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貫滿盈的主人公是誰
惡貫滿盈 (è guàn mǎn yíng) 解釋: 貫:穿錢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那么惡貫滿盈的主人公是誰?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惡貫滿盈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國君商紂(zhu)王暴虐(n)無道,任用奸臣,殘殺忠良,激起了民憤,就連諸侯王也都覺得他不是一個明君。當時,有一個西伯侯名字叫姬(jī)昌,他主張實施仁政,反對紂王的暴政。紂王便把他抓了起來,關在羑(yǒu)里這個地方。后來姬昌被釋放,他更加實施仁政,政治清明,國力日漸強大,其他諸侯王開始紛紛歸順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兒子姬發繼位當了諸侯王。姬發起兵討伐商紂王,得到了其他諸侯的響應。大軍向東渡過黃河,向商朝的國都進發,最后在牧野這個地方與紂王的軍隊交戰,打了一場大仗。紂王軍隊中的戰士也對紂王心懷不滿,所以在交戰的時候紛紛調轉武器,進攻紂王。紂王見大勢已去,便自殺了,商朝由此滅亡。
姬發出兵東征之前,曾向全軍發布了誓師宣言《泰誓》。宣言列舉了商紂王的種種滔天罪行,并說:商罪貫盈,天命誅之。意思是說,商紂王罪大惡極,壞事做絕,就像穿在繩子上的錢幣一樣,已經穿滿了整根繩子。對這樣的人,上天命令我們一定要殺了他。后來,人們總結出惡貫滿盈作為成語,指所犯罪惡如繩貫錢,已周遍滿溢,比喻罪大惡極,末日已到。
相關人物
帝辛,(?―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謚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史稱牧野之戰。此戰商朝大批俘虜倒戈,周軍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臺,投火自焚而死 ,商朝滅亡。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濱,今墓尚存。
帝乙去世,應立長子啟,雖啟與辛為同母,但生啟時其母是妃,而生辛時已是后,故啟不能立,而立少子辛為帝。帝辛自幼聰敏過人。《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帝辛繼位后,定都于沫,后改沬邑為朝歌(今河南淇縣)。帝辛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商朝的安全。帝辛統一東南以后,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民族融合。
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史稱牧野之戰。此戰商朝大批俘虜倒戈,周軍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臺,投火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濱,今墓尚存。
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43年)周文王姬昌次子。中國西周第一代帝王。他繼承父親遺志,于公元前11世紀消滅殷商王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先周是活動與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一個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傳說是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棄在帝舜時擔任農師,號稱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劉率族人遷到磁。到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今陜西岐山縣)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西部勢力,自稱為周。古公的幼子季歷繼位后,修行道義,發展生產,驅逐夷狄,力量更為強大,與商發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將季歷殺死,季歷的兒子姬昌繼位。昌號稱西伯,仁慈愛民,禮賢下士,天下士人都來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