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的氣節(jié)通過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一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同流俗的性格是他受后人敬仰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的高風亮節(jié)不僅在歷史長河中雋永,也是一代代后生學習的榜樣。而他關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被后人傳頌。這是年過40的陶淵明人生中最后一次當官,在彭澤當一個縣令,在陶淵明任職八十多天的時候遇上上級領導督郵來視察,而且這個督郵貪婪兇狠。陶淵明的下屬便和他說應穿戴整齊恭迎他,進行必要的賄賂的工作,陶淵明聽此感到生氣又無奈,認為平時自己謹慎的工作,現(xiàn)在卻要為了這五斗俸祿而向小人獻殷勤,豈不是違背了自己的心,便辭官回鄉(xiāng),從此再無踏入仕途。
陶淵明不被權勢所捆綁,一心濟世,但無奈官場黑暗腐敗并不能實現(xiàn)他的抱負。為此他也毫無猶豫毅然離開這個渾濁腐朽的地方,歸隱而去。寄情于山水,忘卻政治,終生與世無爭,過著平淡寡欲的悠閑生活。
陶淵明號什么
陶淵明號“五柳先生”,相傳陶淵明家門口有五棵柳樹,這個“五柳先生”的號便因此而來。而陶淵明還寫過一篇名為《五柳先生傳》的自傳,其中有“宅邊有五柳樹,便因此為號”的語句,也說明了這個號的由來。
而且柳樹向來是代表著深扎根底,頑強不屈,不趨炎附勢的品質,想必這也正象征著陶淵明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或許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歸隱后的陶淵明家徒四壁,過著清貧艱難的日子,四周無桃李,只有這么幾顆柳樹相伴一旁,帶來一分清淡和質樸。
雖無美好花園,但是卻有與自己相像的柳樹陪伴一旁,正如道不同不相為謀一樣,不喜官場的腐敗那就遠離之,喜愛山水的恬靜便親近之,這就是陶淵明的處世之道。
以上便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和陶淵明號什么的了解,進一步明白陶淵明雖志在濟世,但卻不為五斗米而折腰,雖生活寡淡困苦卻不收嗟來之食,雖身在山間卻依舊身懷天下,這樣一個賢才之士,不貪圖權勢名利一心歸隱與自然相處,徜徉在山水草木中,怡然自得,安貧樂道。
看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還想看:
1.陶淵明不為為五斗米折腰
2.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3.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