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晟簡介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朝李晟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唐朝李晟簡介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后來,李晟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
興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罷去兵權,改封太尉。
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人物生平
唐朝李晟早期事跡
李晟自幼善于騎射,十八歲時到河西從軍,跟隨節度使王忠嗣屢戰吐蕃。后來,李晟被鳳翔軍節度使高升署任為列將,攻打反叛為左羽林大。廣德初年,李晟因攻打黨項有功,授特進、任太常寺卿。
769年(大歷四年),吐蕃進犯靈州,當時李晟在節度使李抱玉麾下任右軍都將。李抱玉讓他率領五千士兵抵抗吐蕃,李晟卻道:"以眾則不足,以謀則太多。"于是,李晟只率一千士兵,出大震關(在今陜西隴縣西),直奔臨洮,掃平定秦堡,生擒堡帥慕容谷鐘,解除靈州之圍。戰后,李晟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兼右金吾大,涇原、四鎮、北庭兵馬使。
不久,節度使馬璘在鹽倉與吐蕃軍交戰失敗,李晟率所部士兵,救出馬璘,因功被封為合川郡王。馬璘對李晟非常忌憚,遣他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
779年(大歷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吐蕃進犯劍南,蜀中震驚。德宗命李晟率領神策軍前往援救。李晟攻下飛越等三座城,渡過大渡河,殺敵千人。
唐朝李晟征戰河朔
781年(建中二年),魏博節度使田悅起兵反抗朝廷,兵圍臨洺(今河北永年縣)和邢州(今河北邢臺市),德宗下令任命李晟為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與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合兵援救臨洺。李晟陣斬田悅部將楊朝光,又在洺水大破田悅。782年(建中三年),李晟在洹水擊敗田悅軍,解除了對臨洺、邢州的包圍,繼而向魏博進軍。不久,李晟加檢校左散騎常侍,兼魏府左司馬。
這時,由于德宗對各軍獎賞失當,引起了朱滔和王武俊的不滿。二人勾結田悅,率軍圍困趙州(今河北趙縣)。李抱真分兵二千守護邢州,引起了馬燧的不滿。馬燧欲領兵回去,李晟勸解道:"我們三人奉皇帝之命討伐叛賊,邢州與趙州相鄰,現在叛賊攻打趙州,這樣邢州也不得安寧。李公分兵守衛,也不算錯,您怎么就急著退兵呢?"馬燧豁然醒悟,主動前往李抱真營中,與其拋棄前嫌。
李晟建議道:"我率兵到定州,與義武節度使張孝忠合兵攻打范陽(今北京市和河北保定市北部),那么王武俊就會放棄趙州。"德宗授李晟為御史大夫。李晟領軍北進,王武俊果然撤軍退走。李晟在趙州休整三天,與張孝忠一起北攻恒州,在清苑(今河北保定)圍困朱滔部將鄭景濟,并掘水灌城。
不久,李晟率兵在白樓擊敗田悅、王武俊的援軍,清苑更加危急。朱滔、王武俊非常害怕,發動全部兵力救援,圍困李晟的部隊。李晟對內攻擊鄭景濟,對外又抵抗朱滔等人,從正月到五月還不能解圍。此時,李晟重病,不能起床,軍領于是領兵返回定州,叛軍仍然不敢追擊。
唐朝李晟收復長安
奔赴國難
李晟病愈后,準備再次進兵,不料涇原兵變,朱泚在長安稱帝。唐德宗逃往奉天,并令李晟勤王。李晟不顧張孝忠的勸阻,奔赴國難,率軍經飛虎道(即靈丘道)至代州(今山西代縣),被任命為神策行營節度使。李晟進兵至渭北,駐軍于東渭橋(在今陜西西安東北),經過之地秋毫無犯。此時,劉德信從扈間戰敗逃回,也駐軍在渭南,部隊喧鬧沒有紀律。劉德信進營參見李晟。李晟責問他戰敗原因,并將其斬殺,兼并其部隊。
此時,正駐軍咸陽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不想讓李晟獨當一面分去自己的功勞,請求與李晟合兵一處。朝廷命令李晟移營,李晟于是領兵向陳濤斜(今陜西咸陽東)進發,與李懷光合營。李懷光遲遲不肯進兵,李晟派人勸道:"叛軍占領京城,皇帝流亡在外,您應趕快進兵。李晟雖不成材,但愿為先鋒。"李懷光沒有采納。
智對李懷光
李懷光上奏皇帝道:"神策軍給養賞賜比地方部隊優厚,軍中非常不滿,我沒法解釋。"唐德宗派翰林學士陸贄到李懷光營中安撫,并與李晟一同商討軍糧供給之事。李懷光想要李晟自己請求減少糧食供給,使他失去士兵的擁護,于是道:"軍餉和賞賜不平等,軍隊怎么打仗?"陸贄多次用眼色暗示李晟,李晟回答道:"您是元帥,全權處置軍政事務,我只領一支部隊,聽從您的命令,至于增減軍餉的事,您看著辦。"李懷光無言以對,只好作罷。
李懷光駐軍咸陽八十余日,以等待戰機為借口,始終不肯出兵,暗中勾結朱泚,反叛跡象逐漸暴露。李晟害怕自己的部隊被李懷光吞并,上奏皇帝道:"應先采取措施應變,請調偏將趙光銑、唐良臣、張彧為洋、利、劍三州刺史,各自領兵守衛,保證關中與四川的交通暢通。"朝廷沒有回音。此時,吐蕃欲助朝廷消滅朱泚,德宗打算督戰咸陽。李懷光認為皇帝要奪他兵權,圖謀更加急迫。不久,李晟以有詔令為名,移軍東渭橋,脫離李懷光。幾日后,李懷光吞并鄜坊節度使李建徽、神策行營節度使楊惠元的軍隊。
唐德宗逃奔梁州(今陜西漢中),因駱谷道路狹窄,糧食供應困難。德宗很后悔沒有聽從李晟的建議,又擔心地問渾瑊道:"李晟兵力孤絕,能打勝嗎?"渾瑊道:"李晟秉性忠義正直,意志不可動搖,我預料他一定能打敗叛軍。"德宗方才安心,并晉升李晟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晟接受任命時,邊拜邊哭道:"京師是國家的根本,如果大家都不肯進兵,誰能收復它呢?"于是修理衣甲武器,加高城墻,挖深濠溝,籌劃收復京師。
此時,李晟率領孤軍處于朱泚與李懷光之間,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處境極為險惡。李晟一方面謙詞厚幣,假裝對李懷光誠心誠意;另一方面,又命張彧代理京兆少尹,征調京城周圍的賦稅。李晟集合全軍訓話道:"國家多難,皇帝流亡,目睹危難,為節義而死,是我們份內的事。你們此時不殺匪首,立功博取富貴,就不是英雄豪杰!"三軍將士皆愿效死命。同時,駱元光統領的華州軍、尚可孤統領的神策軍,以及戴休顏統領的奉天軍、韓游瑰統領的邠寧軍,都接受李晟指揮。
克復京師
此時,李懷光方才恐懼。李晟寫信公開斥責他,讓他打敗朱泚立功贖罪。李懷光不聽,又害怕李晟的襲擊,于是逃奔河中。不久,李晟兼任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丹延節度招討使。這時,唐德宗欲西去成都,李晟卻認為皇帝應留在梁漢之地,以安天下人心。784年(興元元年)四月,李晟被加封為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