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和珅簡介
大貪官和珅的出現,是清朝康乾盛世轉向衰敗的一個重要標志。那么,真正歷史上的和珅是一位什么人物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上的和珅簡介,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上的和珅簡介: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退出皇位但仍在訓政的太上皇乾隆帝,走完了89年的人生旅程,突然離開人世。嘉慶帝親政,開始實施他整肅朝政的計劃,其中一個重大步驟就是逮治和珅及其黨羽。乾隆帝禪位期間,和珅以擁戴自居,出入宮廷意頗狂傲,嘉慶帝恭敬相待,聽到王公大臣議論和珅的不是,就揚言“朕方倚相公理四海事”。老皇帝歸天的當日,考慮到穩定局勢,嘉慶帝在諭旨和珅的姓名列在滿漢大臣的首位,讓他與幾位親王共同喪事。正月初四,突然宣布和珅及其黨羽福長安“守直殯殿,不得任自出入”,暗指和珅是帶來朝廷危峻形勢的罪魁禍首。正月初五,給事中王念孫、大學士劉墉等,領會嘉慶的旨意或接受密旨,連續上疏彈劾和珅貪縱枉法。正月初八,嘉慶帝宣布革除和珅的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軍政職務,命令刑部將他逮捕法辦。正月十八,賜白練一條,令和珅自盡。
和珅看到白練后,在衣帶間寫了一首絕命詩:“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撤手撇紅塵。他時睢口安瀾日,記取香煙是后身。”和珅告別人間時,剛好50歲。
由轎夫官至宰相
和一生中的關鍵官職,是他23歲時授三等侍衛,從此有了接近皇帝的機會。
在此之前,他的境況如何,最早是怎樣引起乾隆注意的?民國初年佚名所作《杌近志》說:“乾隆中葉,和珅以正紅旗滿洲官學生,在鑾儀衛當差,舉舁御轎。一日,大駕將出,倉卒求黃蓋不得,高宗云:‘是誰之過歟?’各員瞠目相向,不知所措。和珅應聲云:‘典守者不得辭其責。’高宗見其儀度俊雅,聲音清亮,乃曰:‘若輩中安得此解人?’問其出身,則官學生也。和珅雖無學問,而四書五經,則尚稍能記憶。一路舁轎行走,高宗詳加詢問,奏對頗能稱旨。遂派總管儀仗,升為侍衛。”他小時候聰明伶俐,提拔到北京西華門內咸安宮官學讀書。由于一次特殊的機遇,得到乾隆的賞識。《清史稿》有和珅傳,載他早期履歷說:“和珅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少貧無藉,為文生員。乾隆三十四年,承襲三等輕車都尉,尋授三等侍衛。”“少貧無藉”,說的是他出身貧寒而無依靠。
擢升侍衛后,和珅一路順風。乾隆四十年升為御前侍衛,相當于現代的貼身警衛。后來直線上升,官列極品,人稱和中堂,外國人視他為“二皇帝”。
喜聚黃金源于乾隆
乾隆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聚黃金。北京北海公園的南側,近年移來一塊萬佛樓石碑,碑文是乾隆的御筆,注文中說:“內外王公大臣,有請鑄佛像為祝者,統以萬計。”碑文的意思是說,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為慶祝他母親孝圣皇太后的八十大壽,接受王公大臣的請求,鑄造金像,建樓貯存,名曰萬佛樓。清末夏仁虎有詩詠此事說:“萬佛樓成萬壽辰,壽金先為壽金身。一官一佛臣工獻,媚佛還須媚一人。”
自注說:“樓俱萬龕,凡京師王公大臣及外省大吏,各獻金佛像一以實之。”據在園中工作的老人說,金佛數目足有一萬,按官員頂戴高低進貢,大的近百兩,小的也有30兩,當時斂聚黃金不少于60萬兩,這些都是從百姓那里搜刮來的。1900年八國聯軍踐踏京城,將萬佛樓中金佛搶掠一空,如今此樓原址已辟為北海植物園花圃。
御建萬佛樓的時候,和珅21歲,當時正是乾隆的轎夫。他利用接觸皇帝的機會,揣摩主子的愛好,發跡后即向主子進獻金佛。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官至戶部尚書,朝鮮使臣就看到他向乾隆帝進獻金佛一座,長達數尺。又有一次,安南進貢金座獅像,底座洞空,和珅見后驚詫地說:“可惜其中空虛,不然可多得黃金無數。”此事受到安南使者的哂笑。
和珅受寵于乾隆,還有其他原因。比如他才學出眾,懂得滿漢蒙藏四種語文,是乾隆處理蒙藏事務的得力助手。又如他與乾隆一樣愛好收藏,曾得宋刻本《禮記》,自行校跋付梓,在藏書中加蓋“子子孫孫其永保之”等印。又喜寫詩畫畫,作有《敬題顧愷之洛神賦》、《題蘇軾御書頌卷》及《敬題射鹿圖御寶匣》等詩,都是“奉敕”而作。
查辦云南總督李侍堯貪私案,是和珅飛黃騰達的重要階梯。乾隆四十五年回京路上,擢為戶部尚書,接著任議政大臣,回京授御前大臣,兼任滿洲正藍旗都統。乾隆又將自己的愛女固倫和孝公主許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招為額附。不到一個月,又授領侍衛內大臣,充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兼理藩院尚書。一年之內,連連提拔。和珅以懲貪者的面目出現,越出只準皇家貪賄的慣例,倚勢弄權,貪婪無忌。
