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帝歷史故事3則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東漢(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漢朝皇帝歷史故事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漢朝皇帝歷史故事·漢景帝為何被寵姬罵作“老狗”?
漢景帝有封號的老婆不多,薄皇后、王皇后、栗姬、程姬、唐姬、賈夫人、王夫人,共七人。七個老婆中,若論早年感情之深,當屬栗姬。
景帝共有十四個兒子,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于為栗姬所生。從這一點,可以推測栗姬是景帝為太子時的第一個女人。當時,薄氏為太子妃,但景帝對薄妃不甚寵愛,栗姬才是景帝的初戀。栗姬是齊國人,家世、名諱不詳,可能只是當時景帝的一名侍女,出身較寒微,但能歌善舞,與景帝很合得來。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被自己的寵姬罵作“老狗”?漢景帝即位后,立薄妃為皇后。由于皇后沒有生育,現有的九個兒子又無一為嫡出,在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讓景帝傷了不少腦筋。過了三年,景帝又陸續添了幾個兒子,其中第十子劉徹出生時出現了祥兆,景帝很喜歡。景帝覺得不能再等了,于景帝四年(前153年)四月,根據無嫡立長的原則,立栗姬所生的長子劉榮為太子,同時封王夫人(后被立為皇后)所生的十子劉徹為膠東王。
有了好事,自然會有人來巴結。劉榮被立為太子后,景帝的姐姐劉嫖主動找到栗姬,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給劉榮當太子妃,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原來,景帝即位后,劉嫖為討景帝歡心,頻頻給景帝進獻美女,致使栗姬失寵,每天都發些無名之火。劉嫖今番來想好事,栗姬的態度很堅決,“謝長公主,不許”(《漢書·外戚傳》)。東方不亮西方亮,劉嫖轉而將目光投到了王夫人身上,讓女兒陳阿嬌跟劉徹好上了,于是后來有了“金屋藏嬌”這個典故。
為了讓阿嬌成為國母,也為了報復栗姬,劉嫖隔三岔五地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還不斷地夸贊劉徹,景帝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而且又有從前他母親夢日入懷的祥兆,所以對劉徹愈發寵愛。有一次,劉嫖對景帝說:“栗姬與諸貴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史記·外戚世家》)。在漢代,祝唾其背”是一種巫術。景帝聽后,對栗姬生出厭惡之心,但念及多年來對栗姬感情深厚和太子劉榮,并沒有對栗姬怎么樣。
景帝六年九月(前151年),景帝廢黜薄皇后。為了皇后之位,六個女人爭得焦頭爛額,景帝也因此害了一場大病。一天,景帝帶病找到栗姬,“屬諸姬子,曰:‘吾百歲后,善視之’”(《漢書·外戚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景帝想把后宮所生的那些兒子們托付給栗姬,并對栗姬說,我死了之后,請善待他們。很明顯,景帝可能覺得身體扛不住了,向栗姬托付大事,以此來試探栗姬的想法和態度,并有意讓她當皇后,畢竟她是太子劉榮的母親。
這真是天上掉餡餅得大好事啊!不知是任性、愚蠢,還是覺得有太子這個靠山而囂張,栗姬不但沒聽懂景帝的弦外之音,而且當時的反應很強烈,“怒不肯應,言不遜”(《漢書·外戚傳》)。不答應就不答應吧,還出言不遜,栗姬那天顯然是吃錯藥了。至于栗姬如何“言不遜”,《史記》《漢書》等正史可能出于為景帝這位尊者諱,均沒有記載,野史中倒有相關記載。《漢武故事》載,“栗姬怒,弗肯應,又罵上‘老狗’”。《前漢通俗演義》中說:“景帝忍耐不住,起身便走。甫出宮門,但聽里面有哭罵聲,隱約有‘老狗’二字”。
野史,并非空穴來風,必有一定的根據。在歷史上,罵皇帝是狗,而且是老狗,栗姬是第一人。聽到這兩個極其刺耳的字后,“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史記·外戚世家》),內心非常生氣,只是為了保持帝王尊嚴,沒有發作而已。事情不可能就這么結束了。栗姬因心性狹窄,又太過任性囂張,罵了不該罵的人,罵了不該罵的話,這不僅導致了她的徹底失寵,毀了她自己,還牽連到了她的兒子太子劉榮。此時,景帝心中的天平指針,已漸漸偏向了劉徹。
接著,王夫人火上澆油,“又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之前景帝因為栗姬之事本來就很反感,這下更沖了景帝的肺管子,只是可憐了那位被王夫人當槍使的大臣。景帝七年(前150年)正月,景帝廢劉榮為臨江王。栗姬聞訊后,“愈恚,不得見,以憂死”。后來,景帝立王夫人為皇后,立劉徹為太子,即日后的漢武帝。關于此次廢立太子事件,司馬遷曾說:“栗姬負罪,王氏乃遂”(《史記·太史公自序》)。既然是“負罪”,肯定不是小事,也可得知栗姬罵景帝“老狗”此等辱君之事并非無中生有,只是在史料中被春秋筆法隱去而已。
漢朝皇帝歷史故事·漢廢帝:做壞事最多的短命皇帝
說起漢武帝的大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可是,要提起他的孫子劉賀,知道的人恐怕就很少了,然而,一但說起漢廢帝這個稱謂,一定會有人如此感嘆:哦,原來是那個做壞事最多的短命皇帝啊!
