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甘茂簡介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人物甘茂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人物甘茂簡介:
甘茂,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臺)人。曾就學于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后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后卒于魏國。
成名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也就是秦惠王更元十三年,甘茂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這次應該是充當見習軍師的職位,甘茂表現不錯, 坐穩了軍師的位置,過了兩年,也就是秦武王元年(前310年),武王勇力超人,好勇斗狠,朝綱獨斷,對只會耍嘴皮子和老弱病殘的張儀、魏章看不慣,把他們驅逐去了魏國,而大功臣司馬錯因為跟張儀配合不錯,也受到了牽連,武王時期得意的是烏獲和任鄙,齊國人孟賁等大力士,而甘茂政治頭腦不錯,沒有受到牽連,應該是接替了魏章的位置,掌握了軍權。
立業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秦公子蜀侯輝和他的輔相陳莊謀反,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因為司馬錯是平定蜀地的老功臣,甘茂并沒有獨自爭功,反而邀請司馬錯協助平定蜀亂,其后甘茂誅陳莊返回秦國后,武王二年,秦初置丞相,樗里子舉薦甘茂為左丞相,這個樗里子就是秦人諺語“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中的主人公,為秦王子弟,說明甘茂為人處世非常不錯,連秦貴族也不排斥他,能成為武王的左右手,對一個羈旅之臣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建大功
武王三年,武王欲問鼎中原,但樗里疾反對,說:“韓國宜陽城堅兵精,路遠道險,倘若魏、趙二國出兵救宜陽,秦軍孤軍深入險境,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設想”。秦武王不悅,問計甘茂,甘茂因為來秦之后,一直未建大功,所以同意說:“伐韓宜陽,必先破韓魏聯盟,只要魏國助秦,趙國就不可能越魏救韓,韓被孤立,宜陽城就可能被秦軍攻破。”然后甘茂用重利引誘與魏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的聯盟。估計此時在魏的張儀、魏章幫了秦國不少忙,甘茂怕秦武王在伐宜陽期間,聽信樗里疾之言而變卦,跟秦武王定了息壤之盟,解了后顧之憂。”這也埋下了跟秦貴族樗里子的矛盾。
接著以甘茂為大將,領兵五萬伐宜陽。甘茂攻宜陽,長達五個月,沒有見效。這時,公孫奭、右丞相樗里疾對武王說:“秦軍攻打宜陽城已經五個月,精疲力盡,銳氣大喪,再挺下去,恐怕形勢要發生變化,不如班師為好。”武王聽了,就派人召甘茂班師回朝。甘茂寫信一封,讓來人帶給武王。武王拆信一看,只有“息壤”二字,恍然大悟。于是派出五萬援兵,令烏獲帶領往助甘茂。甘茂得到生力軍,兵力大增,遂以烏獲為先鋒,擊退韓國援兵,攻陷了宜陽孤城,斬殺韓軍七萬人。韓國元氣大喪,急忙向秦國求和。
功敗身死
秦軍占領宜陽,周都洛陽門戶洞開。秦武王親率任鄙、孟賁精兵強將大舉進攻洛陽。周天子無力抵御,只好出迎秦軍。秦武王直奔周室太廟,往觀九鼎,后來秦武王跟孟賁斗力舉鼎絕臏而死,右左丞相樗里疾追究其責任來,甘茂雖有功但也有過,秦武王死后是秦昭王,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昭王重用的是跟他一起長大的向壽和舊臣公孫奭,后來楚國攻韓國,甘茂因勸秦昭王歸還韓武遂(今山西省垣曲東南)而遭到了懷疑,向壽、公孫奭乘機說他的壞話,而樗里子也舊賬新算,把武王之死也算了一份到他頭上,甘茂聽了害怕極了,借機出師攻魏蒲阪時逃至齊,任齊上卿。 最后死在了魏國。
《史記·甘茂列傳》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舉先生學百家之術。因張儀、樗里子而求見秦惠王。王見而說之使將而佐魏章略定漢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張儀、魏章去東之魏。蜀侯煇、相壯反秦使甘茂定蜀。還而以甘茂為左丞相以樗里子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謂甘茂曰“寡人欲容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請之魏約以伐韓而令向壽輔行。”甘茂至謂向壽曰“子歸言之於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盡以為子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於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昔曾參之處費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又一人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懼焉。今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曾參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開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張子而以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將兵伐宜陽。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孫衍果爭之。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擊之。斬首六萬遂拔宜陽。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
