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寅初簡介及故事
馬寅初是中國當代經(jīng)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有當代“中國人口學第一人”之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馬寅初簡介及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馬寅初簡介及故事: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漢族,中國當代經(jīng)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曾擔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員,新中國建立后曾歷任中央財經(jīng)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兼教授、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等職。1957年因發(fā)表“新人口論”方面的學說而被打成右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得以平反。他一生專著頗豐,特別對中國的經(jīng)濟、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貢獻,有當代“中國人口學第一人”之譽。
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縣浦口鎮(zhèn)。
1898年,馬寅初到上海讀中學。
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選學礦冶專業(yè)。同年與張團妹結婚。
1906年,赴美國留學。
1910年,獲得耶魯大學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
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
1915年,馬寅初回國,在北洋政府財政部當職員。
1916年,任國立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兼系主任。
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務長。
1921年,國立東南大學(現(xiàn)南京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馬寅初任上海商科大學(現(xiàn)上海財經(jīng)大學)第一任教務主任,曾兼任中國銀行總司券(總發(fā)行人)等職。
1923至1925年,在北京交通大學經(jīng)管學院任教,教授銀行貨幣和國外匯兌。
1927年,到浙江財務學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員。
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員。
1929年后,出任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經(jīng)濟委員會委員長,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陸軍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1932年至1936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1938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重慶大學商學院任院長兼教授,著重研究中國戰(zhàn)時經(jīng)濟問題。
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任教。
1948年,當選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并先后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1960年1月4日,因發(fā)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長職務,居家賦閑。
1979年4月19日,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北京大學黨委召開會議,為其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fā)題為《黨組織為馬寅初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979年9月,平反后擔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并增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1年2月27日,當選為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顧問。
1981年3月29日,當選為中國經(jīng)濟學團體聯(lián)合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
1982年5月10日,馬寅初因病逝世。
1993年8月,獲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
主要著作有:
《通貨新論》(1944)、《戰(zhàn)時經(jīng)濟論文集》(1945)、《我的經(jīng)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1958)、《中國國外匯兌》(1925)、《中國銀行論》(1929)、《中國關稅問題》(1930)、《資本主義發(fā)展史》(1934)、《中國經(jīng)濟改造》(1935)、《經(jīng)濟學概論》(1943)、《新人口論(重版)》(1979)、《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集(上、下)》(1981)等。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開始研究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實際問題。在著名的《新人口論》中,較系統(tǒng)的論述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提出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認為1953~1957年,中國人口很可能已超過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為20‰的結果。如果按1953年統(tǒng)計的20‰的增殖率估算,“三十年后同實際的人口數(shù)字一比,就會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別從加速積累資金、提高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和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業(yè)原料等方面,對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進行了論述:
