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的歷史評價介紹
石達開是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石達開的歷史評價,希望能幫到你。
石達開的歷史評價是什么
“稗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歲便“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封王,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沒,死后仍令敵人提心吊膽,甚至他身后數十年中都不斷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從事反清活動和革命運動,辛亥革命黨人曾通過詩歌,小說,繪畫等各種媒介宣傳他的事跡以“激勵民氣,號召志士,鼓吹革命”。有關他的民間傳說更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表現出他當年深得各地民眾愛戴。
石達開的歷史對手評價
太平軍的高級將領們對石達開的膽略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談及各王優劣才能時“皆云中中,而獨服石王,言其謀略甚深”,陳玉成認為太平軍將領“皆非將才,獨馮云山石達開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曾國藩說“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左宗棠說他“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駱秉章說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兇威鈐制其眾”,是“首惡中最狡悍善戰”。不只如此,他還贏得了眾多與他敵對立場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叢談》中稱其為“奇男子”,清朝一位貢生在湘軍軍宴上公開說他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與他為敵的許亮儒對他的英雄氣概與仁義之風欽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還有這樣的記敘:“至今江淮間猶稱……石達開威儀器量為不可及。”
石達開的歷史國外評價
在有關石達開的各種評價中,最著名的當屬美國傳教士麥高文通訊中的一段話了:“這位青年領袖,作為目前太平軍的中堅人物,各種報道都把他描述成為英雄俠義的----勇敢無畏,正直耿介,無可非議,可以說是太平軍中的培雅得(法國著名將領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溫厚,贏得萬眾的愛戴,即使那位頗不友好的作者也承認這一點。該作者為了抵消上述贊揚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貶低他的膽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們口述歷險經過的外國水手聲稱的,翼王在太平軍中的威望,駁斥了這種蓄意貶低的說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長的“ 電師”的頭銜,正表示他在軍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個敢做敢為的人”。
石達開的歷史簡介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初封“左軍主將翼王”,天京事變曾封為“圣神電通軍主將翼王”,軍民尊為“義王”(本人謙辭不受)。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英勇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有關他的民間傳說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表現出他當年深得各地民眾愛戴。作有《白龍洞詩刻》、《五言告示》、《駐軍大定與苗胞歡宴即席賦詩》。1857年6月2日(清咸豐七年五月十一日),石達開逃離天京,率部離京遠走。途中張貼布告,鼓勵軍民“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勛”。
看了石達開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