武王竟至周而卒於周。其弟立為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楚懷王怨前秦敗楚於丹陽而韓不救乃以兵圍韓雍氏。韓使公仲侈告急於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為韓言於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捍楚也。今雍氏圍秦師不下肴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國南合於楚。楚、韓為一魏氏不敢不聽然則伐秦之形成矣。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師於肴以救韓。楚兵去。
秦使向壽平宜陽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皮氏。向壽者宣太后外族也而與昭王少相長故任用。向壽如楚楚聞秦之貴向壽而厚事向壽。向壽為秦守宜陽將以伐韓。韓公仲使蘇代謂向壽曰“禽困覆車。公破韓辱公仲公仲收國復事秦自以為必可以封。今公與楚解口地封小令尹以杜陽。秦楚合復攻韓韓必亡。韓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閼於秦。原公孰慮之也。”向壽曰“吾合秦楚非以當韓也子為壽謁之公仲曰秦韓之交可合也。”蘇代對曰“原有謁於公。人曰貴其所以貴者貴。王之愛習公也不如公孫衍;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親於秦事而公獨與王主斷於國者何彼有以失之也。公孫衍;黨於韓而甘茂黨於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爭彊而公黨於楚是與公孫衍、甘茂同道也公何以異之人皆言楚之善變也而公必亡之是自為責也。公不如與王謀其變也善韓以備楚如此則無患矣。韓氏必先以國從公孫衍而后委國於甘茂。韓公之讎也。今公言善韓以備楚是外舉不僻讎也。”向壽曰“然吾甚欲韓合。”對曰“甘茂許公仲以武遂反宜陽之民今公徒收之甚難。”向壽曰“然則奈何武遂終不可得也”對曰“公奚不以秦為韓求潁川於楚此韓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於楚而以其地德韓也。公求而不得是韓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爭彊而公徐過楚以收韓此利於秦。”向壽曰“柰何”對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齊公孫衍欲以韓取齊。今公取宜陽以為功收楚韓以安之而誅齊魏之罪是以公孫衍、甘茂無事也。”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復歸之韓。向壽、公孫衍爭之不能得。向壽、公孫衍由此怨讒甘茂。茂懼輟伐魏蒲阪亡去。樗里子與魏講罷兵。
甘茂之亡秦奔齊逢蘇代。代為齊使於秦。甘茂曰“臣得罪於秦懼而遯逃無所容跡。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幸有馀子可分我馀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當路矣。茂之妻子在焉原君以馀光振之。”蘇代許諾。遂致使於秦。已因說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於秦累世重矣。自肴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險易皆明知之。彼以齊約韓魏反以圖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則柰何”蘇代曰“王不若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使彼來則置之鬼谷終身勿出。”秦王曰“善。”即賜之上卿以相印迎之於齊。甘茂不往。蘇代謂齊湣王曰“夫甘茂賢人也。今秦賜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賜好為王臣故辭而不往。今王何以禮之”齊王曰“善。”即位之上卿而處之。秦因復甘茂之家以市於齊。
齊使甘茂於楚楚懷王新與秦合婚而驩。而秦聞甘茂在楚使人謂楚王曰“原送甘茂於秦。”楚王問於范蜎曰“寡人欲置相於秦孰可”對曰“臣不足以識之。”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對曰“不可。夫史舉下蔡之監門也大不為事君小不為家室以茍賤不廉聞於世甘茂事之順焉。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張儀之辯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無罪。茂誠賢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也。且王前嘗用召滑於越而內行章義之難越國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國亂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諸越而忘用諸秦臣以王為鉅過矣。然則王若欲置相於秦則莫若向壽者可。夫向壽之於秦王親也少與之同衣長與之同車以聽事。王必相向壽於秦則楚國之利也。”於是使使請秦相向壽於秦。秦卒相向壽。而甘茂竟不得復入秦卒於魏。
甘茂有孫曰甘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