①人口增長與資金積累的矛盾。他認為,因為中國人口多,消費大,所以積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來,使消費比例降低,才能多積累資金;
②搞社會主義,就必須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多搞大工業(yè),搞農(nóng)業(yè)電氣化、機械化,然而,為安排好多人就業(yè),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業(yè),農(nóng)業(yè)搞低效率勞動,實際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業(yè)化的后腿;
③和工業(yè)原料的矛盾。大辦輕工業(yè)可以有效地積累資金,但是輕工業(yè)原料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業(yè)。由于人口多、糧食緊張,就騰不出多少地種諸如棉花、蠶桑、大豆、花生等經(jīng)濟作物。同時,也由于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進口很多的重工業(yè)成套設備,影響了重工業(yè)的發(fā)展;
④全國人均不到3畝地,大面積墾荒短期內又做不到,“就糧食而論,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銳地指出,控制人口實屬刻不容緩,不然的話,日后的問題益形棘手,愈難解決。政府對人口若再不設法控制,難免農(nóng)民把一切恩德變?yōu)槭c不滿。他提出了定期舉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長納入第二個、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家庭成員
會稽馬氏原為書香門第,世代耕讀。因明朝滅亡,女真入關,乃承父訓“守耕耘,三世不應舉”。自馬寅初的太高祖馬元杰開始,以釀酒轉入商業(yè),家族從事釀酒業(yè)的歷史自馬元杰到馬寅初的侄輩共歷七世。
太高祖:馬元杰(1719年-1782年),字國英,號圣宗,清超初年紹興吳融人,原本務農(nóng),后成為釀酒業(yè)商人,致富后樂善好施,常為鄉(xiāng)民排解困難及紛爭。
高祖:馬子明(1757年-1831年),字輝庭,乾隆朝的國子監(jiān)生,也是乾嘉時紹興的巨富,為釀酒業(yè)大商人。
曾祖:馬大榮(1793年-1860年),字文燮,號理堂,又號炳煌,從九品出身,國子監(jiān)生。釀酒業(yè)大商人、巨富。道光時,翰林院編修、御史、徽州府知府馬步蟾(馬一浮的曾伯祖)欽命巡視西城,舉馬大榮,馬大榮獲敕封“修職郎”。
父:馬慶常(1851年-1909年),字棣生。同治五年,隨兄馬慶辰(字賡良,馬大榮的長孫)到嵊州創(chuàng)辦“馬樹記”酒坊。
妻:張團妹。1901年在嵊州與馬寅初結婚。育有一子三女,其中兒子夭折。
妾:王仲貞,1904年生,浙江省新昌縣人。1917年在嵊縣與馬寅初結婚。小學畢業(yè)的王仲貞比馬寅初小22歲,結婚時年僅13歲(中國自古盛行早婚,女子十三歲結婚在清末民初是正常現(xiàn)象),育有二子二女。
長子:姓名不詳,1903年夭折,不滿周歲。
次子:馬本寅,馬寅初次小的孩子。
三子:馬本初,馬寅初最小的孩子。1945年,不到19歲的馬本初自重慶大學機械系應召入伍,為駐前沿部隊的美軍陸空聯(lián)絡小組擔任翻譯。抗戰(zhàn)勝利后,馬本初返校學習,1948年畢業(yè)后獲得兩所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他遵從父命留在杭州。__中,因曾加入國軍而被反復審查。
長女:馬仰班,1953年逝世。
二女:馬仰曹,后赴英國。
二女婿:是中華民國駐英國的代表,1949年后留在英國。
三女:馬仰惠,1918年生。1945年與徐湯莘在重慶結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在北京生活,后來長期擔任馬寅初的生活秘書。
三女婿:徐湯莘
四女:馬仰蘭,在聯(lián)合國總部工作,定居美國。
五女:馬仰峰,在上海生活。
(需要說明的是,馬寅初雖然子女較多,但其最小的孩子馬本初生于1926年,距離他提出新人口論還有30年。)
馬寅初的故事:聲援罷教
1947年5月23日,上海大、中學校學生為了聲援南京“520慘案”舉行罷課。當時在中華工商學院執(zhí)教的馬老毅然貼出一張聲明:“本教授遵照上海市學聯(lián)罷教一天。”接著又準備到南京演講,揭露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出賣民族利益等罪行。據(jù)說有人威脅說:“馬寅初敢去演講,就干掉他!”馬老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南京,臨行給家屬留下了遺囑。
從容不迫
1947年冬天,馬老在學校小禮堂做演講。會前,發(fā)現(xiàn)校內有特務跟蹤,馬老從容不迫走進會場,義憤填膺的說:“我曉得人群里面有特務,用手槍瞄準我的胸膛。我不怕!怕就不會到這里講話了。我反對國民黨貪污腐化,反對蔣介石的獨裁……我不要當立法委員……有人罵我當學生尾巴,有人卻當了美國人的尾巴,那才是可恥的……”會場上報以暴風雨般的掌聲。
拒絕邀請
馬老曾經(jīng)當過蔣介石的老師。在抗日期間蔣介石送來名片,用委員長的名義請他赴宴。馬老對來人說:“委員長是軍事長官,我是個文職,文職不去拜見軍方!再說我給委員長講過課,他是我的學生。學生不來拜見老師卻叫先生去拜見學生,豈有此理!他如真有話說,叫他來找我!”蔣又派人游說:“委員長說了,您是他的老前輩,既是老師,又是浙江同鄉(xiāng)。委員長推薦您任財政部長,或者是中央銀行行長。”馬老笑道:“你們想弄個官位把我嘴巴封住,辦不到!”來人說:“那么,請馬老先生買些美鈔吧,政府批給您一筆外匯,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啊!”馬老答道:“不,不!這種豬狗生意我不做!我不去發(fā)這種國難財!”來人只得灰溜溜的走了。
風趣對話
馬寅初曾斬釘截鐵地跟主席講:“中國人口太多是因為農(nóng)村晚上沒有電!”。毛主席回答:“你馬寅初生了七個子女,是不是你家晚上也沒有電啊?”馬寅初滿面通紅,無言以對。
又一次說詞,有一次在中南海開會時,馬寅初向毛澤東提出請求:“要‘兄弟’把北大辦成第一流學府,主席您就得支持我的工作。”毛澤東笑著問:“馬老,您要怎樣的支持呢?”馬寅初說:“不要別的,只希望主席能批準,‘兄弟’點名邀請誰到北大演講,就請不要拒絕。”毛澤東高興地答應了馬寅初的請求。
有一個佐證,1951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學的民主廣場舉行校長馬寅初就職典禮,場面莊重熱烈,馬寅初在致辭中仍然自稱“兄弟”,他說:“‘兄弟’既受政府任命我就依照政府意旨做事,希望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努力完成我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