暗中袒護貪官國泰
乾隆四十七年,御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國泰、布政使于易簡貪縱營私,乾隆帝命和珅及左都御史劉墉、御史錢灃同往查辦。錢灃微服住在北京郊區良鄉,見有豪門仆從經過,跟蹤追查。而和珅派人向國泰通風報信,書信中多用隱語黑話。和珅背后袒護國泰,調查此案時,國泰氣焰囂張,指著御史劉墉罵道:“你是什么東西,竟敢彈劾到我的頭上?”劉墉大怒說:“御史奉命治你的罪,你敢罵天使呀!”命令左右將國泰批頰掌嘴,國泰恐懼屈服。盤庫時和珅命抽查庫銀數十封,沒有虧空,立即起還行宮。錢灃請封庫,次日調查后發現,國泰用挪借市銀的辦法充抵國庫。
這次辦案過程中,劉墉與和珅吟詩作畫,互贈禮物,仍舊保持密切往來。和珅的《嘉樂堂詩集》今存世間,其中有七首詩記錄他們的往來。先是和珅贈送荷包、人參給劉墉,劉墉還贈和珅《金剛經》及端硯,和珅詩中有“就中得失君知否,現在即為過去因”,是要勸劉墉在辦案中留有后路。和珅先離濟南,臨別時和珅又將伽香十八子手珠及手帕贈給劉墉,先借手珠請他“前后三三仔細參”,又拿手帕暗喻“莫使囂氣到客巾”,還是勸他在國泰一案中手下留情。劉墉趁和珅先離開濟南的機會,與錢灃聯手,將國泰貪污國庫銀的案子徹底查清。乾隆傳諭將國泰、于易簡勒令自盡。和珅得到乾隆的庇護,結案后加太子太保,充經延講官。
直到乾隆五十七年,劉墉與和珅仍保持酬唱往來。先是劉墉題贈和珅一把紙扇,和珅和韻一首,其中借扇說事:“把臂方從榆塞邊,去來來去漫周旋。”劉墉用滑稽恢諧應付和珅,京畿道監察御史謝振定以為劉墉改節事奸,對他激烈嘲諷。嘉慶親政,劉墉可能得到暗示,帶頭彈劾和珅。和珅被懲后,嘉慶指責大臣說:“設數年來,廷臣中有能及早參奏,必蒙圣斷,立置重典,而竟無一人奏及者。內外諸臣,自以皇考圣壽日高,不敢煩勞圣心,實則畏懼和珅,箝口結舌,皆朕所深知。”這一席婉轉批評的對象中,當然包括劉墉在內。
曹錫寶彈劾和珅家奴劉全
劉全是和珅的大管家。和府中的男性都稱爺,稱和珅為老爺,稱劉全為二爺,稱管家的聽差為三爺。各省總督、巡撫要向和珅行賄,一次花費3000兩見面禮的銀子,只能見到三爺。與劉全來往的都是些巨商豪富。
乾隆五十一年,和珅氣焰囂張,御史曹錫寶彈劾和珅家奴劉全服用奢侈,器具完美,造屋逾制,恐有敲詐勒索情事,請予追查。乾隆帝覺察到曹錫寶的意思,是要試探著彈劾和珅,命令大臣會同都察院傳問曹御史,讓他直陳和珅舞弊的事實。曹錫寶不能指實,和珅又預先讓劉全拆屋重造,勘察結果得不到真實情況。
同朝大臣早已咋舌回避,此時上奏說曹御史是“無根之言”,請求降二級調用。曹錫寶至熱河請罪,乾隆訓斥說:“爾讀書人,不讀《易》歟?‘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這是指責曹錫寶彈劾無據,誣陷和珅。曹御史叩頭流涕而出,后來被革職回家。一個月后,和珅升為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敗露,嘉慶傳諭說:“當和珅熏灼,舉朝無一人敢于糾劾,曹錫寶能抗辭執奏,不愧諍臣。”
追贈曹錫寶為左副都御史。王豫在《群雅集》中稱贊他說,“士林目為熙朝鳴鳳”。
和珅敗后,劉全也被抄家。在短短的20多年中,積聚家私20余萬兩。因為劉全是以家奴的面目出現,狐假虎威,倚勢營私,嘉慶饒他一命,將他發配到黑龍江給滿人做奴隸。
在悔恨中離開人世
嘉慶帝命令刑部逮捕監禁和珅及其黨羽福長安,同時命令儀親王永璇、大學士劉墉、兵部尚書慶桂等查抄兩家及其家人財產。諸王大臣會同三法司負責拘審,將兩家眷屬暫時圈禁,不準串連。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十一,宣布和珅20款大罪,內容涉及漏泄機密、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等。他在供詞中面對具體事實,或稱“也是有的”,或認“奴才糊涂該死”。
和珅被收監后的第7天,即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大牢中寫了二首詩,題為《上元夜獄中對月》:
夜色明如許,嗟余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
室暗難挨曉,墻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馀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憐此夜月,分外照愁人。
思與更俱永,恩隨節共新。
圣明幽隱燭,縲紲有孤臣。
從“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的句子看,這時的和珅的確有所后悔。又說“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把貪賄當作才能、將才能當成過錯,不能說他沒有怨恨。
以往和珅是否想到會有賜白練上吊的下場?