由于社會制度等原因,在中國歷史上造就過不少稀奇古怪的皇帝,如果說泰昌皇帝朱常洛屬于過把癮就死的典型,那么,漢廢帝劉賀便屬于逮著機會就做壞事的代表。他在位時究竟干了多少壞事呢?據《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載,劉賀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征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這就是說,劉賀在皇位上僅僅呆了二十七天,卻干了1127件壞事,平均每天40多件,效率如此之高,實屬難得,難怪史籍里會給他涂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人,是怎么坐上皇位的呢?
漢武帝劉徹死后,由年僅8歲的漢昭帝繼位登基,沒想到昭帝命短,21歲就駕崩。由于沒有兒子,這讓不務正業的昌邑王劉賀撿了個大便宜。昭帝死后,按照當時繼承法的規定,繼任皇帝的應該是漢武帝的兒子廣陵王劉胥。可這劉胥也不是什么好鳥,日常行事很不檢點,有失皇家道統,漢武帝活著時就不喜歡這個兒子,此時雖有人提議由他繼位,然而,真正掌握實權的大霍光也看著他不順眼,所以這個提案沒有被通過。
劉賀為昌邑哀王劉髆之子,是漢武帝孫子。按照繼承順序,既然廣陵王劉胥被剝奪了繼位的權利,那么,接下來就該輪到昌邑王劉賀了。大霍光經過與群臣一番討論,覺的讓劉賀繼承皇位最為合適,便向上官皇后寫了報告。其實這只是一個程序罷了,上官皇后雖然是漢昭帝的皇后,但年齡尚小,只有15歲,且又是霍光的外孫女,舅舅的話怎能不聽!于是,上官皇后點頭同意,并派人帶著詔書,前往昌邑王官邸迎接劉賀。
不幾日,皇后征召劉賀繼承皇位的詔書來到了昌邑,劉賀看罷,喜形于色,立即帶著一桿人馬向長安進發,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走了一百三十里的路,以致于累死良馬無數。急不可待之情,行進速度之快,著實令人驚嘆。
來到長安后,劉賀承襲了皇位,不等昭帝的居喪期滿,就悄悄邀來他的親信大臣們,每天飲酒取樂,并專門調來了昌邑的藝人們,在宮中為他歌唱吹彈,擊鼓奏樂,玩豬斗虎,跑馬演戲,玩到興致之處,還調用皇太后專門乘坐的小馬車,以及皇帝專用的車駕,來往奔馳于后宮各院,與漢昭帝的宮女們淫亂。為了不使自己的事情傳出,劉賀傳下命令:有敢泄漏此事者處死!
如此狂妄放縱的皇帝,如果容其長期坐在龍位上胡作非為,那將是國之不幸,民之不幸。好在紙里包不住火,劉賀的種種劣跡,還是被發現了。結果可想而知,又是例行的程序,劉賀在霍光與文武群臣的聯名彈劾下,只過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癮,連一個年號也沒有定下來,就被廢掉了,后人形象地稱其為漢廢帝。
有人說,劉賀被廢是政治斗爭的結果,認為以霍光為首的朝臣們給劉賀羅列出來的各種淫亂荒唐的罪名,只不過是一個表面現象,實際上還有一個深刻的政治原因。劉賀被擁立為帝,本應該依賴和重用以霍光為首的朝廷大臣,并維護他們在朝中的既得利益,然而,劉賀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將昌邑的原班人馬都帶到了長安,整日飲酒取樂,淫戲無度,將漢室皇宮鬧得烏煙瘴氣,這對于一個在朝中還沒有扎下根的劉賀來說,留給他的只有一條被廢黜的路。
漢朝皇帝歷史故事·巫蠱之禍:漢武帝自滅三族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一生開疆拓土,治國理政,北逐匈奴,戰功顯赫。然而,這樣一位杰出的君主,卻有自己難言的苦痛。晚年時,他迷信巫術,一手制造了“巫蠱之禍”,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妻兒與皇孫。
晚年多疑
漢武帝劉徹于公元前140年登基,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四年。他統治的前期和中期屬于漢朝的鼎盛時期,國家統一,政局穩定,經濟強盛,政治清明。然而到了晚年,這位圣明君主的執政能力卻逐漸開始下降。
晚年的漢武帝志得意滿,寵信佞臣,聽不進忠言逆耳的諫諍。他的獨裁思想越來越嚴重,對群臣無端猜忌,而且偏執嗜殺,動不動就將冒犯自己的臣子滅族,興起了數次株連萬人的慘案。漢武帝晚年曾一連誅殺了李蔡、嚴青翟、趙周、公孫賀、劉屈等五位當朝丞相,弄得當時的朝臣人人自危,無人敢擔任丞相。
