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哲理的歷史故事介紹
蘊含哲理的歷史故事具有啟發性,滲透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蘊含哲理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蘊含哲理的歷史故事1
李闖王在國庫只找到了17萬兩百度呢,于是就挨個拷打在經管院。,房產春天打出7000萬兩。嗯,下回注冊榨油機就用“李創牌”。
溥儀退位了之后清點宮內物品,發現一只青花瓷瓶上的款識是:大明康熙年制。
大軍閥張宗昌說女人穿旗袍露胳膊大腿有傷風化,于是派人在街上抓,逮到就往胳膊大腿上刷黑油漆??吹竭@個故事的時候樂得不行。
嚴世蕃扭到什么程度?隆慶皇帝還是王爺的時候,嘉靖不待見他,3年沒給生活費,餓得前胸貼后背也不敢跟嘉靖提,沒有辦法只好給嚴家送了1500兩銀子。嚴世蕃一句話,3年的生活費一次性給了隆慶。
吳稚暉是個稀里糊涂的老漢,坐船過江不知道買票,查票的來了他也不理睬,就站在船頭看風景,查票小子說:你牛X什么,我跟你說話呢!還不理。于是吳先生臉上就被蓋上個殷紅的掌印。
宋子文之弟宋子良絕對是個犯罪奇才,他走私黃金的手段匪夷所思:把黃金打造成頭盔,外面刷黑油漆,一人一個戴著。
蘊含哲理的歷史故事2
東漢時期,有個叫陳寔的飽學之士,他品行端正、道德高潔,因此很受當地人的敬重。陳寔不僅自己自覺自律,對兒孫們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常常找各種機會教育他們。
有一年,陳寔所在的地方發生了洪災,很多人因此無家可歸,四處逃亡,可也正因為這樣,弄得盜賊四處橫行。
有一天晚上,有個小偷溜進了陳寔家里,剛準備動手時,發覺有人來了,小偷在慌亂之中只好爬到房梁上躲了起來。
出來的人正是陳寔,他一抬頭即看見了梁上的一片衣襟,他心里馬上明白了家里進賊了。他一點都不驚慌,也不趕緊喊人來抓小偷,而是從容不迫地把晚輩們全都叫起來,將他們召集到外屋。
接著陳寔十分嚴肅地對晚輩們說:“品德高尚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夠因為任何借口而放縱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壞人,并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壞人,而是因為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地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后來想改都改不過來了,這才淪為了壞人。比如我家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可不能因為一時的貧困而丟掉志氣、自甘墮落啊!”
梁上的小偷聽了陳寔的話大吃一驚,才知道自己早就被發現了。同時,他又很為陳寔的話所感動。小偷越想越覺羞愧,就翻身爬下梁來,向陳寔磕頭請罪說:“您說得太好了,我知道錯了,以后再也不干這樣的事了。”
陳寔聽后和藹地說:“看你的樣子,也并不像個壞人,也是被貧窮所逼的吧。以后要好好反省一下,要改還來得及。”說完,他又吩咐家人取來幾匹白絹送給小偷。
哲理點撥:當別人犯錯時,我們不要一味地去批判。我們要給予對方自我反思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講究方式,講究辦事說話的技巧,使對方能夠發自內心的接受。
蘊含哲理的歷史故事3
春秋時期,齊國人國氏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大富翁,宋國人向氏則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因此向氏就從宋國到齊國向國氏請教致富之道,國氏告訴向氏說:“我會偷哩。一年可以勉強自強,兩年便可豐衣足食,三年便大有結余。”
向氏并沒有問清底細,他領會錯了國氏所要表達的意思,返家后做起真正的強盜來。于是向氏就爬墻穿室,打家劫舍,沒多久便失風獲罪,逃捕亡命。日夜兼程再次來到齊國,抱怨國氏使他誤入歧途,身敗名裂,自己原來窮倒還可以逍遙自在,現在卻只能亡命天涯,難免要受牢獄之災。
國氏聽完向氏的訴說后,不禁仰天大笑著說:“你竟然不知為盜之理嗎?天有時,地有利,我所盜的是天時地利;雨云滂潤,山澤寶藏,陸盜禽獸,水盜魚鱉,山盜礦藏,生養滋息,源源不絕。最大的目標是人與天爭,控制宇宙,役使自然。你所采取的手段,奪人財物,壞人居室;最大的目標,是人與人爭,結伙行兇,大家分贓而已??v然僥幸得逞,也將造成天下大亂,民窮財盡。”
向氏聽后茅塞頓開,但已經鑄成大錯,一切都遲了。
哲理點撥:利用天地之間、社會之中的機會和資源來致富的事業是正當的舉動,而通過奪取詐騙別人現有財產來致富的行為則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看了蘊含哲理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