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與左傳有什么關系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谷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秋與左傳有什么關系,歡迎大家閱讀:
春秋與左傳有什么關系
《春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名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左傳》以《春秋》為本,并采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桓譚《新論》進一步認為:"《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經而無傳,使圣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楊伯峻在《左傳》一文中歸結《左傳》傳《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種:即"說明《春秋》書法、用事實補充《春秋》、訂正《春秋》的錯誤和增加無經的傳文。"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和《春秋》沒有直接的聯系,西漢的今文經博士即"謂《左氏》為不傳《春秋》"。晉人王接說:"接常謂《左氏》辭義贍富,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傳不妄發,于文為儉,通經為長。"陳商說:"孔圣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
清人劉逢祿、皮錫瑞均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說,并且引用莊公二十六年《傳》:"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杜預《集解》云:"此年《經》、《傳》各自言其事者,或《經》是直文,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傳》不復申解,但言傳事而已。"。《左傳》有不少解經的內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顯是加工的痕跡,多數都沒有與傳文融為一體。宋人林栗說:"《左傳》凡言君子曰是劉歆之辭。"《春秋》的一些經文沒有相應的《左傳》傳文,例如《春秋·隱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預注:"無傳。"《左傳》的傳文沒有相應的《春秋》經文,例如《左傳·襄公十五年》:"(冬)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蟜送葬。"此條無相應的《春秋》經文。亦有"《經》、《傳》不盡同""《經》后之《傳》"者。
左傳的史學和文學地位
晉人王接說:"《左氏》辭義贍富,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賀循將其評價為"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后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左傳》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左傳》好講預測,一些預測的事情都很靈驗,例如莊公二十二年記載,陳大夫懿氏占卜嫁女給齊大夫田敬仲很吉利,"八世之后,莫之與京",果然,齊國日益強大。《左傳》又能斷言鄭國先亡。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韓愈說:"《春秋》謹嚴,《左氏》浮夸"。
《左傳》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歷來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記》并稱,尊為歷史散文之祖,"文之有左、馬猶書之有羲、獻",《荀子》一書對《左傳》的引用頗多。《左傳》尤長于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相斫書),又善于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
《左傳》在西漢時期已有流傳,王莽本人即好《左傳》,并立于學官,著名的學者有陳元、鄭眾、賈逵、馬融、延篤、彭仲博等人。
看了“春秋與左傳有什么關系”還想看:
1.春秋左傳簡介
2.左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3.和而不同歧義辯正閱讀答案
4.道教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