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評價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評價是什么,希望能幫到你。
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評價是什么
在民國前幾年,知識分子們和革命的參與者尚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滿清而興奮不已,對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較高的評價。不過,由于共和民主并沒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實施,因而人們也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孫中山在1921年給俄羅斯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的信中提到“現在我的朋友們都承認:我的辭職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孫中山在遺囑內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20年代以后的國共兩黨,則對于辛亥革命有了較高的評價。國民黨視孫中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視辛亥革命為其所領導成功的革命,賦予辛亥革命有極高的評價,辛亥革命是現代中國史的起點,是中國能發展成民主及現代的國家最重要的關鍵。
例如蘇教版歷史書認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周恩來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了空前的大解放,為以后革命的發展開辟了道路。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何香凝認為“辛亥革命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它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廣大人民中傳播了民主共和國思想的種子,促進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新發展”。
辛亥革命的歷史革命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近代長達26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對此后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等都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對中國的外交,中國的邊防形勢都有重大影響。辛亥革命后,南北議和后,產生的北洋政府,在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提高國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后,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