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語故事精選3則
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成語故事精選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歷史成語故事精選·信口雌黃
魏晉時期的上層社會盛行清談之風,西晉大臣王衍就是個很有名的清談家。他從小就口齒伶俐,曾在文學名家山濤府上做客。大家都對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舉止加以稱贊,但山濤卻感嘆道:“日后耽誤天下的,就是這種人啊!”
王衍成年后,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閑聊。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子、莊子的玄理,還常常用老子、莊子的學說解釋儒家經義。清談時手里拿著鹿尾拂塵,滿嘴都是空虛的怪話。他講話時輕聲慢語,時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于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
王衍做事也是這樣。他先是看太子很有前途,就把女兒嫁給太子為妃。后來太子被別人陷害,他怕牽連到自己,又立刻上書請求與太子脫離關系。太子的冤案真相大白后,他被判終身禁錮。在這之后的“八王之亂”中,王衍被兩位很有權勢的王爺看中,任他為尚書令。他只顧著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不管天下百姓。
當西晉滅亡時,他還隨口說:“我一向不干預朝政,罪不在我。”不過,王衍還是難逃一死,最終被敵軍活埋在瓦礫堆里。
《顏氏家訓》中也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論。
——《晉陽秋》
【求解驛站】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了重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雌黃,雞冠石,黃赤色。
【活學活用】這個盜竊犯交待犯罪事實時躲躲閃閃,~。
【妙語點撥】其實,“雌黃”原本是一種礦物,其化學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其晶體多呈檸檬黃色,可用來制成顏料或做褪色劑,而古代寫字用的紙多為黃色,古人在抄書或校書時一旦遇有錯字誤書處,便可用雌黃將錯誤處涂掉,然后改寫。后來,人們進一步將用雌黃涂改、修正錯誤字句的動作亦稱為“雌黃”,并將其義引申為評論和修改別人的詩文。而將“信口”與“雌黃”聯系在一起的正是故事中的這位王衍先生。令人好笑的是,他是做為一個形容不顧事實,隨口亂說的典范,這種“典范”還是不做為好吧!
【近義】胡說八道、信口開河
【反義】言之鑿鑿
歷史成語故事精選·食言而肥
史書記載: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見二子,曰:“惡言多矣,君請盡之。”公宴于五梧,武伯為祝,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請飲彘也。以魯國之密邇仇讎,臣是以不獲従君,克免于大行,又謂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春秋時期,魯哀公二十五年六月,魯哀公從越國回來,孟武伯和另一位卿士季康子在五梧迎接他。當時,大臣郭重跟隨在哀公身邊。郭重看到孟武伯等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便對魯哀公說:“大王,這兩個人經常說你壞話,你要留心觀察。”當然孟武伯也十分厭惡郭重。
后來,魯哀公在五梧設宴宴請群臣,孟武伯代表向哀公敬酒時,便想找機會羞辱郭重,于是,在宴席上孟武伯就故意問郭重:“你吃了什么東西這樣肥胖啊?”當下季康子認為孟武伯說話失當,便插話說:“應該罰孟武伯的酒。郭重跟隨國君辛苦奔波,你卻說他胖,真不像話。”魯哀公聽了,便代替郭重說道:“食言多也,能無肥乎!”意思是說,郭重吃自己的話太多了,能不肥嗎?這話表面上是說郭重,其實是暗諷孟武伯和季康子一慣說話不算數。
大家雖然喝酒但都不高興,哀公和大夫孟武伯、季康子從此就互相有了厭惡感。
“食言而肥”就是從此而來。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
【求解驛站】指不守信用,說話不算數,只圖自己占便宜。食言,失信。
【活學活用】小剛這個人~,萬萬不可與他深交。
【妙語點撥】誠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立業之基。如果不講誠信,即使暫時能占點小便宜,但最終會失掉人心。失掉人心,也就意味著自己遠離了朋友,遠離了成功。孟武伯的可悲之處便在于,不僅不反省自己的缺點,反而總是從別的人身上找原因,以致于自取其辱。
【近義】自食其言、言而無信
【反義】言必行,行必果
歷史成語故事精選·城狐社鼠
晉朝時期,朝廷上有個左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鯤,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由于王敦在當時掌握著長江上游的幾乎全部兵力,對東晉朝廷形成潛在威脅。為了削弱他的兵力,皇帝司馬睿分別任命劉隗和戴淵為鎮北,各撥萬人嚴加防范。名義上是防范北方各國的南侵,實際上是對付王敦。
王敦覺察到這些后,有一天,王敦便對謝鯤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鏟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想,搖著頭說:“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意思是說,千萬使不得呀,劉隗雖然是個禍害,但是他就像是藏在城墻里的狐貍,躲在神廟里的老鼠一樣,要想捕殺不得不有所顧忌。畢竟,要挖掘狐貍,恐怕要把城墻弄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是君王的近臣,依靠的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力量,勢力相當大,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聽了謝鯤的話,非常不高興。后來,王敦對謝鯤很是不滿,用他為豫章太守,但又不放他去上任。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從荊州起兵,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犯上作亂。司馬睿知道后大怒,命劉瑰等人回建康準備防守,司馬睿更親自披甲出鎮城郊。后來,王敦之亂得以平定。王敦被擺成長跪的姿勢戮尸。
——《晉書·謝鯤傳》
【求解驛站】以城墻為憑借的狐貍,以土地廟為依托的老鼠。比喻依仗別人的權勢,為非作歹的壞人。社,古時指土地神及其廟宇。
【活學活用】以事論,則現在的教育界中實無豺虎,但有些~之流,那是當然不能免的。(魯迅《華蓋集·“公理”的把戲》)
【妙語點撥】王敦擁兵自重,皇帝任用劉隗和戴淵,牽制王敦。王敦深感受到束縛,借口說劉隗是奸邪,危害國家,必須清除他這個潛伏在皇帝身邊的“君側之奸”,為起兵反叛尋求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起兵前他就此事詢問謝鯤的意見時,謝鯤說:“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阻止王敦起兵。也正因為此,朝廷平定王敦之亂后,謝鯤沒有受到什么牽連。正所謂“邪不壓正”,一個人惟有擦亮雙眼,認清邪正,不隨波逐流,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近義】牛鬼蛇神
【反義】正人君子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成語故事精選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