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北伐為什么勝利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后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國家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最終,劉裕成功滅掉南燕和后秦,那么他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劉裕北伐為什么勝利,歡迎大家閱讀。
劉裕北伐為什么勝利
民眾支持
劉裕發動的幾次北伐,受到北方民眾的擁戴。早在東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劉裕首次北伐南燕時,“河北居民荷戈負糧至者,日以千數。這次北伐后秦,晉、秦兩軍在潼關相持,“鎮惡懸軍遠入,轉輸不充,與賊相持久,將士乏食,乃親到弘農督上民租,百姓競送義粟,軍食復振。劉裕入長安,“長安安堵如故”,及至“三秦父老聞劉裕將還,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理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祝。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是公家室宅,舍之欲何之乎!’裕為之愍然‘。上述記載,反映出北方漢族民眾對劉裕北伐的支持,這是東晉獲勝的主要原因。
北方各族人民飽經戰亂之苦,渴望國家統一,家居安穩,尤其是廣大的漢族民眾,由于有很深的奉晉朝為正朔和認同本民族政權的心理,所以他們希望晉王朝重統江山。另一方面,盡管北方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漢化程度較高,也采取一些漢族傳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政策,但在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初期,由于入居內地的各少數民族還遠未達到與漢族完全融合的程度,所以漢族民眾對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仍懷有戒心。一旦東晉興兵北伐,北方漢族民眾總要起來響應,這就是為什么東晉的北伐能夠取得一些成功的原因。北方漢族民眾所持的上述民族認同心理,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對其不能過分苛責。而劉裕及其部將懂得怎樣迎合北方漢族民眾的這種心理。所以說,北方民眾尤其是漢族士人對東晉的支持,是劉裕兩伐中原之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順應發展趨勢
南燕王朝,本為后燕分裂出來的一個小的割據勢力,其統治的地區僅為今山東濟南以東,棗莊以北至渤海之濱,在東晉十六國后期為一區區小國。它既無開明的政治措施,又不發展社會經濟,只有封閉式的割據統治與壓榨。北中國的百姓早已對這種割據分裂,兵連禍結的混亂局面,恨之欲絕。特別是原來從北方隨東晉東遷的吏民,更懷有熱切統一北方、回歸故里的愿望。故而, 劉裕興師北伐,適應了當時人民的要求,使晉師所到之處,呈現出一片“華夷大悅”的局面。這便成為東晉制勝政治上獨有的優勢。
雄厚的戰爭實力
晉王朝,自定都江南以來,雖內亂不已,多次發生過大小規模不等的戰爭,但基本上維持著一統江山,遠遠不像北方多國紛爭,兵禍蜂起,社會經濟受到嚴重摧殘的凋敝殘破局面。劉裕當政后,采取了減輕賦稅、發展生產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經濟地理條件,使東晉的經濟實力逐步增強,訓練和征調了強大的車、步、水、騎等大量軍隊。這支軍隊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明顯地優于南燕軍,為戰勝南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看了“劉裕北伐為什么勝利”還想看:
1.劉裕北伐為什么勝利
2.劉裕北伐簡介
3.北伐戰爭的意義有哪些
4.劉裕滅后秦之戰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