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馬援簡介
馬援是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人物馬援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人物馬援簡介:
(前公元14—公元49),字文淵。其先祖趙奢為趙將,號馬服君,子孫遂以馬為姓。
馬援“少有大志,諸兄奇之”。王莽末年,馬援曾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后避難于涼州。受隗囂器重,任綏德,參與決策定計。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馬援為隴西太守。夏,先零羌攻臨洮,馬援發步騎三千擊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馬援把他們“徙置天水、隴西、扶風三郡”。繼而馬援與馬成進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馬援潛行,襲擊其營寨,浩亹羌大驚恐,徙居唐翼谷中。馬援繼續追擊,浩亹羌引精兵占據北山,馬援陳兵山下。夜令數百騎偷襲其后,放火燒山,一時鑼鼓齊鳴,浩亹羌大驚,率眾潰逃。馬援以兵少,不便窮追,收糧畜而歸。這次戰斗中,馬援受傷,光武帝以璽書慰勞之。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族,攻殺長吏。馬援率四千親人征討,至氐道縣,羌占據山頭固守,馬援據便地斷絕其水草,不與戰,迫使羌豪率數十萬戶,逃出塞外,余者萬余人皆降,“于是隴右清靜”。
馬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又善兵策,常謀劃,為光武帝所用。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蘇定依法處決了詩索。詩索之妻徵側及妹徵貳起兵反抗,攻占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蠻夷”起而響應,攻掠嶺外六十余城,徵側自立為王。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以扶樂侯劉隆為副將,督樓船段志等征討二徵。大軍行至合浦,段志病故,詔馬援并將段志兵。馬援緣海而進,隨山開道千余里。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春,大軍到了浪泊,大破二徵,斬首數千級,降者萬余人。馬援追二徵至于禁溪,每次擊敗之,其眾離散。次年正月,斬殺徵側、徵貳,傳首洛陽。馬援受封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犒勞軍士。 馬援率樓船二千余艘,戰士兩萬余人,追擊二徵余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余人,余眾散亡,嶺南悉定。馬援以西于縣有戶三萬二千,地遠,奏請分成封溪、望海二縣,得到許可。馬援所過之處,皆“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還條奏越律與漢律乖舛者十余事,加以整頓,“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自后駱越奉行馬故事”。
主動請纓平定叛亂
馬援返京,大受獎賞。友人孟冀相賀。馬援說,“功薄賞厚,何能長久乎?”他想到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請求擊之,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孟冀稱許其為“烈士”之志。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馬援率大軍到達武陵臨鄉,擊“蠻夷”,勝之,余眾逃進竹林中。
漢明帝時,圖畫東漢初年的名臣列將于云臺,因外戚之故(援女時為皇后),唯獨沒有列上馬援。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漢章帝才追策,謚馬援為忠成侯。
馬援的故事:
隗囂既發兵拒漢,馬援乃上疏光武帝,陳述消滅隗囂之策。光武帝采納馬援之謀,令他率突騎五千,游說隗囂的將領高俊、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陳述利害禍福,分化瓦解隗囂集團。馬援又致書于隗囂之將楊廣,讓他勸告隗囂,當知利害,而回心轉意。楊廣竟然不答。馬援又勸楊廣,假如隗囂執迷不悟,可自行離去,脫離險境。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來歙率兵攻占略陽,殺隗囂守將金梁。隗囂率數萬眾圍攻略陽,“斬山筑堤,激水灌城”。歙與將士固死堅守,“矢盡,乃發屋斷木以為兵”。閏四月,劉秀率兵征伐隗囂,行至漆具,將領們以不宜遠入險境,勸劉秀扎營。劉秀猶豫不決,正巧馬援應召來到,劉秀“大喜”,以諸將之議問馬援。馬援分析: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以米堆成山川地形圖,指畫形勢,說明進軍路線,分析曲折,一目了然。劉秀高興他說:“虜在吾目中矣。”次日早晨,竇融率五郡太守及羌、小月氏騎數萬,輜重五千輛前來助戰。漢大軍壓境,隗囂“眾大潰”,“城邑皆降”。隗囂逃往西城,從此一蹶不振。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馬援為太中大夫,與來歙率諸將平定涼州。自王莽末年以來,西羌多事,活動于金城郡屬縣,涼州不寧。來歙推薦馬援治理涼州。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馬援為隴西太守。夏,先零羌攻臨洮,馬
援發步騎三千擊破之,降者八千余人。馬援把他們“徙置天水、隴西、扶風三郡”。繼而馬援與馬成進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馬援潛行,襲擊其營寨,浩亹羌大驚恐,徙居唐翼谷中。馬援繼續追擊,浩亹羌引精兵占據北山,馬援陳兵山下。夜令數百騎偷襲其后,放火燒山,一時鑼鼓齊鳴,浩亹羌大驚,率眾潰逃。馬援以兵少,不便窮追,收糧畜而歸。這次戰斗中,馬援受傷,光武帝以璽書慰勞之。這時,朝臣議欲放棄金城。馬援上書反對此議,建議以金城作為據點。得到同意,加強了金城郡的耕戰守備。又令羌豪楊封,說塞外羌來和親。于是郡中逐漸安定,民樂其業。武都氏人背公孫述來降,馬援奏請復其侯王君長,賜給印綬。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族,攻殺長吏。馬援率四千親人征討,至氐道縣,羌占據山頭固守,馬援據便地斷絕其水草,不與戰,迫使羌豪率數十萬戶,逃出塞外,余者萬余人皆降,“于是隴右清靜”。馬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傍縣有人發生矛盾,吏民驚言羌反,逃入城中。狄道來報告,要求發兵。馬授估計不是羌反,命狄道歸守官府,如果恐懼,“可床下伏”。果然稍定,郡人服之。視事六年,征入朝為虎賁中郎將。馬援一再建議重鑄五銖錢,光武帝同意,“天下賴其便”。他“尤善述前世行事”,講得頭頭是道,使人“屬耳忘倦”。又善兵策,常謀劃,為光武帝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