂布的評價
4.從文明演進的角度看歷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