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卓文君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漢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原籍邯鄲冶鐵家卓氏。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古代才女卓文君。
早年經歷
到漢代文景之治,卓家傳到卓王孫這一代,由于社會安定,經營得法,已成巨富,擁有良田千頃;華堂綺院,高車駟馬;至于金銀珠寶,古董珍玩,更是不可勝數。卓文君為四川臨卭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后,丈夫過世,返回娘家住。
文君聽琴
臨邛縣令王吉與司馬相如交好,對他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可以來我這里看看。”于是相如在臨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訪相如,相如托病不見,王吉更顯恭敬。
臨邛富人卓王孫得知“(縣)令有貴客”,便設宴請客結交,相如故意稱病不能前往,王吉親自相迎,相如只得前去赴宴。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司馬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彈奏了一曲《鳳求凰》,傾吐愛慕之情。文君聽出了司馬相如的琴聲,偷偷地從門縫中看他,不由得為他的氣派、風度和才情所吸引,也產生了敬慕之情。
文君夜奔
宴會完畢,相如托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當壚賣酒
司馬相如家里一無所有,幾個月后,他們干脆賣掉車馬,回到臨邛開了一間小酒家。卓文君當壚賣酒,掌管店務;司馬相如系著圍裙,夾雜在伙計們中間洗滌杯盤瓦器。卓文君是一個罕見的女人,居然不慕虛榮,司馬相如也是一個罕見的文人,居然一點都不自卑一點都不羞愧。這對才子佳人開的小酒店遠近聞名、門庭若市。
卓王孫聞訊后,深以為恥,覺得沒臉見人,就整天大門不出。他的弟兄和長輩都勸他說:“你只有一子二女,又并不缺少錢財。如今文君已經委身于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一時不愿到外面去求官,雖然家境清寒,但畢竟是個人材;文君的終身總算有了依托。而且,他還是我們縣令的貴客,你怎么可以叫他如此難堪呢?”卓王孫無可奈何,只得分給文君奴仆百人,銅錢百萬,又把她出嫁時候的衣被財物一并送去。于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雙雙回到成都,購買田地住宅,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后來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司馬相如衣錦榮歸,著實讓岳父卓王孫風光了一把,卓王孫獻金相認。
人物評價
王闿運認為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是“史公欲為古今女子開一奇局,使皆能自拔耳”王闿運弟子陳銳說:“讀史記,疑相如文君事不可入國史,推司馬意,蓋取其開擇婿一法耳。”錢鐘書先生在此意味深長地評注:“目光如炬,侈談‘自由婚姻’者,蓋亦知所本。”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后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卓文君,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從來未見記載卓文君對丈夫功名的渴求,倒是看出她非常會享受和司馬相如在一起的不同生活形態。
卓文君大膽的追求愛情,這在封建社會是離經叛道的行為。她當壚賣酒迫使父親承認她的婚事說明她很機智。從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卓文君有才有德。在晚年,司馬相如移情別戀的時候,她不像懦弱女人那樣逆來順受,也沒有被傷害喪失理智成潑婦,而是以詩來警戒丈夫,挽回丈夫的愛情。卓文君的經歷為后代的知識女性樹立了自由戀愛的榜樣。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并為后世小說、戲曲所取材。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
軼事典故
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不久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寫詩《白頭吟》給相如。
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里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終于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后,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相傳卓文君又附兩篇《訣別書》。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