據史料記載,當漢武帝決定任命公孫賀為丞相時,公孫賀極力推辭,死活不肯接受丞相印綬,跪地痛哭乞求道:“臣是從邊遠地區來的,憑借騎馬射箭當了官,能力有限,實在當不了丞相啊!”漢武帝命左右:“扶起丞相。”公孫賀還是不肯起身。漢武帝大怒,拂袖而去。公孫賀無奈之下,只好勉強上任。結果沒過幾年,公孫賀就因兒子犯罪被株連入獄,活活凍死在獄中,家族也慘遭誅滅。
晚年的漢武帝還越發迷信鬼神,整日求仙煉丹,行事荒唐。他組織很多巫師術士建造樓臺,煉丹制藥,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死。有一個叫做李少君的術士告訴漢武帝,祭灶可以招來鬼神,鬼神來了就可以把丹砂煉成黃金,使用由這種黃金制成的餐具用餐,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漢武帝對他的話深信不疑,親自行祭灶禮,沉溺于把丹砂變成黃金的神話,還派遣術士到海中尋找仙人。后來李少君死了,漢武帝認為他是成仙了,竟然派人去尋找。類似的荒唐事數不勝數,結果漢武帝身邊走邪門歪道的人越來越多,他自己也越來越疑神疑鬼。
巫蠱之禍
漢武帝晚年的昏聵、猜忌、疑神疑鬼,終于釀成了他執政后期最嚴重的一場禍亂——巫蠱之禍。
所謂“巫蠱”,指的是一種巫術,“巫”指的是祈求鬼神加害于人,“蠱”則是使人受迷惑,昏狂失去本性。用巫蠱之術害人的方式有很多:有的用桐木刻成仇人的形象,然后刺心釘眼,希望給仇人帶來禍患;有的假裝鬼神附體,借以欺弄或恐嚇他人……巫蠱本是一種荒唐的迷信風俗,但在蒙昧的古代,它卻是人人忌諱的致命妖術。漢朝“巫蠱”之風盛行,并從民間傳入皇宮,宮中一些妃子和宮女為了爭寵,也常用這種辦法詛咒別人。
漢武帝到了晚年,身體每況愈下,聽力和視力都有所下降,精神恍惚。他認為這是有人在暗中詛咒他,因此對“巫蠱”一類的妖術非常反感,一旦發現便嚴厲懲辦。于是,不少小人借此大做文章,陷害無辜。佞臣江充是漢武帝身邊的寵臣,平日里為非作歹,肆意妄為。正直的太子劉據對他的所作所為一直非常不滿。江充擔心太子即位后會懲辦自己,便向漢武帝進讒言道:“您的病不見好轉,是因為宮里有‘巫蠱’之氣詛咒您。”憤怒的漢武帝立刻派江充去調查,并下令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一干小人協助江充。
江充帶人闖入太子宮中,四處搜尋、挖掘,但一無所獲。為了誣陷太子,江充趁人不注意,悄悄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大肆宣揚說:“在太子宮中挖出來的木頭人最多,還發現了太子寫的帛書,上面寫著詛咒皇上的話,我們應該馬上奏明皇上。”太子備感冤屈,想去漢武帝避暑的甘泉宮當面解釋。太子少傅石德連忙勸說道:“皇帝原本就忌諱‘巫蠱’,您就是去了恐怕也說不清楚。況且皇帝現在遠在甘泉宮,家人都不允許去探望,是生是死都不清楚。您忘了秦朝皇子扶蘇的教訓(指秦始皇死后,胡亥與大臣趙高、李斯秘不發喪,假傳圣旨賜死了扶蘇)嗎?現在不如先把江充這些人抓起來審問。”
太子聽完這一番話,不由緊張起來,立即命人去抓捕江充等人。江充被捕,以謀反的罪名被斬首示眾;按道侯韓說拒捕被殺;但御史章贛卻僥幸逃脫了。
章贛一口氣逃到甘泉宮,向漢武帝誣告太子謀反。盛怒之下的漢武帝不分青紅皂白,下令丞相劉屈率兵捉拿太子。太子見有人逃脫告密,自知禍事將至,趕緊面見母后衛子夫,詳細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衛子夫聽說漢武帝派兵來捉拿自己的兒子,立即下令打開未央宮的武庫,發放兵器給支持太子的百姓,并將京城的囚犯武裝起來,準備對抗皇帝的征討部隊。為了贏得京城官民的支持,太子昭告全城道:“皇帝在甘泉宮養病期間,奸臣作亂謀反,請大家與我合力剿滅叛軍!”接著,太子又去征調胡人軍團與北軍,但胡人軍團早就接到了漢武帝的命令,準備鎮壓太子的叛亂;北軍監護使任安則明哲保身,接受了太子的符節后卻閉門不出。一時間,文武百官與京城百姓也難辨是非,形勢一片混亂。
漢武帝的征討軍隊與太子的軍隊在京城大戰數日,雙方死傷數萬人。但太子的臨時武裝畢竟敵不過皇帝的正規軍,最終兵敗。太子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倉皇逃出城,躲進了湖縣(今河南靈寶)的一個平民家里。皇后衛子夫在宮中上吊自盡。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漢朝皇帝歷史故事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