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帝司馬紹歷史介紹
晉明帝司馬紹,(301年—325年),字道畿,東晉的第二代皇帝,晉元帝之子,廟號肅宗。母親為代郡出身。 于322年,在晉元帝司馬睿死后即位,大赦天下。下面是晉明帝司馬紹歷史介紹
元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元帝于公元322年閏11月病死,他于同月庚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太寧”。在位3年,病死,終年27歲。葬于武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晉明帝自小聰慧,按照《世說新語》記載,晉明帝小時候便曾經與父親就“太陽與長安孰近”的問題作出爭辯,以及運用東宮衛士一夜興建太子西池的逸聞。司馬紹不但工于書法、禮賢下士而且孝順,并且司馬紹也相當勇猛,王敦以“鮮卑兒”稱之。王敦一度想要要求晉元帝廢除太子,但因為大臣反對而作罷。
司馬紹繼位后,仍然用王導輔政。王導堂兄王敦以為有機可乘,加緊準備篡奪帝位。公元324年王敦病重,司馬紹乘機謀劃,要發兵征討王敦。王敦再次先發制人,派兵進攻建康,被晉軍擊退。不久,王敦病死,篡奪帝位的危機暫告平息。
晉明帝時,王導侍坐,晉明帝問起晉前世得天下的具體情形,王導不加隱飾地敘述了司馬懿創業時的業績和種種猜忍手段,又說起司馬昭在高貴鄉公時的所作所為,晉明帝大慚,把臉埋覆在床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晉書·宣帝紀》)!
公元325年閏8月,司馬紹得急病,病勢兇猛。垂危之時,他召太宰司馬樣、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壸等人進臥房接受顧命,命立太子司馬衍為帝,要他們三人盡心輔佐。第二天(戊子日),司馬紹病死于建康宮中的東堂。
司馬紹死后的廟號為肅宗,謚號為明帝。
人物政績:
晉明帝于322年,在晉元帝司馬睿死后即位,大赦天下。晉明帝曾經微服乘馬密探王敦營壘,并且于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亂,停止對于王敦黨羽的追究,為安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導,并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度,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后。晚年有寵妃宋袆,國色天香,善吹笛,乃石崇妾綠珠之女弟子,不久帝病篤,群臣進諫,請出宋袆。最后送給吏部尚書阮遙。325年晉明帝病死,年僅二十七歲,葬于武平陵。
延伸閱讀: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生于青州,祖籍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縣)。西晉司徒石苞的第六子,西晉著名官吏、盜賊。父親是西晉開國元勛號稱“嬌無雙”的美男子石苞。石苞臨終,分財物與諸子,獨不及崇。其母以為言,苞曰:“此兒雖小,后自能得”。史書記載石崇發家是在荊州刺史任上劫掠往來富商致富,可是之前石崇和皇帝的舅舅王愷幾輪斗富已然大獲全勝。八王之亂時遭孫秀誣陷,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