和珅是想壽終正寢的。直隸總督胡季堂疏奏說:和珅生前在薊州城外自營墳墓,前有石門樓,石門前開鑿隧道。正屋五間,稱曰享殿。東西廂房五間,稱曰配殿。大門稱曰宮門,外圍墻二百丈。當地百姓稱曰和陵。和珅被處死后,自造和陵不敢讓他享用,在薊州劉村另外找了一處地方安葬,此處墓地后來安葬了他的兒子豐紳殷德。
應該說他有時也已察覺到貪婪的危險。
《清史列傳》卷三十五《和珅傳》載,自裁后他的家人揭發,“和珅往往于燈下無人時私自懸掛朝珠,臨鏡徘徊,對影笑語,聲息甚低,人不得聞”。嘉慶知道此事后,以為“竟有謀為不軌之意”。說他想做皇帝,恐怕有點冤枉,如果說他經常自我陶醉于洋洋得意之中,似乎接近事實。
為官二十年貪污多少錢
和珅被捕后,朝中大臣多說和珅財產甚多,不止抄出的數目。嘉慶宣布諭旨說:“朕所以辦理和珅者,原因其蠹國病民,專擅狂悖。查抄所以懲戒貪黷,初不以多寡而事株連。嗣后臣工不得再以和珅財產妄行瀆奏。”
嘉慶打擊和珅的真實目的,主要在于消除親政后的政治隱患,所以不想花太多的力量去查實他家的財產。
嘉慶諭令定親王綿恩等查抄和珅住宅,命肅親王永錫等查抄和珅花園。清末薛福成著《庸庵筆記》,其中載有一份《查抄和珅住宅花園清單》,許多學者據此推算和珅家產。和家共有地8000余頃,他的兩個家人也各有600頃。當鋪、銀號、古玩店、洋貨店遍布各地。和家財產后來被抄沒入官,共有109號,其中已估價的26號值銀2.2億多兩,大致相當于當時5年的國庫收入。據推算,和珅的全部財產,約值白銀8億兩。
近年有的學者據內務府房租庫所列,和珅家及和珅花園的房屋已注明間數的達2343間,其中還有留給和孝公主的房屋尚未注明間數。又據現存一些檔案核算,和珅家只有當鋪12座,房屋1000多間,田地共1200多頃。被抄和珅家產最多達到白銀1億兩左右。
和珅銀庫賬目及珠玉寶物賬簿,由四名美女掌管,女名香蓮、惠芳、盧八兒及云香。
和珅家產抄沒入官后,當時人編有歌謠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帝很快宣布將和珅處死,宣布他的黨羽戶部尚書福長安為應斬監候秋后處理,左都御史吳省欽革職回籍。將和珅賜死后的第二天,即正月十九,為了安定人心,及時傳諭,稱和珅案“不復追既往,凡大小臣工,無庸心存疑懼”。又宣諭廷臣說:“凡為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與自新。”嘉慶的意思是,不要因為和珅被除一事給社會帶來太大的波動。
相關資料介紹: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中國歷史上的權臣之一,清朝歷史上的豪商,歷史上資產最多的官員。因為貪污過巨,被中國人視為巨貪。
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贊賞。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干,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并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后人所稱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編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圭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于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駕崩。僅僅五日之后,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抄家時發現,在和珅當權的二十多年中,其資產包括二千萬至三千萬多兩白銀(其中大部分為其違法工商經營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坤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借端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并全國千百萬頃的土地以及數百處房產。在他的保護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擲千金的暴發戶。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條白綾賜和珅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