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王愷介紹
王愷字君夫,晉代東海郡郯(今山東郯城)地人,名儒王肅之子,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官至龍驤、驍騎、散騎長侍,生活極其奢侈,曾得武帝之助,與石崇斗富。
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王愷介紹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265年襲父爵晉王,數(shù)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預(yù)、王濬等人分兵伐吳,于次年滅吳,統(tǒng)一全國。建國后采取一系列經(jīng)濟(jì)措施以發(fā)展生產(chǎn),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diào)式,包括占田制、戶調(diào)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后,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葬峻陽陵 。
龍驤簡介
中國古代武職官名,主要見于南北朝時期。
最初,晉武帝謀伐吳,因吳童謠“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之語,所以拜益州刺史王濬為龍驤,使造船備戰(zhàn)。龍驤之號始此,南北朝時開始廣泛沿置,苻堅、姚萇皆曾受此名號。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齊均第三品,南朝梁有號二百四十以上,龍驤敘次在一百七十以后,遠(yuǎn)較西晉初置時低。隋代以后無。
富商石崇曾與貴戚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以奢靡相比。王愷飯后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dāng)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錦步障;王愷用赤石脂涂墻壁,石崇便用花椒。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愷用這株珊瑚樹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揮起鐵如意將珊瑚樹打得粉碎,王愷心疼不已,以為石崇嫉妒自己的寶物,石崇一笑置之:“別心疼了,我還給你。”說著便命左右取來六七株珊瑚樹,這些珊瑚樹高度皆有三四尺,條干絕俗,光耀如日,比王愷那株強(qiáng)多了,王愷撫然自失。
豆粥是較難煮熟的,可石崇想讓客人喝豆粥時,只要吩咐一聲,須臾間就熱騰騰地端來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卻還能吃到綠瑩瑩的韭菜碎末兒,這在沒有暖房生產(chǎn)的當(dāng)時可是件怪事。石家的牛從形體、力氣上看,似乎不如王愷家的,可說來也怪,石崇與王愷一塊出游,搶著進(jìn)洛陽城,石崇的牛總是疾行若飛,超過王愷的牛車。這三件事,讓王愷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錢賄賂石崇的下人,問其所以。下人回答說:“豆是非常難煮的,先預(yù)備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將豆末投放進(jìn)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將韭菜根搗碎后摻在麥苗里。牛車總是跑得快,是因為駕牛者的技術(shù)好,對牛不加控制,讓它撒開歡兒跑。”于是,王愷仿效著做,遂與石崇勢均力敵。石崇后來知道了這件事,便殺了告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